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向车窗外望去,那是一个白雪皑皑的世界。片片雪花不时的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窥视一下车内,一瞬间又随风飞去。那呈六棱形的雪花是由云中水汽的凝华生成。凝华,使寒冷改变了云朵,凝华的水晶被带负电荷的微尘吸引,然后,伸出氢健的手,沿着微尘的周边,一个拉着一个,一层敷上一层,变成了雪花。</p><p class="ql-block"> 自然界任一现象,都是物理世界中偶然中的必然。</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周健博士受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免疫学实验室伊恩·弗雷泽(Ien Frazer)教授的邀请担任HPV/宫颈癌疫苗的项目教授,他的妻子孙小依担任助手。</p><p class="ql-block"> 周健1985年考入河南医科大学著名病理学家沈琼教授名下,开始了博士生研究阶段。原以河南医学院人员为主体的科研团队,在食管癌高发区林县建立研究基地已经有25年之久。1984年,德国病毒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发现了引起宫颈癌的最主要元凶: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这一医学史上重大的发现影响到了周健和他的导师。周健在沈琼教授建立的食管癌细胞学基础上,开展了HPV与食管癌相关性的肿瘤病毒学研究<span style="font-size:15px;">①</span>。从这时开始,HPV与肿瘤的研究成为周健博士的终身事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河南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周健围绕着HPV研究的课题辗转多地。对于周健这样的有心人来说,原因很明确:宫颈癌病因既然已找到,将病毒分离出来,制作出疫苗,就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然而,由于HPV的基因整合在被感染者的细胞基因组内无法分离,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大量繁殖生存。在世界范围内,有同一想法的2000多位科学家,他们都面临着无法获得病毒、无法获得病毒基因组、无法在体外培养HPV的困境,因此,也就找不到方法研究制作HPV疫苗。</p><p class="ql-block"> 周健在实验室里通过基因克隆,构建重组了HPV的两个壳膜的主要构成蛋白L1和L2。然而,这两个蛋白怎么派上用场呢?这是周健苦思冥想的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昆士兰大学免疫学实验室设在布里斯班的亚历山大公主医院。一天晚上,周健和孙小依沿着布里斯班河岸漫步。河水波浪起伏,正如思考中的周健博士脑中荡起的一波波涟漪。周健从温州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获医学学士,到浙江医科大学攻读病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又考入河南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肿瘤病毒学研究,已经近六年了……</p><p class="ql-block"> “HPV的外壳蛋白能不能组装起来呢?如果能够组装,是用什么方法、依靠什么力量组装起来呢?”周健远望天际,星光在河面上映射出粼粼波光……</p><p class="ql-block"> “电磁力!是蛋白质之间的电荷产生的力量!”周健心中突然一亮,“如果给它们一个细胞内液的生化条件,它们能否自动结合为病毒样颗粒呢?”</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后,他们将组织液中放入的HPV外壳蛋白L1和L2拿到电子显微镜下一看,病毒颗粒合成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释:①〔周健等,“食管癌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序列的检测”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87;1,1—3〕</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