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洲——肯尼亚掠影四

晓青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3年12月12日,早餐后我们将离开内罗毕,驱车前往艾尔蒙特塔,车程约 3 小时,途中经过东非大裂谷,入住午餐后,下午前往纳库鲁湖国家公园。</p> <h5 class="ql-block"><b>今天是肯尼亚建国60周年,酒店工作人员悬挂肯尼亚国旗准备庆祝活动</b></h5><p class="ql-block"> 1963年6月1日,肯尼亚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成立自治政府,并于同年12月12日宣告独立。</p><p class="ql-block"> 肯尼亚建国后两天即与我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再过两天也是中肯建交60周年纪念日。<br></p><p class="ql-block"> 肯尼亚作为中国在东非地区的重要伙伴,与中国的合作历史悠久,两国合作成果丰硕。肯尼亚是中国在东非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肯尼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p><p class="ql-block"> 中国和肯尼亚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就是蒙内铁路。这条铁路的建设极大地缩短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沿海城市蒙巴萨之间的交通时间,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和数量。这项工程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在肯尼亚创造了超过7万多个就业岗位。据肯尼亚铁路局估算,该项目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2%。肯尼亚鲁托总统曾经表示,蒙内铁路已经彻底改变了肯尼亚的国家面貌,这一项目的成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p> <h5><b style="font-size: 15px;">东非大裂谷</b></h5><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 一路北进来到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的六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素有“地球伤疤”之称,气势宏伟,景色壮观。</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东非大裂谷的整个形状成不规则三角形,宽度几十至二百公里,深度1000~2000米,裂谷分为两支,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直达红海北端,全长约5800公里;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托湖等,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谷,全长1700多公里。它的详细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个点来描述的话,南点在莫桑比克入海口,西北点则远到苏丹约旦河,北点则可进入死海。中间有相当多个湖泊、火山群。这条大裂谷带是一座天然储水库,集中了非洲大部分湖泊,总共有30多个。</p><p class="ql-block">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由苏格兰地质学家、探险家约翰·华特·古格里教授所命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肯尼亚境内,裂谷的轮廓非常清晰,它纵贯南北,将这个国家劈为两半,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尼亚获得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称号:“东非十字架”。