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03 2010-12-27 周一</b>。继续上一篇,游览完巴戎寺后,继续游览吴哥城里的巴方寺、空中宫殿、斗象台等。中午乘突突车回酒店午餐和休息,下午乘突突车去吴哥窟,游览吴哥寺,傍晚在吴哥寺看日落,最后乘突突车回酒店。仍住暹粒市。 <b>巴方寺</b>(Baphuon,又叫巴普昂寺)是11世纪中叶真腊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公元1050-1066年在位)于1060年修建献给湿婆神(Shiva)的国寺,它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现巴扬寺西北200米,紧邻皇家宫殿的南围墙。巴方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图样最复杂的立体建筑。<div>巴方寺是一座须弥山(Mount Meru)寺,呈金字塔形。整个寺共有5层台基,在第1、3、5层台基上各有一个封闭式回廊,回廊四边的中央和四角都有塔楼。在第5层台基上建有一座高约50米巨大铜皮包裹着的石塔,它比其东南方巴扬寺中央的金塔还要高。铜塔的最高点象征着宇宙万物的中心,别忘了巴方寺是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哪个国王都希望自己的王城是“世界”中心点,所有的人都要围着他转。</div><div>周达观《真腊风土记》:金塔至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郁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数间。</div><div>15世纪后期,巴方寺改成佛教寺院,在第二层台基西边又修建了一尊长70米、高9米的卧佛,铜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因为有考古学家怀疑卧佛上的一些材料取自铜塔和封闭式回廊。由于巴方寺原来是建在沙土地上,地基不稳,再加上工程水平欠缺和回廊、塔楼的重量过大,在建卧佛时整个寺的部分建筑就已倒塌。</div><div>法国从1960年开始帮助柬埔寨修复巴方寺,当时考古学家把所有坍塌的上千块石头编上号,摆放在寺前的空地上,希望能一点点拼凑上去。1975年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上台后,赶走了法国专家,屠杀了帮助法国人修复古迹的柬埔寨人,销毁了所有档案。虽然1995年法国人又重新开始了修复工作,但因缺少技术资料使得这些石块再也无法被放置到原来的地方,所有修复工作都只得用新石块,原来这几千块石头只能永远地躺在寺前广场上了,以作为曾经的辉煌和近代的动荡之见证。--百度<br></div> 吴哥城,通往巴方寺的引道 吴哥城,巴方寺 吴哥城,巴方寺 吴哥城,巴方寺,石柱引道 这座<b>石柱引道</b>是巴方寺的特点之一,这座长达 200 公尺且架高的引道,在吴哥古蹟中可算独家卖点。引道下方的石柱上雕有莲花。--Mr. Angkor 吴哥城,巴方寺,散落一地的碎块,原始文件全无,再也无法复原 吴哥城,巴方寺 吴哥城,巴方寺 吴哥城,巴方寺 吴哥城,巴方寺 吴哥城,巴方寺 吴哥城,巴方寺 吴哥城,巴方寺 吴哥城,巴方寺 吴哥城,巴方寺 吴哥城,巴方寺 吴哥城,空中宫殿 <b>空中宫殿</b>(Phimeanakas),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之一,位于吴哥城中巴云寺西北,巴普昂寺东北。空中宫殿最初是真腊国王罗因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 )在位时( 941年-968年)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後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空中宫殿的风格多方面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须弥山造型来自印度神话。空中宫殿虽然不如吴哥窟保存完整和出名,但在仍然是高棉建筑艺术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吴哥寺的前身,它包含著吴哥窟建筑艺术中几项原素,须弥山,中心宝塔,画廊,庙门阁。