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记忆--作者:付亚力

燕儿

<h3>  蒙自南湖因位于县城南部,故名&quot;南湖&quot;。这里早期是一片地势低洼,时常积水的积水潭,明代开辟为堰池,也名草湖。湖中堆有3座土山,分别名为蓬莱、方丈、瀛洲岛。1958年,红河州政府(当时驻地蒙自)考虑到南湖因多年来少有修葺,又缺乏有效水源补给,旱涝不定,平日里蚊虫滋生,组织当地军民开挖疏浚,从此改变了南湖的水体与环境,奠定了今天南湖的基本形态。现今的南湖,总占地面积约41万平方米,水面面积32万平方米。被一条纵贯南北的中堤将南湖分为东西两个湖区。东称学海(亦称“小海”、“小南湖”),西称大南湖。这条“中堤”,就是现在的南湖大道。</h3> <h3>  大南湖中有一座人工小岛,始建于民国廿二年(1933年),是由当时驻蒙自的滇军独立第2团团长李菘率全团官兵堆垒而建,并以其名命名为“菘岛”,以兹纪念。岛上建有轩、榭,并立有修浚南湖纪念标。纪念标后毁于文革。另外一个著名的景点瀛洲亭位于小南湖(南湖东景区),为一为木结构六角攒尖顶楼阁式三层重檐亭,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咸丰八年(1858年)毁于兵燹。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建,更为现名。亭与三山相对,其间间隔水田一方。康熙《蒙自县志》载:亭拟笔,田拟砚,山拟笔架,湖水拟墨池,成“三山毓秀”之景。为旧时蒙自十二景之一。亭檐上挂着风铃,风铃声在清风吹拂下发出的清脆的铃声,能传到很远的地方,非常悦耳。南湖还是云南著名的小吃过桥米线发源地。</h3> <h3>  蒙自的著名景观,都围绕在小南湖边,如:蒙自海关和大清蒙自邮政总局旧址。蒙自海关成立于光绪十五年(1889),是近代云南第一个海关,也是近代中国21大海关之一;光绪二十三年(1897),于蒙自海关内正式成立的云南第一个邮政局,邮务司由海关税务司兼任。蒙自海关直至1954年才结束了它65年的历史。在湖东是现在的“法国花园”。早先滇越铁路总局修建滇越铁路时,意大利政府在此设驻蒙领事馆,随后迁出,又由法国委派的铁路监督衙署入住。因小楼周围长满各种茂盛的花,所以被当地称为“法国花园”;继续前行,在小南湖东北角是哥胪士洋行旧址。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到达昆明后,由于校舍不敷使用,当时的蒙自社会发展水平非常好,又有滇越铁路连接昆明,交通便利,且有空置的房子,西南联大遂决定将文学院、法商学院迁往蒙自,合并为“文法学院”,又称西南联大蒙自分校。<br>南湖岸边人文建筑,机关单位众多,早先除了南湖景区的菘岛、革命烈士纪念碑、卧波桥、闻一多纪念碑、揽胜楼、瀛洲亭、海关旧址、法国花园、西南联大蒙自旧址外,沿湖岸周边还有县医院、蒙自一中、蒙自电影院、红河州医院、红军疗养院、州卫校、州轴承厂和三个驻扎在当地的军队司令部。</h3> <h3>  蒙自是我的出生地。记事以后,我曾经在这里有两段生活经历,至今留下挥之不去记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从河北宣化炮兵学院毕业回到原部队,我们全家也随同一并回到蒙自。最初的家,就安在位于小南湖东南角的那幢“大清蒙自邮政总局”的建筑里。那时,这幢建筑还在部队大院围墙内。其时,我们并不知晓这幢建筑的来历,而它也被我们兄弟几人称之为“大庙”。这幢房子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房屋高于地面一米左右,屋内铺有木地板。地板下修有通风孔,围绕着房屋有一圈廊檐。当时这里就住了我们一家和师警卫排。因为从小住校,父亲经常出差,母亲工作地在县城北端,平时也居住在单位,所以家里平时并无人居住。只记得周末,全家才会聚到这里。