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纪念红军长征90周年

枫叶微语🍁

<p class="ql-block">今年,时值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为纪念伟大的长征精神,现将本人2020年和2023年旅行所及相关图片加以重新整理并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再次追寻震古烁今的伟大远征,再次重温红军将士创造的人间奇迹和不朽精神丰碑。</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为纪念遵义会议而建立。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些在中国革命史上早已留下深刻烙印,永远流传并被后人歌颂。"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高耸入云。</p> <p class="ql-block">"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毛泽东这首《清平乐·会昌》写于长征前夕。当时博古、李德推行"左"倾错误路线,遭受排斥的毛泽东虽身处逆境,心中所想依然是伟大事业,这就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百万军队"风烟滚滚来天半"向中央红军根据地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在"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导致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开启了载入史册的万里长征…</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由于分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分割包围之中,多路红军部队进行长征时,起始时间、地点,所走路程各不相同,但无一不是在枪林弹雨、战火硝烟中前行。其中,尤以中央红军的长征,最为艰苦卓绝、最为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长征出发,仅仅是征途漫漫的开始。面对国民党军围剿筑起的四道封锁线,万里征程,俨然一次向死而生的进军,红军将士在极其艰苦、战火硝烟和浴血奋战中前行,靠着简陋的武器和坚定的信仰与国民党军的飞机大炮展开了殊死较量。</p> <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红军血战湘江,五天五夜,在血与火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极其艰难地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从出发时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5万将士魂断湘江,绿色的湘江血流成河。红军将士的遗骸,已经融入千山万水,但他们艰难跋涉留下的脚印,已经深嵌中国革命丰碑。</p> <p class="ql-block">1934年12月,红军经过惨烈湘江战役之后,翻越老山界占领通道召开会议,史称"通道会议"。翻越老山界,毛泽东写下著名《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用山的巍峨气势象征红军征服艰难险阻,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召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中央红军在黎平期间,陈云回忆说,正值寒冬,毛泽东在一个村落看到因饥饿倒在路旁,身穿破旧单衣的婆孙二人,毛泽东含泪脱下毛衣披在小孩身上,这是他在长征中的第一次落泪。此情此景,无人不为之动容,百姓生活水深火热,革命前途任重而道远……</p> <p class="ql-block">1934年12月31日,在瓮安县猴场召开临时会议,史称"猴场会议"。会上基本结束了"三人团"军事指挥权,周恩来曾称赞猴场会议为"伟大转折的前夜"。中央红军在猴场迎来了1935年的第一个黎明,极富传奇色彩的强渡乌江天险战斗也在这一天打响,并向遵义挺进,这才有了后来的遵义会议。</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15—17日,在遵义召开会议,史称"遵义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关乎生死存亡的伟大转折。毛泽东说:"我们认识中国,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从此,共产国际这根"拐杖"甩掉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遵义会议会址,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建筑,建筑内陈列着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在这里诞生了遵义会议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坚忍和智慧,劫后而生、凤凰涅槃。</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三位伟人,有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英雄气概;有着"</span>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的坚定信仰;有着"倒海翻江卷巨澜""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雄才大略;有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极大勇气和宽广胸怀,成为中国革命力挽狂澜最完美组合。</p> <p class="ql-block">"肩挑的银行"。