【姑苏系列之三十七】新年喜逢同里春

清塘荷韵

<p class="ql-block">  新年喜逢同里春,行龙飞舞踏歌声。红灯高照盛世景,一路欢声笑语盈。大年初一下午,当我第一次踏进苏州同里古镇,令我感叹的是杜荀鹤的古诗中出现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的古韵场景,接了新年里的烟火气,有了热闹欢腾的气氛。一句“春不晚,你就到了真江南”,生生变成了早春二月里的“挤”江南了。不过话说回来,今春这个水乡小镇的美最大的特点就是,春满人间红红火火的美。</p> <p class="ql-block">  同里旧称“富士”,是苏州吴江区的一个下辖镇。始建于唐宋,盛于明清,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平时给人的印象就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特色:水道纵横,白墙黛瓦,但这回当我沿着镇中的河道一路前行,却发现原来水乡特色的美一旦和节日的气氛对接上了,就成了一个红彤彤的小镇,便有了春意的美。瞧,水巷悠悠处,春波荡漾,沿河两岸的茶铺和大树挂满了喜庆的灯笼,仿佛正在为一个出嫁的小镇姑娘张灯结彩。走在石板路上,到处都挤满了人,就像人们要挤出一个真江南的春天来,可以让春之色彩为姑娘梳妆打扮似的,这种小镇烟火人家的喜悦已经是三年没看到了。河道里的摇橹船川流不息,载着一船又一船的人们奔赴着一场春天的喜宴。</p> <p class="ql-block">  二月的天杨柳醉春烟,但走遍同里小镇,杨柳的踪影少之又少,除了满眼的红还是红。这红还不是花的红,而是藏在街巷深处里荷包的红;浮动在镇北富观桥与永安桥之间陈家牌楼前,舞龙队的欢腾;是拍照大妈一袭红装的艳。说来也巧,初二的天出奇的暖,天空飘着似有春意的云彩,暖风飘荡在街巷的四周,而在这样的天气里邂逅一场红红火火的年俗表演,更加让挤在古镇的人们在吴门烟水里感受到了真江南的魅力。舞龙灯的都是古镇上的居民,他们穿着新年红的民俗服装,摆动着金灿灿、红火火的龙头、龙身、龙尾向我们走来。上旋、下转,脚步伴随着喜庆的鼓点节奏轻盈活泼,欢腾的龙飞舞起来,舞出了古镇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挤在两边的人们,熟悉的互相打着招呼;游玩的一家三口窃窃私语着;拍照的大妈专注的对着镜头里的红,一线光映射在红色的衣服上。春意盎然的红围绕在古镇的街头巷尾,让人们忘记了真江南的绿水如蓝,橹声依依,记住了足以代表东方美学的民族红。小镇的雅致和古朴此刻被封锁在了一层我们看不见的纱幔后面,代之而来的是春天的旋律快活而幸福地萦绕在人们心上。</p> <p class="ql-block">  春天的张扬就这么呼啦啦地来了,大地披上了节日火红的盛装。古镇一度的幽静和雅致被赋予了一股巨大的能量而变得神采飞扬。春风无所不至,飞到小船上,让人们心旌荡漾,也飞到古宅深院。我和家人乘着木船,摇过古镇三桥,把吉祥揣怀;走过喧嚷喜悦的街市,揽尽红色的海洋,就这样走进同里最著名的退思园。梅花静静的在廊檐下,在旧墙边绽放,幽香缕缕,沁人心脾。但是我想到了她的红,不是传统美学里热闹的红,是那种低调不张扬安宁的红。假如我心中有万千理由说今天的同里有别于我们平时看到的模样,也有点不尽然,至少在退思园里,还是能感受到一丝春意悄悄挂上树梢的美的。这美,是梅树蹿着冒尖的芽,绽放着早春二月里的花,然后,我对着古朴的园子堆叠的假山,对着雕梁之下的那一块匾额,去《左转》中体验“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朱漆红梁,旧时堂前,可惜燕子还没飞来,但阳光这样暖了,花窗后的竹影摇曳,金鱼摆尾搅动春水灵动,足以让我弄明白一件事,不管在古镇的哪处,都有时光里的一抹红。无论是淡雅的红,还是热闹的红,都是那灿烂的色彩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带给了我们一个红彤彤的古镇,一个红彤彤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春节,邂逅同里春。这个古老的小镇,用红色真实记录了从前到现在,不同的面貌。它仿佛是一团红云,一抹朝霞,追赶着时代的步伐,追赶着人们日新月异的生活,把美镶嵌在如水的江南里……</p><p class="ql-block">文字:清塘荷韵</p><p class="ql-block">图片:清塘荷韵</p><p class="ql-block">音乐:上春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