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家住雍和宫大街,却从没进过。</p><p class="ql-block">今天一早,出了院门右转,九点准时进入雍和宫。可能是早,人不是很多,但“流通处”排队还是很长的……</p><p class="ql-block">因为是网络购票,没有纸版票,出门时想问问不留纪念票的游客是否能把票送给我,没想到还遇到个“恶语相伤”的人,这是把我当骗子了?一张使用过的票,我能骗什么呢?但还是好人多,一位大哥主动把他的票给我了,特别感谢。🌷🌷🌷🌷🌷</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的大殿组成。第一个匾额,正面:十地圆通,意思是进入很高道阶的菩萨,背面:福衍金沙,意思是佛法遍及宇宙。第二个匾额,正面:慈隆宝叶,佛祖为了普度终生,隆重的给予佛经;背面:四衢净關,意思是这是修行场所,注意安静。第三块匾额,正面:寰海尊亲,意思是海内众生尊佛;背面:群生仁寿,意思是众生幸福长寿,这是佛对众生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雍和宫,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p><p class="ql-block">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其事务,并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1961年,雍和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寺院建筑布局完整,规制合乎梵宇伽蓝。寺院前端矗立牌坊,昭泰门前铺设辇道,显尽皇家敕建气势。前部有七座建筑:昭泰门、钟楼、鼓楼、雍和门、雍和宫、讲经殿、密宗殿。后部各殿逐级升高,象征佛陀世界的庄严吉祥。而大经堂法轮殿顶的“一大四小”五座藏式天窗,深含佛教“须弥山”被四大部洲簇拥环绕的寓意。讲经殿、密宗殿、时轮殿和药师殿“四大扎仓”的设立,标志着雍和宫是座藏传佛教的完整学府。最高建筑万佛阁及楼内耸立着的巨大“迈达拉佛”,寓意着“当来下生佛”与“兜率天宫”的圣境景象。寺院中路最重要的御制碑文《喇嘛说》,则将政府参与宗教事务管理的基本国策昭示天下,也奠定了雍和宫京都“首位皇家御用寺院”以及清政府“管理藏传佛教事务中心”的地位。北京雍和宫是北京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有东、西、北三座牌楼,上有匾额,均为乾隆皇帝御笔,雍和宫改宫为庙后设置。匾额内容言简意赅,寓意深邃,体现乾隆皇帝治国安邦理念。</p> <p class="ql-block">东侧牌楼才是雍和宫旧时的入口,"原来我们都走错了庙门";面东匾额"四衢净閥",警示来雍和宫的人心存崇敬,这里的四方之地要安静恭敬;面西的匾额"慈隆寶業",指雍和宫承寄佛教典籍大藏贝叶经以示慈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雍和宫东侧牌楼,面东匾额上铃"四衢静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雍和宫东侧牌楼,面西匾额上铃"慈隆寶業"</span></p> <p class="ql-block">西侧牌楼现在是雍和宫的入口,牌楼紧邻雍和宫大街。这条街原为关帝庙(原属于雍和宫管辖)后拆除拓建为雍和宫大街,改此为进口。面西匾额:"十地圆通",指大乘佛教修行的十个层次,按字面理解"圓"为圆满之意;"通"有共同、通达之意,乾隆皇帝很重视"十"这个吉数,表达了祈愿蒙满藏汉民族和谐融通、国泰民安的政治愿望。面东匾额"福衍金沙",世俗的寓意为幸福美满生活如金沙江一样绵长不断,按佛教更有深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雍和宫西侧牌楼,面西匾额上铃"十地圆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雍和宫西侧牌楼,面东匾额上铃"福衍金沙",老照片拍摄于1900-1901年间;</span></p> <p class="ql-block">北侧牌楼坐北朝南,是雍和宫中轴线上的主牌楼,也是参观雍和宫的起点。面南匾额:"環海尊親",指海内共同尊敬雍和宫,也传达出《四书 .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理念。面北匾额:"群生仁寿",祝愿众生仁厚长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雍和宫北侧牌楼,面南匾额上铃"環海尊親",老照片拍摄于1900-1901年间;</span></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北侧牌楼,面北匾额上铃"群生仁寿"。</p> <p class="ql-block">牌楼院北为昭泰门,中间为一间正门,两侧各有一旁门,黄琉璃筒瓦歇山顶,棋盘大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昭泰门北为天王殿,又称雍和门,殿原为王府的宫门,后改建为天王殿。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昂五踩斗栱,和玺彩画,前檐为障日板,明、次间为壸门,梢间为壸门式斜方格窗。后檐为五抹斜方格门窗,明、次间为门,梢间为窗。殿内为井口天花,地铺方砖,供有布袋尊者和四大天王塑像。</p> <p class="ql-block">两碑亭之间,便是雍和门,上悬乾隆皇帝手书“雍和门”大匾,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山门、天王殿。殿前的青铜狮子,造型生动。</p><p class="ql-block">殿内正中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的弥勒菩萨塑像。大殿两侧,东西相对而立的是泥金彩塑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上首)、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天王脚踏鬼怪,表明天王镇压邪魔、慈护天下的职责和功德。