</p><p class="ql-block"> 裂谷两侧,断壁悬崖,山峦起伏,犹如高耸的两垛墙,首都内罗毕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东“墙”上方。登上悬崖,放眼望去,只见裂谷底部松柏叠翠、深不可测,那一座座死火山就像抛掷在沟壑中的弹丸,串串湖泊宛如闪闪发光的宝石。裂谷右侧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p> <p class="ql-block">  据NASA公布的资料,20世纪60年代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测量到非洲大裂谷每年以几毫米到几十毫米的速度加宽。难怪有科学家预言,如果按这样的速度增长,2亿年后,它将撕裂成一个新的大洲。</p> <h5><b>大裂谷全貌</b></h5><p class="ql-block"> 裂谷底部是一片开阔的原野,狭长的湖泊有如一串串晶莹的蓝宝石散落在谷地。中部的纳瓦沙湖和纳库鲁湖是鸟类等动物的栖息之地,也是肯重要的游览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其中纳瓦沙湖湖面海拔1900米,是裂谷内最高的湖。南部马加迪湖产天然碱,是肯尼亚重要矿产资源。北部图尔卡纳湖,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曾在此发现过260万年前古人类头盖骨化石。</p><p class="ql-block"> 东非大裂谷还是一座巨型天然蓄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例如阿贝湖、沙拉湖、图尔卡纳湖、马加迪湖、(位于东、西两支裂谷带之间高原面上)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等,属陆地局部拗陷而成的湖泊,湖水较浅,前者为非洲第一大湖。马拉维湖(长度相当于其最大宽度7倍,最深达706米,仅次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四深湖)、坦噶尼喀湖(长度相当于其最大宽度的10.3倍,最深处达1470米,为非洲第一、世界第二深湖)。</p><p class="ql-block"> 东非大草原是裂谷带的重要景观。这里草原不仅面积大,而且集成了非洲大部分特征性动物资源。马塞马拉国家公园位于肯尼亚的西南角,面积1500多平方千米,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野生动物园毗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这里野生动物不仅种类多,而且种群数量大。主要动物有猎豹、非洲象、黑犀牛、河马、斑马、长颈鹿、野牛、牛羚、羚羊、狮子、斑鬣狗、山地小苇羚、豺狗、瞪羚、蝠耳狐、蜜熊、獴、河狸、疣猪、狐狼、红鹤、秃鹫和7种灵长类动物。肯尼亚政府将这些地方开辟为野生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p><p class="ql-block"> 由此说来,我们下面几天要去的纳库鲁湖、纳瓦沙湖和马赛马拉都是游走在这条大裂谷中。</p> <h5><b>在大裂谷观景平台与非洲朋友合影</b></h5> <h5><b>可爱的小拉菲克</b></h5> <h5><b>大裂谷展示图</b></h5> <h5><b>路上风景</b></h5><p class="ql-block"> 这块广告牌挺有意思,疾驰中拍了一张,结果没有“脑袋”。</p> <h5><b>加油站</b></h5> <h5><b>这是我们下榻的Lake elementaita country lodge酒店客房</b></h5> <h5><b>房间宽敞明亮,配套设施齐全</b></h5> <h5><b>庄园一角</b><p><b></b></p></h5> <h5><b>庄园里小路纵横交错</b></h5> <h5 class="ql-block"><b>绿树成荫,鸟儿成群</b><br></h5> <h5><b>艾尔蒙特塔湖(Lake elementaita)</b></h5><p class="ql-block"> 放下行李,我们赶紧跑出房间,观看庄园非洲景,在一个waiter小哥的引领下,我们来到艾尔蒙特塔湖畔。</p><p class="ql-block"> 白云朵朵,烈日炎炎,穿着T恤也能感觉到大地和湖面的炽热。这里虽然谈不上更美的风景,但看到远处对岸密密麻麻分布的白色水鸟就很开心,虽然距离太远看不清,即使用长焦也难分辨出来,但是我相信既然来了,就会有一天再见到它们,我不就是为给它们拍照来的吗。</p> <h5><b>非洲琵鹭</b></h5><p class="ql-block"> 一只非洲琵鹭在悠闲地在水中踱步觅食,按下快门横扫一通,因为这里的小🐦都是第一次看到、拍到。