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华夏大地群雄争霸,中原地区发生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永嘉(公元307一311)时期的民族纷争。匈奴和羯族的首领刘曜、石勒等率领部众,残酷地屠杀汉人,击败晋军主力,死者十余万人,河南洛阳、湖北襄樊等地化为灰烬。晋朝官民大量南逃,史称“永嘉南渡”。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东晋的建立也是中国首都迁至建康(南京)的开始。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随着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钱塘江下游两岸的经济发展,和南方大规模开发,地处浙水下游的钱唐(杭州)渐成人文荟萃之地。</p> <p class="ql-block"> 钱唐道教初兴。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春秋时期(公元前770一476)老子集古圣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精华,著述了《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和基石,成为道教精典教义。</p><p class="ql-block"> 道教以清静无为为宗旨,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辨证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及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 正当,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驱逐匈奴,修筑长城,派张骞出使西域之时。扬州刺史部会稽郡,钱唐县(如今杭州临安区青山湖街道)天目山脉东延名山,大涤山主峰白鹿山,有一道者在此修行,得道骑着白鹿升天,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在此建汉宫坛,辟为祈福之所。东晋永和二年(公元343年),道士许迈在武林山筑起“思真精所”,写了十二篇关于神仙的诗篇,当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常从会稽来访。两晋至唐,著名道士郭文、许迈、吕洞宾、白元鉴等都讲经传道于汉宫坛。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奉皇帝命令建天柱观,乾宁二年(895年)吴越王钱镠改建后称天柱宫,并作《天柱观记》。</p> <p class="ql-block">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奉赵恒皇帝令改名洞霄宫。南宋定都后,高宗等多位皇帝先后驻跸洞霄宫祭祀议政问道,后作为南宋第二行宫或“夏都。”</p><p class="ql-block"> 元代世祖至元年间(1264一1294)屡经扩建,规模日益壮观,极盛时占地面积80余亩,是元代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至正年间(1341一1368)洞霄宫毁于兵火。</p><p class="ql-block"> 明代洪武初年重建。清代乾隆间再次焚毁。昔日的盛况已烟消云散,只剩下荒野蔓草,古道残阶。</p><p class="ql-block"> 阡陌纵横间,往事越千年。有幸的是洞霄宫遗址完整,丰富的历史文献尚存,如今分别被列入省、市级文保单位。未来,这里是否会出现一座新的文化古韵地标?让我们拭目以待吧!</p> <p class="ql-block"> 在北高峰韬光寺金莲池上方,有道教“炼丹台”台后有一洞叫“丹崖石室”,相传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此炼丹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东吴赤乌二年间(公元239年),葛洪的祖父葛孝先,在飞来峰玉乳洞得道成仙。</p> <p class="ql-block"> 东晋时期的道教领袖葛洪(公元284一364)来到钱唐县(杭州)八盘岭西南的翁家山。当时翁家山人不事农耕,专以捕猎为生,骁勇强悍。村前有一古井,井圈内壁有近十条较深的凹槽,糸吊水绳长期摩擦所致,显示出该井古老的历史,井内空间状若小屋,面积有二三十平方米。原井正面刻有“龙泉”、“葛洪遗址”字样。据传葛洪曾经在此“炼丹堂”炼丹。这口井常年干旱而不枯,古人认为这口泉水连通大海,水中有一条蛟龙,故名“龙井。”《淳佑临安志》“龙井,原名龙泓,葛洪曾在此炼丹所居,秦少游所著之《记》。”</p> <p class="ql-block"> 晚年的葛洪,有一天在钱唐湖(西湖)畔游历,从栖霞山东行,忽见一岭蜿蜒回环,顾盼岭左,朝呑旭日,府视岭右,夜纳归蟾。