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把手,温暖了四季

千年一叹

<p class="ql-block">题记:3月5日快到了,医院团委想组织读书会活动,嘱我以医路上的雷锋精神写篇文章。于是写了医院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  马路上,一辆人力三轮车在艰难的爬坡,一个年轻小伙子过来帮忙推车,车推上去了,骑车人一句谢谢,小伙子一脸微笑,路人一片点赞,完美诠释了雷锋精神。有好事者录视频发到网上,更是赞美连连,很好宣传了雷锋精神。</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医院里比比皆是,每天都上演着。路上遇着推轮椅、推平车去做检查或回病房,医护人员总会去拉一把或推一把。正如神经内科主任做脑卒中绿色通道全员培训时强调的一样:医师、护士、保安,无论谁,看到了,搭把手,帮忙转移病人,护送病人,为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全院医务人员也是这样做的。搭把手,温暖了四季,贏得了生命。</p><p class="ql-block"> 医院没有高大上,只有平凡的小事。往往小事见真情,小事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贯穿在医务工作的日常之中。</p><p class="ql-block"> 随着“唉-哟、唉-哟”的救护车声响起,急诊科分诊台的护士已站在急诊门外待命,救护车刚刚停稳,急诊科护士已打开了车门,拉下平车,护送病人到急诊科抢救室,保安也来搭把手,相关科室的医师也早已待命,绿色通道在120接诊时已经开启。没有一个动作是多余的,也没有一个步骤是可以省略的,这是经过反复演练得到的宝贵经验,为的是快速抢救病人。有时会绕过急诊抢救室,直接去导管室或CT室,为抢救生命争分夺秒。这是急诊科的日常,是雷锋精神普照的日常。</p><p class="ql-block"> 清楚的记得,一天下午,门诊大厅,一中年大叔在挂号时突然倒地,分诊台护士作为第一目击者迅速赶到病人身旁,初步判断心跳骤停,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挂号室工作人员马上拨打快反电话,启动院级快反,门诊办李红兵主任赶到,快反医护人员赶到,经过紧张的抢救,病人心跳恢复,转ICU继续救治。当路人还在考虑扶不扶,扶了会不会被讹时,医护人员的救治已经完成。虽说是国家对医院医护人员有要求,但你能否认这不是雷锋精神在贯穿始终吗?</p><p class="ql-block"> 三病室两天前收治了一位79岁的特殊病人,特殊在于陪他来住院的老伴也是一位将近80岁的老人,老俩是组合家庭,各有子女,但子女都不来医院。住院后,老伴也病了,高热39度,通知家属,不来。护士长曾美玲又搭了一把手,陪老人去急诊科看病,陪老人输液,又给老人买来饭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搭一把手,抚慰了一对老人,温暖了四季,愿人人四季皆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