传说那个地下通风孔中有小白兔,我们玩耍会钻进去找寻传说中的小白兔。其实,从来也不曾见过。还记得父亲带我们在屋檐下掏鸟蛋。父亲喜欢摄影,在这里留下许多照片……。当时的一幕幕情景,至今还会不时地闪现在我的脑海。我就读的八一小学其实包含了幼儿园和小学两部分,地点就在大院内东南角。从幼儿园到小学,实行全寄宿制。我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在那里度过了四年时间。对南湖最初的记忆,也是这个时期留下的。<br>春天,幼儿园老师会带着小朋友到南湖“春游”。一条铺着银白色的碎石路夹在部队大院和南湖周边大片的稻田之间,蜿蜒向前延伸。南湖的南面,是一大片的稻田与星落的村庄。早晨走在的稻田与南湖间,湖面上飘着荷叶,稻田里刚插的秧苗还没盖过水面。雨后岸边的杨柳树上挂着水珠,小朋友相互牵着手,迎着清新、湿润的空气顺着南湖岸边与田埂,沿湖来到“瀛洲亭”。记忆中,那时的瀛洲亭墙面斑驳,外墙原本的绛红色已然淡去,门窗残破,内部的楼梯也不复存在,只有风铃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好像是在诉说过去的“辉煌”,提醒人们它的存在。雨后清晨走在南湖边,清新的空气,映入眼帘的大片水稻田,以及在微风中响着清脆的铃声的瀛洲亭,一幅闲适淡雅的边疆小城景象,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1964年,随父母工作变动,我此离开蒙自,也离开了南湖。</h3> <h3>  十几年后的1975年,当我从下乡的农村被招工进入蒙自轴承厂,南湖再次进入我的生活中。此时,儿时南湖的美好记忆已经换成另外一番情景。除了南湖大道入口处多了一个简易牌楼,上面有楚图南先生题写的“南湖公园”四个字,南湖周边最大的变化是原来南湖南岸那片稻田与村庄被新建的工厂、学校、军队营房以及一些单位占据,南湖本身并没有多少变化,瀛洲亭仍旧静静地停在原地无人问津。我工作的轴承厂在南湖正南面,出了工厂大门一直向前,步行大约200米就能到南湖边。南湖仍旧是那个南湖,只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对环境感受的心境已经完全改变了。工作之余经常会到城里,或买日常用品、或去书店、或下馆、或看电影进城时,都必须从南湖边走过,南湖大道也是必经之路。曾经有一次,也是雨后,从城里回工厂,沿着南湖大道,当走到靠近最南那一段路时,路面上的积水还没完全褪去,道路两边长满了高高地、挂满黄花的灌木丛,树叶和黄花上还挂着雨后的水滴,空气还是那么的清新,道路也仍旧是覆盖着那种灰白色的碎石……,这里距离瀛洲亭那么近,一时间让我感觉好像又回到儿时“春游”的情景。这样的感受也仅有一次。那一刻,我似乎完全回到了儿时的年代……</h3> <h3>  因为工厂靠近南湖,夏季有时每天会到湖里游三次泳,早晨、中午和傍晚。前两次是自己一个人在南湖岸边游,傍晚则会与厂里其他工友一块去菘岛上游,跳水、嬉戏……。记得大约是1976年的“7.16”,为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当地政府组织“环游南湖”,而且是穿着衣裤,似乎还要求背着背包。参加的单位很多,当地驻军部队也参加了。因为喜欢游泳,我也参加了。这期间,南湖给我的印象并不多。菘岛距离我厂区很近,因此菘岛就成了经常去的地方。那时,岛上几间房子都关着门,没什么消费可以提供,更没有“过桥米线”了。偶尔,会与工友在南湖边烈士纪念碑旁边的草地上晒太阳、聊天。虽然每天都能看到南湖,但却从未想过要“周游”南湖,哪怕是一次。生活极为平淡,每天上班、下班,日复一日。这样的情形直到1978年初,我被大学录取,到外地求学而中断。我从此离开了蒙自,也离开了南湖。<br>  </h3> <h3>(以上图片为网络下载,如有疑意可删除)<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