1934年10月,国家银行与中央军委直属纵队共200多人肩挑着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全部资财,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银行行长毛泽民和财政部长林伯渠设立兑换点办理苏维埃币兑换。"红军票"的信誉产生了重要影响,群众踊跃参军参战,支援红军。</p> <p class="ql-block">土城,赤水河畔因盐而兴的一座古镇,位于遵义习水县境内,是古时"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因水陆交通方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乾隆十二年赤水河疏浚之后,从自贡沿泸州,合江,赤水,元厚而来的盐船,沿赤水河南进,到达土城码头,部分食盐转入当地"盐号",其余食盐经赤水河航道继续南进,直到茅台。此处巷道便是食盐入号的必经之路,故当地人称之为"盐巴巷",至今盐巴巷的条石彷佛还能够渗出盐汗。</p> <p class="ql-block">赤水河盐运文化陈列馆,前生是"土城盐号",建于清朝晚期,是赤水河畔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盐号。这里还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旧址,红军曾在这里"开仓分盐"。</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依水而建的土城古镇上,拉开了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光辉序幕。 在此后两个多月,在这段狭长的赤水河畔,红军四渡赤水河,穿插于敌重兵之间,驰骋于川滇黔边广大地区,跳出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写下了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p> <p class="ql-block">一渡赤水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曾在此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土城老街有一条长不过50米的石板路,吊脚楼临河,一直延伸至赤水河边。1935年1月,随中央纵队进驻土城的女红军蔡畅、康克清、邓颖超、贺子珍等非常熟悉的名字均在此处居住过。她们是美丽而坚强的杰出女性,这条街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女红军街。</p> <p class="ql-block">土城古镇的墙上或店铺仍有不少标语和仿制红军的物件,有些地方还保留着一些当年红军痕迹,虽然字迹已模糊,但却显得很自然,在"红色"氛围中,讲述着古城特有的"红色"文化。</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纪念馆。此原为红军三军团司令部旧址,馆名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同志题写,馆中陈列翔实地再现了红军四次飞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凸显了四渡赤水的"神"与"奇"。</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大厅塑像旁赫然醒目几个鎏金大字:"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最得意之笔"。1960年,二战名将蒙哥马利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时,毛泽东微笑摇摇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最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事行动。</p> <p class="ql-block">竹饭盒。当年红军在土城盐号开仓分盐,一位村民去领盐,由于太饿晕倒在石梯上,红军战士见状,赶忙拿来一盒饭给他吃,并分给他一砣盐。这位村民感念红军,仍一直保存这个竹饭盒。</p> <p class="ql-block">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原为川南联防军司令官别墅。1935年1月,中央红军一渡赤水期间,这里是红三军团司令部驻地,彭德怀、杨尚昆曾在此居住。纪念馆是目前我国第一间也是惟一一间以女红军故事为题材的专题性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红一方面军的30位女红军,她们用弱小的身躯,背负着超出其体重几倍的重量翻身越岭,长征路途漫长艰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对革命充满信心,从未改变心中的信仰,她们是长征路上的白衣天使,是最美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青杠坡战斗遗址。青杠坡为东皇至土城之咽喉,据土城仅3公里,这里四面环山。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后,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兵力从四面八方进逼遵义地区。青杠坡战役是四渡赤水发端战役。</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28日,敌我双方在青杠坡激战并形成拉锯状态,但此时红军前有阻敌,后有追兵,为保存实力,毛泽东下令撤出战斗,改变行动路线,从土城浑溪口等西渡赤水河,拉开了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之战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从山脚下的广场拾级而上,来到青杠坡的制高点,青杠坡纪念碑高19.35米,象征1935年,碑身正面,"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几个鎏金大字熠熠发光,底座的正面写着"青杠坡战斗遗址",其余三面记载着当年青杠坡战斗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碑不远处,是这座名为铁血忠魂的主题雕塑,雕塑展现了红军将士鏖战青杠坡,血染赤水河惨烈、残酷、悲壮的战斗场面。