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百趣之四十六——坐粥

Guan 维照

<p class="ql-block">坐粥(模拟)</p> <p class="ql-block">  年至古稀,粥喝多了,什么珠江三角洲的艇仔粥、及第粥,潮汕平原的番薯粥、还有北方的五谷杂粮粥,不胜枚举,各有特色,但论起口感来,怎么也不及儿时乡下吃过的一种名不见经传的粥,土名称“坐粥”。</p><p class="ql-block"> 烹制坐粥很容易,一点都不复杂,一个粥煲,陶制,样子像现时仍用来熬中药的茶煲袖珍版,容量为一饭碗多一点,将粥煲洗干净,当年乡下做饭,烧的都是柴草,饭滚了,用饮壳(半边椰子壳用竹条为柄镶成的瓢)捞少许米倒进粥煲,然后泌点饮(米汤)灌七八分满,盖上煲盖,饭熟了,趁灶堂的草木灰还火旺时,扒成一个窝,把装着米饮的粥煲放进去,再用炭灰把整个粥煲埋实,就等着吃坐粥了。</p><p class="ql-block"> 家乡话在许多语境里“坐”和“放”是一个意思,尤其器皿类的东西,“放哪里”叫“坐乃将”,普遍讲“坐”不讲“放”,把粥煲“坐”到炭灰里面去,再不用搅动,用炭灰的余热把粥煨熟,坐粥可能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坐粥不是人人可以吃或有份吃,那是专门给即将戒奶或刚戒奶的婴幼儿吃的,儿时世道艰难,许多小朋友长大了都不知奶粉牛奶为何味,偶有侨眷收到海外亲朋戚友带回或寄回的一两罐炼奶,如奢侈品般摆着舍不得吃,牛奶盅当宝贝洗干净做“米升(量米做饭的量具)”。</p><p class="ql-block"> 乡下的饮食习惯是日食两餐,上午九点半,下午三点半左右,正餐时,大人(妈妈或奶奶)把饭嚼烂,一口一口哺给小孩吃,到了中午十二点左右,把埋在灶堂里的坐粥挖出来,把粘在粥煲表面的灰炭用嘴吹干净,把煲盖掀开,里面的坐粥还热气腾腾,粥香沁人肺俯,垂涎欲滴。</p><p class="ql-block"> 这时,你想尝尝坐粥的味道,就要争着喂小弟弟或小妹妹,把弟弟、妹妹喂饱后,用铁匙把褒底的锅巴刮来吃,香极了。</p><p class="ql-block"> 坐粥的营养成分应该很高,主要是从一大锅饭里泌出来的饮(米汤),口感嘛,除了嫩滑而不粘外,多了炭香味,小孩子可喜欢吃了。</p><p class="ql-block"> 有时在坐粥里放上个田鸡比(腿)或一小节鳅鱼泥猪,那味道就更鲜美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家里排行老二,兄妹六个,打从懂事起,“坐粥”的任务就落在我身上了,后面几个弟妹都是吃我喂的坐粥长大的,有时“近水楼台先得月”,偶尔尝一下坐粥的味道,现在想起来还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坐粥煲(模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