<div>空中宫殿由三层长方形须弥台重叠成金字塔形,象徵须弥山,各层须弥台的四角,装饰著狮子或大象。须弥台由红土砖块垒成,第一层台基长约35米宽约28米高4.6米,第二层台基长约30米宽约23米高4.4米,第三层台基长约25米宽约19米高3.2,总高度16米。须弥山四边正中,各有陡峭的台阶连通上层。最高层的须弥台周边有一道现已不完整的画廊。空中宫殿顶层须弥台中央,原有金宝塔一座,现不存。1295年随元朝使团出访真腊国的周达观叙述,空中宫殿的金塔是国王的寝宫,国王每夜必到金塔中睡眠。民间传说,金塔内住著高棉人奉为神灵的九头蛇精,夜化女身,与国王同寝交媾,虽王后也不敢入内。二鼓方才出来与王后同寝。如蛇精一日不见,则国王死期将近,如国王一日不去,必定有灾祸降临。--百度<br></div> 吴哥城,空中宫殿 吴哥城,空中宫殿 吴哥城,空中宫殿 吴哥城 吴哥城 吴哥城,十二塔庙,这里只看到了4座 <b>十二塔庙</b> (高棉语:ប្រាសាទសួព្រ័ត)是位于柬埔寨吴哥城内、国王广场东侧的以南北方向排列的一系列共十二座塔。塔身以红土建造,配以石制的窗楣、门楣以及三角楣饰。目前对这些塔的用途仍未知。<div>现在这个塔群的高棉语名称意思为“走绷索者之塔群”,本地人相信,在遇上皇宫节庆的时候,塔与塔之间便会以绷索相连接,以供杂技演员表演高空走绳索。然而这个解释与塔群本身的用途并不相关。13世纪的元朝使节周达观在他的游记《真腊风土记》中提及到了关于十二塔庙的在当时吴哥王朝民间的作用,尽管其说法仍存在疑点。<br></div><div>“又两家争讼,莫辨曲直。国宫之对岸有小石塔十二座,令二人各坐一塔中。其外,两家自以亲属互相堤防。或坐一二日,或三四日。其无理者,必获证候而出,或身上生疮疖,或咳嗽发热之类。有理者略无纎事。以此剖判曲直,谓之天狱”— 《真腊风土记》, 周达观。</div><div>这十二座塔对称地分布于通往吴哥城胜利门的胜利大道两侧,每一侧六座。每侧的六座塔中,五座朝向西面、一座朝向胜利大道。每座塔都有着一个前厅以及正方形基座,个别塔的三角楣饰以那伽图案雕刻。塔共三层,塔身大小往上递减,并配有那伽和隐修士的瓦檐饰,这些瓦檐饰只有少数保留到了现在。除塔门外的另外三面则是敞开式的大窗户。--维基<br></div> 吴哥城,十二塔庙,此图中右边的两座塔庙,与上图中的四座,组成胜利大道一侧的六座塔庙。 吴哥城,斗象台 <b>斗象台</b>又称<b>群象台</b>建于十二世纪末。平台的长度约 330 公尺,在南部进入斗象台的阶梯入口处有大象鼻子雕饰的柱子,象鼻卷著水面上的莲花。平台的墙壁则雕上一些打猎场面与大象等图饰,栩栩如生。<br>旅客参观完巴扬寺后,继续往北走三、五分钟,就会到斗象台。这里曾是吴哥城的政治中心,所以紧邻附近有很多值得看的古蹟,像是巴芳寺、空中宫殿与癫王台等。<br>据学者考据,斗象台为古代的阅兵台,吴哥国王,站在斗象台上作检阅,举行各种公共仪式,马队、车队、军队在广场上走过。 斗象台的后方就是皇宫,所以斗象台也扮演着大臣要觐见国王的朝觐处。由结合立雕与浮雕、气势非凡的斗象雕刻看来,证明了这里的重要性。<div>在过去,斗象台石头底座的上方为木作建筑,真腊风土中有记载 “其莅事处有金窗,棂左右方柱,上有镜约有四五十面,列放于窗之旁。其下为象形。闻内中多有奇处,防禁甚严,不可得而见也。”可以推测在当时斗象台上方建筑是非常的金碧辉煌。建筑的柱子、金箔包覆的窗边有着许多的镜子。而建筑内部由于防备甚严,周达观无法进入观看。--Mr. Angkor</div> <b>群象台</b>(高棉语:ព្រះលានជល់ដំរី) 是柬埔寨通王城遗迹的一部分,修建于阇耶跋摩七世时期,并于阇耶跋摩八世统治期间进行扩建。群象台是一个皇家御用的看台,皇帝在看台上检阅凯旋归来的军队。群象台的名称源自于其沿着台基壁上的大象雕刻。<div>群象台位于巴戎寺北面、宫殿广场的西面,长300米,为南北布局。它有五条向外延伸的阶梯:三条在中间、往东伸展,其余两条各通往南、北。 中央的主阶梯通过胜利大道与胜利门相连。台基靠近主阶梯的地方雕刻着作托举状的迦楼罗,然后是往看台两端延伸的象群雕刻。主阶梯上的两侧各有石狮和那伽雕像。看台西临空中宫殿,北面与癞王台相接。--维基<br></div> 吴哥城,斗象台 吴哥城,斗象台 吴哥城,斗象台前的广场 吴哥城,斗象台 吴哥城,斗象台 吴哥城,癞王台 <b>癞王台</b>是当时的皇家火葬场所在地,因平台顶端一座没有性别的“癞王”雕像得名。但为什么叫“癞王 ”则众说不一,有人说因为发现是布满青苔,也有人说雕像是一位染上麻风病的国王。癞王台墙上有多达6到7层的横列神像,底层由5头、7头或甚至8头的Naga所支撑,令人目不暇给。观赏东、南及北面之石雕刻,主题多是神祗及幽冥世界的故事。壁面石刻图像精美,雕刻之内容一层一层,不同造型之神祗,有配剑的、合什的、吞剑的、作手印的。