为了保证关键时刻不掉链子,这次来非洲我带了4张高速卡,还有电脑,每天导片,根本不用担心容量问题,按照东北人儿的话讲,就可劲儿造吧。</p> <h5><b>捕鱼</b></h5><p class="ql-block"> 琵鹭旁若无人、悠闲自得的在寻找猎物。</p> <h5><b>从水面掠过</b></h5><div> 可能是我们打扰了琵鹭的午餐,人家一扭脸儿飞了。既然找到了目标,就不能放手,来几张飞版,看看效果还行。<br></div> <h5><b>穿越埃及雁上空</b></h5> <h5><b>一只粉红背鹈鹕飘过</b></h5><p class="ql-block"> 距离比较远,好在个头不小,大家就看个影吧。</p> <h5><b>编队飞行的火烈鸟</b></h5><p class="ql-block"> 远处有火烈鸟成群飞过,遗憾的是火烈鸟太苗条,距离也更远了。</p> <h5><b>飞行曲线和湖面倒影相映成辉</b></h5> <h5><b>庄园内巨大的仙人掌很提气</b></h5> <h5><b>仙人掌花怒放</b></h5> <h5><b>酒店大堂一层的酒吧</b></h5> <h5><b>二层的餐厅和我的午餐</b></h5> <h5><b>肯尼亚总统鲁托参加建国60周年庆典大会实况转播</b></h5><div> 今天是肯尼亚国家独立日,餐厅电视里转播着肯尼亚政府在首都内罗毕乌胡鲁花园举行庆祝国家独立60周年庆典活动。</div><div> 鲁托总统在讲话中说,肯尼亚的通胀率从前期的9.2降至现在的6.8,根据国际银行的统计数据,近6个月肯尼亚的经济增长率为5.4%,位于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排列第29。<br></div> <h5><b>在餐厅边吃饭边欣赏窗外美景</b></h5> <h5><b>水槽里饮水的斑鸽</b></h5> <h5><b>文胸织鸟</b></h5> <h5><b>从地上小土坑里钻出一只漂亮的小鸟——红颊蓝翅雀</b></h5> <h5><b>渴-望</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非洲斑鹡鸰家庭合唱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妈带着宝们进行野外生存训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黑脸织雀</b></p> <h5><b>路上风光</b></h5><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纳库鲁B5. Nyahururu Road 向北行驶,一路上从正规的壳牌公司加油站到只有一两个加油枪的私人加油站交替排列在路旁,很有意思。</p> <h5><b>学校</b></h5> <h5><b>足球场</b></h5> <h5><b>庄园</b><br></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路边种植咖啡的大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这一带是东非大平原,也是非洲地势最高的地主,气候温和凉爽,雨量充沛,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盛产茶叶、咖啡、水果、除虫菊、剑麻等。在这里,咖啡豆一年可以采摘两次,茶叶一年内有9个多月可以每半个月采摘一次,除虫菊全年中可以每10天至14天采摘一次,而剑麻成熟后天天可以收割。</p> <h5><b>这里是赤道线</b></h5> <h5><b>站在北半球看南半球</b></h5><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穿越南北球原来如此简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在距离赤道线北20米处水流是顺时针旋转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位非洲小哥亲自为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即在离赤道线南北各20米处,水是向不同方向旋转的。</span></p> <h5><b>站在南半球看北半球</b></h5><p class="ql-block"> 果然如小哥所言,在南北半球水的旋转方向相反,在赤道线上,水不转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实验很有意思,这么伟大的发展居然是被非洲人民发现的,而在我们中学和大学的物理课本上却只字未提,顿时十万个为什么围绕着我发木的脑壳高速旋转。