便大喜说“此地可卜吾居矣。”于是出金购地,隐居下来,安炉设鼎,苦心炼丹。初阳台下,是葛洪曾经修炼的地方,这里盘旋曲折,变化无穷,夹渥丹室,还丹井等遗址与假山缀石均尚存。</p><p class="ql-block"> 葛洪在这里建了道院,潜心研究医药与炼丹术,制作丹丸成药,为百姓医治疾患,深受爱戴。炼丹之余他把自己的心得著述成书,写成了《抱朴子》内外篇七十卷,对道教影响极大。他还写成了《肘后备急方》《玉函方》《正统道藏》《神仙传》《隐逸传》等书籍。后人为纪念他,把他隐居的地方,称为葛岭,将他所建的道院称为抱朴道院。</p> <p class="ql-block">南宋高宗时,葛岭被辟为御花园之一,名集芳园。淳祐年,理宗以赐贾似道,改名后乐园。建国后曾小作修葺。1984年3月杭州市政府又拨款整修,并对外开放。1985年4月杭州市道教协会成立,以抱朴道院为杭州主要活动场所。今属全国二十四处重点道教宫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 枕漱亭摩崖题刻。东晋著名道学家、炼丹家葛洪在此结庐炼丹。颜料染业中人因葛洪炼丹时,配成了丹砂、铅粉、靛青、红花饼多种人造染料,所以奉葛洪为祖师,每年四月初八(葛洪诞辰日),颜料染业同人都会前来祭祀。</p><p class="ql-block"> 民国四年,颜料染业中人,在此增建抱朴庐、山门,民国十二年又新建枕漱亭,由时任浙江省省长张载阳题写亭名,现亭已不存,崖壁上有两方摩崖题刻。“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天地者无形之父母也。”楷书,刻于民国七年(1918),“枕漱亭”行书刻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p> <p class="ql-block"> 玉皇山海拔240米,突兀挺拔,颇有气势,且森林葱郁,云雾缭绕,诚如入口处林海亭柱上对联所云:“一路松声常带雨,半空岚气总成云。”确为道家之“洞天福地。”</p><p class="ql-block"> 玉皇山在南朝梁时已有佛寺,《玉皇山志》载:“唐时名玉柱峰,供奉三清教主。五代时,吴越国王曾从明州(宁波)迎取阿育王像供奉山上,又称育王山。宋时称玉龙山,仁宗年间(1023一1063)重开山,敕建玉宫道院。故晋代郭璞有诗云:‘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元代,长春真人丘处机曾居此建白华丹井。明代称玉皇山,建造福星道院。清雍正年间,浙江总督李卫山顶开池,置铁铸七星大缸于山腰,并建七星亭。后福星观毁于兵火又重建,开堂挂单接待四方道士,使福星观成为全真道,在江南苏、浙、皖、赣、闽五省的一大丛林。</p> <p class="ql-block"> 沿着游步道攀登,看见飞翘的檐角和山门,进入“南天门”就意味着到了仙界。“南天门”是福星观的入口处,山门之内,依次是真武殿,原供奉真武大帝。大罗宝殿西左右有日月双井。东侧自北而南为三清殿、丹房等。三清殿供奉三位道教尊神,即:清微天玉清境的元始天尊(天宝君)、灵宝天尊(太上道君)、道德天尊(太山老君)。西侧有三宫殿,供奉天宫、地宫、水宫三位道教神的地方,道教中传说:天宫赐福、地宫赦罪、水宫解厄。白玉蟾井,相传是南宋名道士白玉蟾所凿。南宋宁宗朝时,应征到杭州主持太乙宫道事,曾在此修炼,一日突然失踪,据说是得道飞升了。他修炼之余赏月吟诗云“千崖爽气已平分,万里青天辗玉轮。起向钱塘江上望,相逢都是广寒人”。</p><p class="ql-block"> 大罗宝殿又叫灵霄殿,俗称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原斗姆宫是一幢二层楼阁,乃为道教中认作的北斗众星之母,是道教信奉的女神之一。</p><p class="ql-block"> 21世纪初,福星观成为杭州道教的重要活动场所,2008年11月重修后举行神像开光法会,故历来香火颇盛,贴近与凡人关系更为近密,影响很大。</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道教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精髓。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如何远离各种各样的诱惑呢?我们要遵循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质,“德”是万物的本性。道不形而生,不随死而亡,是宇宙中亘古常在的“一”,是再造一切的根本性力量。 </p><p class="ql-block"> 人要认识道、尊重道,依顺道的核心就是德。“德”是真实的物质存在,人们能认识德的核心作用,就能够以知慧的理性开启天理,开悟归真。我们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宝典中找到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尽职、干净干事,做到静心、净心、尽心,从而体悟“道”的本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