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体经络的通天作用</p><p class="ql-block">在整部《黄帝内经》中,我们可以深入探索到一种获取宇宙生命素的方式,也就是通过脾藏从胃中饮食里提取这些珍贵的生命元素。这一理论在《内经》中有着大量的阐述和论证,为我们揭示了养生保健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除了这一主要渠道之外,实际上还存在第二条获取宇宙生命素的重要途径,那就是经络系统的采集功能。这一功能在《黄帝内经》中并未明确提及,但它却是人体精气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功能,中医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那就是五运六气理论。</p><p class="ql-block">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阐述了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影响,以及如何顺应自然规律来保持健康。通过这一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自然界中的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人体的经络系统,进而影响人体的精气状态。</p><p class="ql-block">第一个证据是辟谷食气的养生方法。古人通过长期的养生实践,发现了一套辟谷食气的方法,即通过气功的练习,调节经络的周天运行,从而实现几日不食或更长时间不进食的状态。历史上关于辟谷的记载屡见不鲜,不仅在中国有,在外国也有,如印度瑜伽气功者埋在土里数天不饮不食,甚至还被拍成了电影,证明他们的身体状况是健康的。虽然这些报道中存在夸大的成分,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辟谷食气的可能性。在佛陀时代和中国的深山老林中,苦行僧和老道们通常采用低标准的饮食方式,但他们仍然保持健康,甚至有人还很长寿。如果人体的精气仅来源于脾胃从食物中提取的水谷精气,那么就无法解释辟谷食气这一现象。因此,这也可以证明精气还有其他的来源。</p><p class="ql-block">第二个证据是《内经》中提到的“呼吸精气”。《内经》里说圣人“呼吸精气”,这常常让人误以为肺脏可以从空气中直接获取精气。然而,我们认为“呼吸精气”实际上是指经络中气的运行。在一呼一吸之间,气在经络中运行六寸。因此,“呼吸精气”并不只是指从空气中吸取精气,还可以理解为经络在人的呼吸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周天运行来获得精气。</p><p class="ql-block">第三个证据是《内经》中“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的论述。这里所言的“服天气”并非仅仅指吃气、取气的意思,而是更深层次的与宇宙精气的交流。《内经》中另有一句“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恰好与此相呼应。这五气,即金、木、水、火、土,代表了宇宙的五种基本元素。然而,《内经》并未详细说明谁来食用这五气以及如何“食”用。由此推断,这里必然缺少了一个关键环节。</p><p class="ql-block">人体第二生理系统,由藏象和经络组成,具有从宇宙中直接采集宇宙精气的功能。中医为此设立了一套理论——五运六气,以研究这一生理系统在何时何地采集宇宙生命素,以及精气与宇宙星空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经络系统是如何采集宇宙精气的呢?答案就在于经络上的穴位。《生气通天论》中提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里的“门”指的是门户、出入的端口,“气门”则是气进出的门户。这些门户随着太阳的运行而开合,显然是针对宇宙空间的。</p><p class="ql-block">气功中所说的采外气,也是通过经络上的穴位进行的。因此,我们认为经络上的穴位是经络系统的对外接收器,直接采集宇宙中浮动的生命素——精气。由于这些精气的量、方向、构成各不相同,根据有利必有害的原则,第二生理系统也承受着来自宇宙精气的伤害。《内经》明确指出阳病得之外,“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这意味着某些疾病是由于人体与宇宙精气的交互作用所引发的。</p><p class="ql-block">经络的开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而《素问·阴阳离合论》和《灵枢·根结》的记载更是引发了更多的争议。究竟什么是经络的开阖?现代医学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p><p class="ql-block">一种观点认为,开阖是指经络的深浅而言,浅者为开,深者为阖。然而,这种解释并没有明确地说明开、阖、枢的生理意义,因此无法让人信服。</p><p class="ql-block">另一种观点认为,开阖没有特殊意思,它仅表示经络中阴或阳气的多少,多者为开,次者为阖,最少者为枢。然而,这种解释同样缺乏明确的生理依据,无法让人完全接受。</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经络的开阖枢是古人主观臆断造出来的,没有对应的事实依据。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忽略了古人对于经络系统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因此也不能完全站得住脚。</p><p class="ql-block">我们认为,经络的开、阖、枢,实际上是指经络穴位的三种功能。穴位有“开”功能,它对外开放,作为整个系统的对外接受器、感知器。同时,穴位也有“阖”的功能,阖者关闭也,阖者对外关闭对内开放也。这就像李时诊所说的“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此外,还有一部分经络上的穴位并不具有“开阖”的功能,此为“枢”,即像门柚一样,常居此态。</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经络的开阖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经络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