</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在距离赤道线北南20米处的南半球水流是逆时针旋转的</b></p> <h5><b>脚踏两半球</b></h5><p class="ql-block"> 我从来都没想过有一天能站在赤道线上,开心之余让团友给拍了一张留念,我称之为“跨越时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在赤道线处水流是不旋转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回来查资料网上评论褒贬不一,俗话说眼见为实,可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这句话或许已经不是定理。所以我选了一首曲子做背景音乐,名字叫《问佛》,大家都懂的。😜</span></p> <h5><b>在纳库鲁国家公园门口遇到一个孩子向我们招手</b></h5><div> 从赤道线掉头回来向西南方向前往纳库鲁国家公园,今天是肯尼亚国庆节,一路上和前来公园的人们很多,到达时已经下午快4点了。<br></div> <h5><b>应该是刚刚参加完国庆活动来公园游玩的一家人</b></h5> <h5><b>大号蓬蓬</b></h5><div> 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一个大块头的蓬蓬,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拍了这一张照片,这不符合我的风格呀。</div><div> 非洲疣猪也称普通疣猪,因眼部下方具疣而得名,在挖土取食时,这些疣可能有助于保护眼睛。头较大,占体长的三分之一,背部有鬃毛,4枚獠牙长而锋利。</div><div> 非洲疣猪奔跑时的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54公里,它们通常习惯竖着尾巴小跑步。进食中的非洲疣猪会跪在地上吃草并用鼻子拱地。</div><div> 疣猪相较于其他非洲草原的掠食者,其身材弱小,样子愚笨,被誉为“世界上十大最丑的动物”之一。</div> <h5><b>路遇斑马群</b></h5><p class="ql-block"> 斑马原产于非洲东部、南部和西南部, 主要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树林、草原地带。斑马是群居动物,通常以几十只或几百只的数量集体活动,会在早晚时前往池塘或溪边饮水。斑马性格胆小怯懦,感到惊恐就会迅速逃跑,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70公里;它们依靠敏锐的感知和迅速奔跑来避免天敌的袭击。斑马以野草嫩叶为食。</p> <h5><b>斑马性格活跃,总在不停的玩耍打斗</b></h5><div> 斑马抗病能力强且擅于自我保护,其黑白相间条纹可以在阳光和月光下干扰天敌视线。斑马是珍奇的观赏动物,因人类追求其皮和肉而被大量被捕杀,细纹斑马现已濒临灭绝。</div> <h5><b>乱成一锅粥</b></h5><div> 斑马的种类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细纹斑马、山斑马和平原斑马。<br> 细纹斑马是斑马家族中体型最大的,成年体长可达2.7米,体重最多能够达到900斤,主要分布在非洲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br> 山斑马是体型较小的斑马种类,成年体长大约为2.1米至2.4米,体重大约在五百斤左右,主要分布在非洲的西南部地区。<br> 平原斑马是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斑马种类,成年体重一般在六百斤左右,主要生活在非洲草原上。<br></div> <h5><b>马儿你为什么要吃土</b><br></h5><div> 整理照片时发现有不少斑马在吸食泥土,网上资料介绍,在旱季时,斑马的饮食中缺乏重要的矿物质,它们就通过食用富含矿物质的土壤沉积物来补充矿物质。 这是一种不寻常的做法,但很多动物都有这个习惯,它们本能地知道自己需要靠“吃土”来补充这些营养。</div> <h5><b>黑斑羚</b></h5><div> 黑斑羚是偶蹄目牛科高角羚属哺乳动物,又叫高角羚、广角羚。 臀部两侧有竖黑斑,后足跟部有黑色斑。雄性的角很长,而且呈竖琴状,雌性没有角。高角羚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的肯尼亚、乌干达和南非等国。喜欢生活在草原和开阔的林地。平时结成15-25只的小群生活在一起。在干旱的季节,会数小群聚集在一起,形成几百只以上的大群。