东面靠近北面之壁雕,最具观赏价值。从西南角有一狭窄坑道,沿着步行至差不多西北角之地方,便可以到达隐蔽壁雕 (Hidden Relief)。--百度 吴哥城,癞王台 吴哥城,癞王台 吴哥城,癞王台 吴哥城,癞王台 吴哥城,癞王台 吴哥城,斗象台 吴哥城,斗象台 吴哥城,斗象台 吴哥城,斗象台,躺着骑车,第一次实地见识 吴哥城,斗象台,胜利大道上很多拉游客的突突车 吴哥城,斗象台 吴哥城,斗象台 吴哥城,斗象台 吴哥城,斗象台 暹粒,我们住的酒店:City River Hotel,中午回来吃午饭和休息。<div>午休后,下午3点继续出发,乘突突车前往吴哥窟。</div> 暹粒,去吴哥窟路上,柬埔寨国家博物馆 <b>吴哥窟</b>(也叫小吴哥)是整个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庙建筑。今天柬埔寨人将它放在自己的国旗上,足见吴哥窟在柬埔寨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吴哥窟最初是为敬奉印度教神灵所建,但是今天已演变为佛教寺庙。在方形广场的四个角上,各有一座石塔,而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更高的石塔,象征神话中的圣山。无论印度教还是佛教信徒都相信,中间这个神圣的所在就是宇宙的中心。吴哥窟建在三层台阶的地基上,每层台基四周都有石雕回廊,浮雕大多取材于印度著名史诗《摩珂婆罗多》与《罗摩衍那》的神话故事。寺庙中央大道两旁是九头蛇形栏杆,柬埔寨传说中,九头蛇会带来风调雨顺。寺庙周围是护城河和水池,不是为了保护寺庙,而是为了通过水中的倒影,使寺庙显得更加神圣雄伟。吴哥窟是人的杰作,但每个设计都是为了体现神性。置身于吴哥窟的佛像间,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是站在神的领地还是人的空间。神性和空间交汇在这个密林中的古城。<div>中心建筑十字王台尽头是吴哥寺的中心建筑群。它基本是由大、中、小三个以长方形回廊为周边的须弥座,依外大内小、下大上小的次序堆叠而成的三个围囿,中心矗立五座莲花圣塔为顶点,象徵须弥山。美国学者艾丽娜·曼妮卡解释这三层回廊各代表国王、婆罗门和月亮、毗湿奴。各回廊的每个基点上建立廊门,上中两层的回廊,四隅设置塔门,每层塔门的四座宝塔,中央宝塔形成五点梅花图案。由于寺庙的朝西取向,因此上一层须弥座的位置,并非在下一层须弥座的正中,而是略略靠后偏东,为西边画廊留出更多空间;因为同样原故,西边的台阶不如东边台阶陡峭。--百度</div> 吴哥窟,护城河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精美的浮雕 吴哥窟,九头蛇神 吴哥窟,藏经阁 吴哥窟 吴哥窟,藏经阁 吴哥窟,可爱的小僧侣 吴哥窟,九头蛇神 吴哥窟,明信片式的景色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画廊上的浮雕非常有名,雕刻精美。浮雕描绘印度两篇著名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吴哥王朝的历史。 吴哥窟,浮雕 吴哥窟,浮雕 吴哥窟,浮雕 吴哥窟,浮雕 吴哥窟,回廊 吴哥窟,浮雕 吴哥窟,浮雕 吴哥窟,浮雕 吴哥窟,浮雕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夕阳下的寺庙 吴哥窟,夕阳下的寺庙 吴哥窟,夕阳下的寺庙<div><br></div> 吴哥窟,夕阳下的寺庙金光闪闪 吴哥窟 吴哥窟,晚霞<div>离开吴哥窟,乘突突车返回暹粒的酒店,然后步行去老市场Dragon Soup“龙之汤”餐厅吃晚饭(米粉)。</div> <b>D04 2010-12-28 周二</b>。5:30乘突突车去吴哥窟看日出(日出时间:6:25),在吴哥窟内大排档吃早餐,然后出胜利门,前往游览托玛侬神庙、茶胶寺、塔布茏寺、豆蔻寺,中午返回酒店午餐和休息;下午再次去吴哥城游览巴戎寺,然后游览斑黛喀蒂寺和皇家浴池,再到比粒寺看日落(日落时间:17:47),最后回暹粒的酒店。 吴哥窟,等待看日出的人们 吴哥窟,日出前的彩霞 吴哥窟,日出 吴哥窟,日出 吴哥窟,日出 吴哥窟,日出 吴哥窟,日出 吴哥窟,日出 吴哥窟,日出 吴哥窟,日出 吴哥窟,日出 吴哥窟,日出 吴哥窟,日出 吴哥窟,日出 吴哥窟,日出<div>看完日出,在吴哥窟大排档吃了早餐。本日活动未完,请继续看下一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