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阿木爾江

<p class="ql-block">不經一番寒側骨,怎得梅花撲鼻香</p><p class="ql-block">江南的雨即多情又無情,有人曾說過無雨不江南,沒有雨,哪裡來的煙雨江南吶?</p><p class="ql-block">每次來江南,都是抱著一種美好的願望和浪漫的心情,然而這一次,我徹底的被江南煙雨所驚倒。</p><p class="ql-block">江南的第一站一定要在南京,六朝古都一定要來瞧瞧。從瀋陽出發,一路上氣溫不斷的攀升。過了山海關,幾乎不用打空調了。早春的陽氣開始生發。第二天傍晚時分到達南京。六朝古都熱得就像到了夏天的一樣,大家熱得幾乎穿單衣了,梅花山遊人很多,走過國內幾大梅園,雖然梅花山號稱第一,但我並不看好這裡,總覺得這裡的梅花缺少靈氣。如果讓我解釋,我也說不出具體的原因,也許是他緊臨明孝陵吧。</p><p class="ql-block">無錫的榮氏梅園,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江南的雨悠然而至,躲在亭中賞雨,陣陣撲鼻香,這裡也是江南四大梅園之一,卻充滿了靈氣,和南京的梅花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p><p class="ql-block">鄧尉山的香雪海,艷陽高照,也是我們行程中最熱的一天,我沒有隨隊進景區,而是去了她對面的一座寺廟,名字卻記不得了。香雪海我曾經去過一次,印象中裏邊的白梅比較多,那種淡粉的顏色。上次一位美女攝影師幫我拍了一張完美的照片,微信頭像用了好多年,這一次卻沒有留下太滿意的照片。</p><p class="ql-block">告別司機,獨自一個人去了景區對面的一座寺廟,寺廟雖然不大卻有一個很大的後花園,三顆千年的古柏樹,又大又粗,有一顆甚至倒伏後自然茁壯的生長著。後園里種了很多梅樹,白色粉色,有很多我喜歡的綠梅,陣陣的梅花香,寧靜加梅香。難得的一個人,在這樣一個幽靜的環境裡賞梅,內心也有一種對梅花的深意。</p><p class="ql-block">寺廟正對著香雪海,我倒覺得這里別有一番意境。廟外路兩旁到處是擺攤的小販。當地人拿出自家的特產花苗小吃布滿了大街兩旁,我一個人享受整個下午的清閒,慢慢的去品味江南的春天。</p><p class="ql-block">烏梅果,曾經品嚐過。看到了,就忍不住的冒酸水。酸甜鹹澀,那種味道,用言語無法形容她。我問是如何醃製的,吳儂軟語的大姐告訴我,祖輩流傳下來的醃製方法,有些複雜,你學不來的。我稱了兩斤慢慢的去品嚐。梅花的酸楚都在果實裡。</p><p class="ql-block">黎里古鎮躲在幽靜的角落裡,像極一個江南人,文雅樸素而穩重,不加任何修飾,是江南最原始的樣子,漫步街頭巷尾,短暫的時光美麗而樸素。新市古鎮被肢解的有些破碎,但是攝影師們依舊能找到最佳的位置,去重溫他昨日的輝煌。然後找一家酒館,去品嚐江南的味道,為這種破舊的古鎮里所獨有。</p><p class="ql-block">杭城兩日的大雨,泡湯了我的博物館行程。幾次要去都是無理由的錯過。時下時歇的雨並其實不影響我欣賞這個城市,尋一家小館,杭州的味道真的很美。喜歡杭州的氣質,大氣繁華又不失靈巧,她能放下身段,小鎮該有的她都有。最讓我意外的是遍地的麵館,讓我重新認識了江南,山陜的辣味並不適合我,臊子麵的油我也不大喜歡。江南的麵才是我的味道,不知道是餓了還是真的好吃,在杭州我找到了最好吃的一碗麵,滿口的青菜香,機器的手擀麵,配上西紅柿,再把炒熟的小白菜倒入麵里,真的很好吃,滿口的青菜香。</p><p class="ql-block">每次來杭州我都會環西湖漫步,這次當然不會例外,細雨中幾個人慢慢的品味西湖。梅花並在這裡並不是主角,更喜歡雨中的山茶,嬌豔的粉,無與倫比。特別是孤山上那株美人茶,顏色是那麼艷,又是那麼美。</p><p class="ql-block">看梅花一定要來西溪濕地,這裡也是賞梅的最佳之地,清代文人龔自珍在《病梅館記》中也提到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西溪的梅,以她獨有的茁壯和茂盛又徹底的顛覆了我對病梅的認知,梅花大道上,這裡的梅花完全蓋過了超山的梅花,超山最有名的是那顆唐梅和宋梅。唐梅更茂盛今年卻早早的凋落了,那顆更顯蒼老的宋梅卻開得正濃,也是我多次來超山的看到開得最豔麗的一次。還有那顆金黃的臘梅,真是美極了。雖然每次都是一閃而過,卻每次都要來。</p><p class="ql-block">來江南最不能錯過的就是紹興,這裡即是近代大文豪魯迅的故鄉,又是書聖王羲之的故里,黃酒烏篷船舊氈帽,安昌古鎮與紹興古城都有他獨有的韻味,紹興古城的老街又很適合漢服街拍,更適合離我們很近的民國風。古舊的街巷,平凡而美麗。還有蘭亭的翠竹。</p><p class="ql-block">國清寺,因一顆隋梅而聞名,可惜我們錯過了花期,只有那箏箏傲骨,在細雨中傲立,有些失望,夥伴們都很快的離開了,我也掩飾不住失落的心情,隨同他們很快的離開了。一顆粉色的山茶,被我紀錄。分外妖窈。隋代的古剎,香火鼎盛,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不知為甚麼,我迅速的逃離。</p><p class="ql-block">賣花魚村,徽州大山裡的偏遠山村,滿山遍野的梅花樹,一場大雪過後,徹骨的寒,特別是晚上,被褥甚至牆壁都是涼的。雖然生長在東北,但我並沒有感受過這種寒冷,深入骨髓。大家都沒有脫衣。第二天,一場小雨,與其躺著倒不如起來,吃過一碗麵,喜歡拍照的美女又走進了小村。沒有了遊人,小村寧靜安詳,滿山的凍雨,松竹梅更加挺拔,歲寒三友,在這裡緊緊的相擁在一起。讓人更加敬畏。梅花開始蕭落,滿地殘紅。</p><p class="ql-block">坐在回程的大巴車上,山上的凍雨還沒有化,遠遠望去,格外的美麗。路邊和屋頂上積著白雪,真彷彿回到了東北。</p><p class="ql-block">躺在揚州溫暖的床上,我好像又回到了人間。清晨醒來,腦子裡忽然飄來了那句名言,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我競一下子悟出了梅花的真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