非常善于跳跃。在受到敌害威胁时会迅速躲进丛林中。目前整个非洲散布着超过200万只黑斑羚。</div> <div>  黑斑羚是非洲大草原上常见的一种中型草食性有蹄类动物。其皮毛呈金黄色、红色或红褐色,腹部是白色。后臀部与尾巴上各有一条垂直的黑条纹,像个M字,号称非洲麦当劳,左右后蹄腕部各有一簇黑毛,因而得名“黑斑羚”。</div><div> 黑斑羚行动敏捷,奔跑迅速,以其优雅的姿势和杰出的跳跃能力而出名。受惊的时候,它们可以跳起3米高,9米远,所以又被称为飞羚。</div> <h5><b>又一个非洲五霸被我们发现了——犀牛</b></h5><div> 这是我们见到的唯一一群犀牛,可惜距离太远了,400的镜头难以拍清晰,它们好像刚刚吃饱都卧在草丛里休息,只有一只抬了一下头。</div><div> 非洲的野生犀牛有两种:黑犀和白犀(南白犀),俗称黑犀牛白犀牛,其实人家就是犀,不是牛,但是叫惯了也就如此了。非洲五霸的犀牛指的是黑犀。</div> <h5><b>唯一一张能清楚看到犀牛脸庞的照片</b></h5><p class="ql-block"> 我看到一个资料介绍说,肯尼亚的黑犀牛不黑,白犀牛不白,如何分辨是白犀牛还是黑犀牛,就要看它的脸了。白犀牛脸长,黑犀牛脸圆,如果这么说,那我拍到的这几只就是黑犀牛先生啦?这个疑问一直在心里没有找到答案,等美篇发出后,也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探讨。</p> <h5><b>黑白犀牛的区别(网上资料)</b></h5><div> 我数次反复查看过我拍到的那只犀牛唯一抬起头的照片,从它的吻部看,我认为应该是一只黑犀牛。白犀牛与黑犀牛是非洲最著名的犀牛种类。白犀牛与它的近亲黑犀牛有许多不同。黑犀牛长着一个尖尖的上嘴唇,它正是拿这个尖嘴唇在灌木丛中寻找食物。黑犀牛的头总是抬得比白犀牛高,尽管它并不比白犀牛高大,但脾气却比白犀牛暴躁。白犀牛一般来说比较温顺。</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犀牛、野牛、斑马和平相处,互不打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白犀牛的名称来自于荷兰语“<b>weit”</b>,意思为<b>“wide”</b> (宽平),针对它们宽平的嘴唇而言,后来被人误称为<b>“white”</b> (白色),故称“白犀牛”。黑犀牛的体表颜色更接近于灰白色,这个名字一般被用来区别于白犀,事实上这两种犀牛的区别不在于颜色。</p> 起初只看到左边卧着的两只犀牛,回来整理照片时才发现右边还有两只卧在草丛里睡大觉呢,我们停车等了好一会儿,见它们丝毫没有起床的意思,只好继续前进。<br> <h5><b>又一种新奇的动物——大羚羊</b></h5> 大羚羊又名伊兰羚羊,名字中的“伊兰”来自荷兰语,意思是驼鹿。当初荷兰殖民者来到开普省看见如此巨大的野生动物时,就用这个名字称呼它们,1766年由德国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命名。<br> 大羚羊学名大林羚,也叫巨羚、旋角大羚羊,是世界上第二大羚羊,是非洲最大的牛科动物之一,体长200-280厘米,尾长50-90厘米,体重可达900公斤以上,比一般的家畜牛还要大。雄性大羚羊体型庞大强健,脖子下还生着厚实的肉垂,是属一种体态庞大的大型哺乳动物。<br> 大羚羊皮毛呈褐色或黄褐色,上面有一些垂直的白色条纹。雄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脖子和肩膀上的颜色略色带蓝灰色,而一道短而深的鬃毛从脖子的后部向下延伸。也有一些两侧有白斑纹。雌雄都有角,角长43-66厘米,扭曲。雄羊前额的毛发很密,喉袋很大。尾尖有一簇黑色的毛发。<br> 大羚羊的栖息地主要是林地和稀树草原,从沿海平原至山区,从半沙漠到降雨量相对较高的地区。通常组成25-60只的松散和流动的牧群,偶尔可聚集超过1000只。它们分布于非洲南部、中部和东部,从南非北部至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肯尼亚,以树叶、灌木、草、水果和种子为食。 <h5><b>在树上蹭角</b></h5><p class="ql-block"> 一个伊兰羚羊的群体一般有30-80只,有些甚至超过400只。它们会根据自身需要而加入或脱离某个群体。伊兰羚羊是跑的最慢的羚羊,最快的速度是40公里/小时,通常为22公里/小时。</p> <h5><b>名字叫羚羊,块头儿和非洲水牛差不多</b></h5><p class="ql-block"> 据说肯尼亚山大羚羊身上有着极为刺鼻的气味,让食肉动物都下不去口。</p><p class="ql-block"> 尽管受土地开发、过度狩猎以及栖息地的破坏丧失,狮子、鬣狗、野狗、猎豹等天敌,使得伊兰羚羊的数量有所下降,但其种群数量仍然相对稳定,目前约有13万左右。