先烈英灵可歌可泣,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p> <p class="ql-block">红军烈士集墓。青杠坡战斗历时五天,作为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牺牲的红军将士有3000余人。青杠坡战役是四渡赤水发起之战,更是我党我军有史以来参战人员级别最高的一次战斗。从青杠坡走出去的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光辉形象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致敬!一块块花岗岩墓碑整齐地静卧在草坪之中,青灰色墓碑上的红星格外耀眼。望着眼前长眠于此的红军墓,或留有姓名或没有姓名,内心顿感悲凉,令人肃然起敬。在这里,在此刻,心灵激荡,感受颇深…。缅怀先烈英魂🌹🌹🌹</p> <p class="ql-block">青山不语,印记永存……</p> <p class="ql-block">永安寺。当年,红军的战地医院就设在寺庙里,在青杠坡战斗中,永安寺曾收留和救治过许多红军伤员,为浴血鏖战的红军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p> <p class="ql-block">战地故事雕塑。在青杠坡战斗中,一位老和尚给一位年轻红军号脉。老和尚智慧且满腹经伦,右手向天,掐指妙喻。年轻的红军伤员勇猛且心存凌云志,虽身体有伤但气宇轩昂,左臂展开,直指远方。</p> <p class="ql-block">革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战地医院是生死瞬间的地方,生死就在一帘之隔,向死而生。正是这些红军卫生员和永安寺僧人,他们奋不顾身,用草绳捆在竹杆上做担架,一次次从危险火线上抢救抬伤员,没有丢掉一个伤员。</p> <p class="ql-block">军号。青杠坡战斗结束许多天后,当时12岁的黄二娃在放牛捡到,后由其孙子捐出。</p> <p class="ql-block">土城鏖战敌情如此严峻,朱总司令要亲上前线,毛泽东连连摇手说:"不行,我坚决不能同意你的要求!"话音刚落,朱德大声说:“不要光考虑我个人的安全。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死又何惜!敌人的子弹是打不中朱德的!"朱毛,两位姓氏连在一起的革命家,手紧紧握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青杠坡战斗异常激烈,红军将士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二局侦获情报,日夜破译,敌军部署有变,对手是敌四川王牌军郭勋祺部和潘佐部,共有六个团兵力,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又依托坚固工事,占据有利地形。且继续战斗,势必敌有三个旅,必从背面合击我们。……</p> <p class="ql-block">一渡赤水摆脱被动。青杠坡的惨烈激战,使得毛泽东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决定暂时放弃由赤水北渡长江的计划,指挥中央红军于1935年1月29日分三路从土城渡口第一次渡过赤水河,改向国民党军队兵力薄弱的云南扎西地区集结。</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当年四渡赤水一渡渡口。当年,土城浑溪渡口水流湍急,要在一夜完成几万人渡河浮桥时间紧迫困难很大,但在周恩来指挥下,依靠当地百姓支援,赶在天亮前用门板架好浮桥。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渡过赤水,即四渡赤水的一渡赤水。</p> <p class="ql-block">在土城渡口河道边,一块非常显眼的巨石屹立在此,这就是当年毛泽东在等候上前线朱德归来的地方。一渡赤水河时,中央主力已陆续渡过赤水河,然任凭身边人如何催促,毛泽东仍坚持等候朱德,他静静坐在这块大石头上,一直等到朱德从前线安全返回,才和他一起过河。</p> <p class="ql-block">土城渡口纪念碑。纪念碑高12.9米,寓意一渡赤水时间1月29日,由碑帽、碑身、碑座组成。碑身竖刻“土城渡口”四字,顶端为圆雕中国工农红军军旗,背刻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p> <p class="ql-block">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一条支流,在六千多公里的长江干流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它虽无"巨龙奔腾"的身躯,却大大地书写过"四渡赤水"的战争神话。悠悠赤水河,流淌着生命谱写的英雄之歌;悠悠赤水河,流淌着坚强不屈的长征精神。</p> <p class="ql-block">扎西会议。1935年2月5日至9日,中共中央先后在川滇黔边的鸡鸣三省村召开了系列会议,史统称"扎西会议"。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是红军长征乃至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扎西会议对中央红军精简整编,极大地提高了红军的机动性和战斗力。</p> <p class="ql-block">二渡赤水避实击虚。在扎西休整期间,川滇敌军很快从南北两面向扎西逼近,为摆脱敌军,毛泽东当机立断指挥红军于2月18日原路返回再渡赤水河,史称二渡赤水。为了趁热打铁,再次夺取遵义,娄山关是遵义门户,占领娄山关的战斗就此打响。</p> <p class="ql-block">走进娄山关,走进那段峥嵘岁月。娄山关地处大娄山脉的脊梁上,关上千峰万仞、重岩叠嶂、悬崖峭壁、若斧似戟,且北拒巴蜀、南扼黔桂,是黔北著名的古战场,也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此时冬季1月,想当年红军战斗在冬季2月,真可谓"路隘林深苔滑""雾满龙岗千嶂暗"。凄风冷月,行军困苦,悲声慷慨高亢,肃杀划破寒空。