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教师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全体数学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科建设能力,2024年2月27日,利用自治区“同频互动”在线教研平台,开展专家引领下的一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了一个上午的学习。第一期由我们赤峰团队承担,并由北京市东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孙海燕指导一年级下册的集体备课活动,四级教研联动研修机制,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上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含金量很高,由赤峰市教研员李晓华老师带领4位全市骨干教师从2月1日开始备课、研究、制作ppt,为我们呈现她们精心准备的作品。为此,我旗高度重视,把通知下发到每所学校,通知到每位教师。开学在即,教师们非常渴望这样的学习,所以都学得特别认真,有的录频准备细听,有的认真做了笔记,准备翻阅………</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由李晓华老师、张鸿鹰老师和伊日贵老师展示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整体教学和课时教学设计,接下来是由王超老师和王静老师展示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整体教学和课时教学设计。最后北京专家进行点评指导。</p><p class="ql-block"> 在课时设计上,五位教师分别从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评价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板书设计和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p><p class="ql-block"> 两组老师用一个月的时间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为我们呈现了两个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及课时设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p> <p class="ql-block"> 《认识图形(二)》通过单元整体分析和教师对课时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有如下体会:</p><p class="ql-block"> 1. 教学导入的创新性: 教师的导入新课,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2. 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教师让学生利用几何体上的面画平面图形,开展各类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加深了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记忆。</p><p class="ql-block"> 3. 教学媒介的运用: 动画的运用有效地展示了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的过程,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p><p class="ql-block"> 4、教、学、评一致性的体现:三位老师都对评价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评价要点、评价任务、评价标准三方面具体可操作,真正实现了以始为终,评价先行。</p> <p class="ql-block">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二)》</p> <p class="ql-block"> 《分类与整理》大家认为以下几方面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1.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类能力: 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发现,进而进行动手分一分,真正实现数学生活化,问题操作化,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辨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2. 在活动中感悟分类的价值,指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 本单元两个例题进行教材分析。充分利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情境,更能满足学生对分类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用四个任务完成了教学目标。用实践作业解读了作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学阶段涉及的“图形与几何”知识主要包括图形认识、图形测量、图形位置变换等。“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同时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的“魂”。以《认识图形》为例,几位老师有意识地从课标、教材、单元学习目标、课时教学、评价量表等方面,指导老师们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升了我们对教材、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使大家明确了精准把控知识点、及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立足整体视角,看待单元教学内容,要努力做到:</p><p class="ql-block"> 1.发掘数学本质,规划学习路径,把准知识脉络,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p><p class="ql-block"> 2.找准学习起点,确定学习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准确定位单元学习目标的根本。我们可以通过课前测、问卷调查、交流访谈等多种方式,结合数据分析,掌握学生的真实起点,在此基础上把握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制订发展目标,为设计整体教学活动提供科学依据;</p><p class="ql-block"> 3.用问题引领学习,精准设计活动。设计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学生要在具体情境中思考,在具体活动中探究,切实经历,才能领悟;</p><p class="ql-block"> 4.跟进学习进程,实施有效评价。学习评价更注重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度融合,设计评价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学习情况与个性差异,让它成为教学设计的“引线”,要依据学习目标确定评价标准。 只有发挥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最大教学价值和作用,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深度学习”的要求,去提升学生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活动总结</span></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北京市东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孙海燕老师对此次备课进行了点评指导,她充分肯定了两组老师的备课思路:在课标引领下培养学生的素养导向,抓住学科本质,从知识到育人,并提出我们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听完专家的点评,老师体会到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须要靠学生自己主动去实践、探索、体验、感悟,教师则应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多渠道多方面的引领、激励和唤醒。</p> <p class="ql-block">“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 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起航正逢时。在这寒冷的二月,研修犹如一股暖流,浸润着老师们求知的心灵。相信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教育教学中,老师们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中去,带着自己的收获,迈着坚定的步伐,承载着爱与责任立足于教育一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