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伊兰羚羊列为无危物种。</p> <h5><b>非洲野牛群</b></h5><div> 非洲野牛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尤其喜爱草原、河岸和广阔的湿地等地区。它们最常见于肯尼亚、坦桑尼亚、刚果、南非和安哥拉等国家。</div> 非洲野牛是典型的群居动物,通常结群栖息。其群体由数十到数百只个体组成,由一头最强壮的雄性领导。它们以草为食,常常在晨昏之际进行觅食活动,日间会避开烈日高温,常躲在阴凉处或浸泡在水池或泥泞中使身体较凉快。非洲野牛喜欢栖息在草原和河流附近的开阔地带,同时它们也可以适应较为严峻的环境,如干燥的草原、沼泽地和沙漠。 <h5><b>纳库鲁湖(Lake Nakuru)</b></h5><div> 纳库鲁湖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西北150公里处,占地200平方公里,是肯尼亚57个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之一。纳库鲁湖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这里的火烈鸟最多可达200万只,占世界火烈鸟总数的三分之一。此外,大量斑马、长颈鹿、野牛、羚羊、鹈鹕等以及别处罕见的白犀牛也栖息在这里。</div><div> 纳库鲁不光是鸟类的天堂,整个园子里还栖息着斑马、瞪羚、野牛、狒狒、水羚、河马、鸵鸟、黑脸猴,白头鹰、黑斑羚、长颈鹿,还有黑白两种犀牛。</div> <h5><b>纳库鲁湖畔的黑斑羚群</b></h5> <h5><b>这里绿草茂盛,难怪小羊们不愿离去</b><br></h5> <h5><b>纳库鲁湖面布满了各种水鸟,这里是拍摄者的天堂</b></h5> <h5><br></h5> <h5><b>鹈鹕起飞</b></h5> <h5><b>编队</b></h5> <h5><b>非洲野牛母子</b></h5><div> 不知道野牛母子是来湖边饮水还是和大部队走散了,两个孤单的身影显得有些凄凉。<br></div> <h5><b>我是五霸老大我怕谁?</b></h5> 牛妈带着牛宝从我们前面飘过,不时的停下来向我们这个方向张望,是好奇还是防备?我没有注意,只是不断按下快门,一心只想以不同角度和动作多拍几张。 <h5><b>走进树林</b></h5> <h5><b>非洲叉角水羚</b></h5><div> 又出现一只怪异的大角羚羊,它叫叉角水羚,是偶蹄目牛科水羚属哺乳动物,体色主要为红棕色或栗色,腹部、喉部、嘴部及眼睛外圈为白色;外形最大的特点是臀部有一环形白毛,以尾巴为中心形成白圈。只有雄羚有角,角细长,从头顶开始向两边长,再向中间对弯,然后两只角同时向前弓。</div><div> 据资料介绍,2011年,49岁的德国业余摄影师英格里德·布恩瑟在纳米比亚的昂格瓦荒野保护区曾经拍到一只怪异的水羚。它的一只角正常向上伸展,而另一只角呈向下弯曲状并偏向一侧,非常惹人注目。</div> 叉角水羚喜欢近水的湿地,当雨季河水泛滥时,就会往灌木林迁移。水性很好,在遇到危险时能快速游泳逃跑。白天活动,夜间在附近丛林中睡觉。常在水边喝水或在水中觅食,喜吃水草。 据资料介绍,叉角水羚分布在非洲许多国家,只有冈比亚已经灭绝。 叉角水羚见我们并没有伤害它的意思,转身缓慢向远处走去。 <h5><b>火烈鸟钻进了鹈鹕群</b></h5> <h5><b>火烈鸟:这里没有自己人,走你</b></h5> <h5><b>纳库鲁有400多种鸟类,这里是鸟儿们的天堂</b></h5> <h5><b>一小群火烈鸟</b></h5><div> 在纳库鲁湖本来有一处可以观看到火烈鸟,但是由于路比较狭窄,去看鸟的车辆太多,我们的车又宽又大,就主动放弃了,转身沿着湖边,终于找到一小群火烈鸟,距离虽然远了点,终究是拍到了火烈鸟,也不枉此行。<br></div> <h5><b>纳库鲁湖的傍晚</b></h5><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晚,鸟归巢,人散去,我们也该打道回府了。虽然没有拍到更多的火烈鸟,更多的动物,但是犀牛、大羚羊、野牛母子、水羚、鹈鹕群,还有纳库鲁的湖光山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还有更多的大大小小的飞禽走兽,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晚安纳库鲁!晚安埃尔蒙特塔!</p><p class="ql-block"> 晓青 2024年3月17日 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