此刻"西风烈"的这个"烈"字,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p> <p class="ql-block">登高满眼望,遥看茫茫苍苍连绵起伏的山脉,如大海汹涌深邃。此刻,真正领悟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诗句中的"苍山如海"。</p> <p class="ql-block">寒霜漫天,西风猛烈。当年毛泽东曾这样感叹道:"茫茫大娄山,山高林密,人烟稀少。"</p> <p class="ql-block">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敌人凭险据守,双方展开激战一天一夜,红军于2月26日占领娄山关,控制了黔北门户,然后乘胜直逼遵义城,再次占领遵义。娄山关大捷,是红军开始长征后的第一个大胜仗,打通娄山关这条唯一的生命线,在长征路上重整旗鼓,成为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转折。</p> <p class="ql-block">小尖山战斗遗址。小尖山山顶面积很小,在石垒战壕的旁边,立有天然碑石,刻有"遵义战役·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点金山、大尖山、小尖山一带是当年红军与国民党军激战的主战场,就是在这十几平的山顶,用石头垒成工事,击溃了敌军数次反扑。"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p> <p class="ql-block">凝视战壕遗址,思绪穿越回当年,占领娄山关,红军与敌人反复争夺制高点,号声四起,山鸣谷应,敌人腹背受敌,仓皇南逃,红军边追边打。娄山关大捷,来之不易的"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娄山关大捷,来之不易的"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如今的娄山关早已硝烟不再,但红军战斗过的战壕、留下的弹坑仍旧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p> <p class="ql-block">长空桥为铁索木板桥,连接了大尖山和小尖山,桥名源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句"长空雁叫霜晨月",长桥以凌空虹桥,将两山景观连接。雾莽苍苍,桥对面已消失茫茫中。行在桥上,人仿佛在天空沧海里。</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大小尖山静静矗立,像在倾诉八十九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马蹄声碎、喇叭声烟。望着苍山如海中若隐若现的小大尖山,不禁心生万般感叹!当年身处如此危难险境,红军将士凭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勇顽强,最终冲破敌人火力封锁夺取了胜利。</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大捷,毛泽东豪情满怀,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词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娄山关因此而彪炳史册名闻天下。</p> <p class="ql-block">"雄关漫道真如铁","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而"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三字凝结了太多从头再来踏平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豪气,而"迈步"又展现出坚定自信的跨步向前。此刻吟诵这首诗,颇感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红军面对的是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防御工事的黔军守敌,打不下娄山关,红军将再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危局。"雄关",红军长征以来走过的一道又一道险关,中华民族走过的一道又一道险关,而今已变成通途。有"苍山如海"的山河作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不会退却的永远向前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纪念碑,碑体为二根巨柱并列,顶端状如两柄斜尖的刺刀,整座碑象征娄山关群峰夹道、中通一线的神奇和险峻,又酷似红军战士双足踏破雄关的英姿,同时蕴含红军二渡赤水,再战娄山关、重占遵义的军事行动。碑下方横刻张爱萍将军手书"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阴刻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p> <p class="ql-block">走进"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馆内萦绕习总书记的声音:"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p> <p class="ql-block">二个铜板与碎陶瓷。1935年2月19日,红军二渡赤水后进占二郎滩。第二天,红军战士帮老乡挑水时不慎将坛子打破,当即拿出身上仅有的两枚铜板赔给老乡。红军走后,老乡深受感动,用竹条将破坛子编扎起来,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花掉这两枚铜板。</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就是穿着这样的草鞋,硬凭双脚步行此地带,运动达60多天,甩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何等艰难险阻,何等无畏信仰!</p> <p class="ql-block">遵义红军烈士陵园,拾级而至顶端平台,首先映入的眼帘的是一座气势雄伟磅礴,30米高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直逼眼球。</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的四周分别为红军指挥员、战斗员、女红军、赤卫队员的巨型头像,环形内壁嵌有"抢渡乌江"、"迎接红军"、"四渡赤水"、"娄山关战斗"四组汉白玉浮雕。碑体正面"红军烈士永垂不朽"为邓小平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邓萍同志之墓。1935年2月27日,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在指挥部队攻打遵义老城时被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7岁。新中国成立后,遵义人民政府找到邓萍烈士的遗骸,迁葬在碧水环绕的凤凰山上。张爱萍为邓萍撰写墓志铭。</p> <p class="ql-block">一座粗砺的花岗岩雕刻着两个相拥在一起的红军指挥员,它表现的是当年战场上张爱萍怀抱着牺牲的战友邓萍。基座上有张爱萍的题字:"邓萍同志千古"。史料记载,红军二次攻打遵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来到红11团前沿,与张爱萍一起观察地形,被敌冷枪击中头部。</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有位年轻的红军卫生员待老百姓如亲人,医术精湛,药到病除,被当地百姓广为传颂,后被敌人杀害。因不知其姓名,只好在墓碑上刻上"红军坟",当地百姓还把他作为红军菩萨来祭拜。</p> <p class="ql-block">"红军坟"纪念铜像。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钟有煌到遵义听到"红军坟"故事后,经多方考证最终确认长眠于此的这位红军卫生员正是自己当年的战友龙思泉。</p> <p class="ql-block">今天,在遵义红军山上的雕像群里,年仅18岁的广西籍红军卫生员龙思泉已化身为治病救人的"女红军",成为老百姓心中救苦救难的"红军菩萨"。</p> <p class="ql-block">苟坝会议。1935年3月10日至12日,在遵义西南苟坝村连续讨论是否进攻打鼓新场的问题,史称“苟坝会议",会议最终采纳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放弃攻打打鼓新场,使红军又一次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同时推选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成立三人军事领导小组。</p> <p class="ql-block">一盏马灯照亮前路光明。起初在苟坝会议上,毛泽东建议放弃进攻打鼓新场未获同意。深夜,他提着这样的一盏马灯,穿过崎岖小道,来说服周恩来暂缓下发作战命令。后从截获敌军电报获悉,国民党正从四面八方向这里集结,见证了毛泽东分析完全正确。</p> <p class="ql-block">鲁班场战斗。1935年3月15日,鲁班场战斗打响,鏖战一天,战况无进展,红军主动撤出战斗。鲁班场战斗虽未能聚歼周浑元部,但周不敢轻举妄动,为红军三渡赤水河,跳出蒋介石设在遵义的包围圈创造了有力条件。</p> <p class="ql-block">茅台镇。贵州仁怀茅台镇位于赤水河畔,自古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之地,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四渡赤水之三渡赤水就发生在这里。自此,茅台历史悠久的传统酒文化又和独特的长征文化结合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茅台酒罐"雕塑。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茅台酒荣获金奖,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怒掷茅台震国威"的故事从此广为人知,以当年获奖时打碎的茅台酒瓶为原型的主题雕塑"茅台酒罐",是茅台镇的标志景观。</p> <p class="ql-block">三渡赤水调敌西进。遵义战役胜利后,蒋介石调集多路国民党军向遵义、鸭溪一带合围。毛泽东指挥红军为进一步调动敌人,迅速跳出国民党合围圈,佯作北渡长江姿态,再次转兵川南地域,诱敌西进,第三次渡过赤水河。</p> <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16日至17日,仁怀茅台渡口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三次渡河的主要渡口。四渡赤水战役中,尤以茅台三渡赤水河,更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全军大佯动,对于保证整个战役的全胜,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为中国革命胜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的见证地。</p> <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16日,毛泽东主席率领红军由此渡河。</p> <p class="ql-block">举杯壮行,战火中的琼浆。红军到达黔北,但并没有完全脱离险境。为了消灭跟踪追击的敌人,朱总司令准备亲上前线指挥。临行前毛泽东、周恩来前往送行,毛泽东端着用搪瓷缸子装的茅台酒说:"茅台酒是闻名世界的酒,用这闻名世界的酒为朱总司令送行,祝总司令打世界闻名的仗。"</p> <p class="ql-block">红军到茅台镇,当地群众捧出茅台酒来欢迎。周总理告诉大家,我们不是来喝茅台酒,而是利用茅台酒疗伤(那时茅台酒最高度数有72度)。红军将士们用茅台酒擦洗脚腿伤口,红军医院用茅台酒消毒器械,暂时解决了缺医少药一大困难。</p> <p class="ql-block">为确保茅台酒厂不被损坏,红军总政治部在茅台镇张贴长征以来第一张保护民族工业的《布告》,号召广大红军指战员对茅台酒厂予以保护。</p> <p class="ql-block">茅台镇巷内狭窄而曲折,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古朴民居,白墙黑瓦,木格花窗,古色古香。倘佯其中,遥想当年红军来到这里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赤水河用她的乳汁哺育了中国革命,星火燎原诞生了新中国,茅台酒用它的香醇重新点燃了中国革命激情的火焰。"赤水河畔清泉水,琼浆玉液酒之最。天涯此时共举杯,惟有茅台喜相随。"毛泽东首联,周恩来颌联,黄炎培颈联,陈毅尾联。诗言志酒传真情。</p> <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18日,红军进到茅台长坝槽,突然三架敌机飞过来,滥轰乱炸,越飞越低,机枪连在接到命令后,待敌机进入预定目标,四挺土机枪齐开火,复仇的火焰使一架敌机中弹坠毁,另两架狼狈逃走。这是红军长征后击落的第一架敌人飞机,开创了用土机枪打敌机的先例。</p> <p class="ql-block">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坐落于赤水河西岸,塔名由江泽民亲笔题写。塔高25000 mm,寓意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塔身由四片形似浪柱的建筑依序错落而成,凸显主题--四渡赤水;浪柱上部悬嵌着不锈钢球,恰似腾空的浪花;塔座为木船造型,寓意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乘风破浪前进。整个塔体用红色花岗岩板材贴面,通体赭红。</p> <p class="ql-block">流光溢彩茅台夜。茅台镇,赤水河畔,夜幕下灯火璀璨,霓虹闪烁,恰似茅台酒浓郁的酱香,别具独特韵味。正是革命先辈以"霹雳一声暴动",将一个"长夜难明赤县天"的旧中国,变成处处"换了人间"的新中国。</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歌颂红军将士的光辉岁月,纪念红军将士的长征壮举,见证如他们所愿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跳出合围。中央红军主力由茅台三渡赤水后,再入川南,佯作北渡长江姿态,致使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围歼,毛泽东指挥红军主力出其不意,迅速、秘密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次重返黔北。</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后,急速南渡乌江,威逼贵阳,等国民党滇军前来驰援时,红军却越过湘黔公路向西疾进,直插云南,并于5月9日成功渡过金沙江,彻底跳出敌军的包围圈。四渡赤水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忽南忽北,声东击西,驰骋千里,往返数次,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至3月,中央红军3万多人,在长征途中转战黔北,在遵义这片热土上浴血奋战,靠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靠着"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砥砺锤炼,成为了共和国和人民军队最重要的基石。光辉足迹,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绝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这是1935年5月方志敏在狱中撰写《可爱的中国》中词句。永远铭记那些留在苏区未能长征或虽已踏上征途,却未能走到陕北的先烈。</p> <p class="ql-block">大渡河泸定桥。"泸定桥"三个字为康熙帝御笔亲书。一个世纪前石达开率部在此全军覆没,半个世纪前的1935年5月29 日,在外部环境极其严峻情况下,红军勇士在光溜溜铁索链上冒着枪林弹雨以爬行姿势向对岸冲锋,铺就了长征中最为艰险生死之路。</p> <p class="ql-block">人行走在铁索桥上,一摇一晃,桥下是河流湍急的大渡河水,感受"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心动魄,感叹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伟大壮举!飞夺泸定桥彪炳史册,成为中国革命征程最闪耀的一环。</p> <p class="ql-block">1935年6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继续北上进入天全。一路冲破敌人层层封锁,攻占县城。并在这里进行短暂修整和补给后一路向北,翻越夹金山,在达维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在天全这座边锤小城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也留下了红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罗炳辉将军日记:这夜接毛、朱、周"万万火急"电令, (要)罗率两个主力营不惜任何牺牲。星夜夺取天全,挽救危局…。当即召集连以上干部传达电令,只要救出党中央,救出红军主力,革命的胜利才有保障,(我们)虽死犹生。红军长征在天全,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长征是什么?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p> <p class="ql-block">星火燎原。正如《闪闪红星》主题歌:"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56个字回顾长征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这是一部微缩的长征史书。</p> <p class="ql-block">历史是一条大河,日夜长流,既有波澜壮阔,更有暗流险滩。红军长征,一次次逆水行舟,一次次力挽狂澜,用意志和勇气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不朽史诗。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缅怀,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