弥勒塑像后面,是脚踩浮云,戴盔披甲的护法神将韦驮,手持金刚杵,金刚杵喻义为以其坚利之智,断绝一切烦恼,克除一切魔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雍和门天王殿后侧也就是弥勒佛背后就是韦驮菩萨,相传佛祖舍利失窃是由韦陀菩萨追回,之后便被作为护法,世代正对大雄宝殿,守护佛祖。</p><p class="ql-block">在韦陀菩萨的正上方有两幅唐卡,如果不注意就错过了,即使发现一上来也可能不知道画的是什么。其实这是两幅关羽真相,他是当年乾隆 皇帝派人从荆州关羽将军请来的关羽真相,就是关公当年长啥样照着画的。乾隆皇帝命人照着这两幅真容相画了这两幅唐卡,然后这两幅唐卡也被作为护法留在了雍和宫,守望着雍和宫正殿。</p> <p class="ql-block">銅鼎|雍和宫里的"北京三绝"</p><p class="ql-block">雍和宫天王殿后的铜鼎、北海九龙壁、北海团城玉瓮,被称为"北京三绝"。其中雍和宫的铜鼎据说是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熔化很多明宣德炉铸成。一件存世的宣德炉已不易见到,成为稀世珍品。从銅鼎表面的色泽可看其散发着一种深邃幽幽的神秘光质。銅鼎主要为祈福活动燃香之用,其次是一种礼仪陈设,以示庄严。</p><p class="ql-block">銅鼎位于雍和宫四体碑亭前。</p> <p class="ql-block">殿北有御碑亭,又名四体碑亭,黄琉璃筒瓦重檐四角攒尖顶,上檐为重昂五踩斗栱,下檐为单翘单昂五踩溜金斗栱,和玺彩画,亭内立有一四方碑,上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乾隆帝所撰写的《喇嘛说》。</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殿在碑亭之北,殿原为王府银安殿,现相当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殿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七间,单翘重昂斗栱,和玺彩画,前有月台,围以黄、绿、红琉璃砖花墙,明间上悬雕龙华带匾,中刻满、汉、蒙、藏四种文字所题“雍和宫”。殿内供有三尊青铜质泥金佛像,及蒙麻泼金十八罗汉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殿前东西有配楼,东为温度孙殿(密宗殿),西为擦尼特殿(讲经殿),均为灰筒瓦重檐硬山顶重楼,面阔七间,后厦三间,上下层均出廊。</p> <p class="ql-block">主殿原名银安殿,是当初雍亲王接见文武官员的场所,改建喇嘛庙后,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殿内正北供三尊高近两米的铜质三世佛像。三世佛像有两组:一组是中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世界药师佛。右为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这是空间世界的三世佛,表示到处皆有佛。空间为横向,所以又叫横三世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殿内主供"燃灯"、"释迦"、"弥勒",总称三世佛。位于中间的释迦牟尼佛,是三世佛的"现在佛",又叫"现在当世佛",是佛教的创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殿中央西侧供"燃灯佛",是过去世界的佛主,又叫"过去佛"、"过去前世佛"。传说"安灯佛"诞生时,因全身发光,故称"燃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殿中央东侧供"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又叫"未来下世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释迦牟尼佛像左右,各有一尊比较矮小的青铜质站像,左边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右边是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地大雄宝殿供三世佛的,多为横三世佛。雍和宫大殿的三世佛则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流程,说明无时不有佛,即中为佛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佛燃灯佛,右为未来佛弥勒佛。空间为宇,时间为宙,意为宇宙无处不佛。正殿东北角供铜观世音立像,西北角供铜弥勒立像。两面山墙前的宝座上端坐着十八罗汉。大殿前院中两庑是“四学殿”。</p> <p class="ql-block">四学殿之药师殿:又称"曼巴扎仓","曼巴"藏语意为"医生","扎仓"藏语"学院"意;药师殿为研习藏学"大五明"之一"医方明"(即藏医学理论)之所。中供奉宗喀巴大师坐像,左为药师佛如来,右为无量寿佛藏式托瓶坐像。殿内还攻有绿度母、白度母、四臂观音、无量寿佛、药师佛。</p> <p class="ql-block">四学殿之密宗殿</p><p class="ql-block">中宗喀巴坐像(大师像南侧有一座大型硬木雕刻佛龛,上层佛祖、菩萨和度母像,下层密宗本尊像和护法像。下层密宗),右噶勒丹迈达拉像,左喜饶僧格喇嘛像(中国藏传佛教僧人。噶举派玛仓噶举支派创始人,帕木竹巴弟子)。北面:中间四面护法,或叫四臂勇保护法,左侧为骑羊护法,右侧为骑驴护法。与四面护法相邻的是大威德金刚单身塑像,没有明妃,突出表现大威德金刚,以其超凡的力量,勇猛的气概,降伏诸魔莫,护持佛法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绥成殿:正中大白伞盖佛母(藏传佛教特有,息灾、降幅、庇护众生),三头六手,此佛母有大威力,能放大光明,他以白净大慈悲遍覆法界,庇护一切众生。大白伞佛母是佛法的象征,也是一切佛的发源地。右侧白度母像,东侧绿度母像(威震三界,协助佛祖度化一切众生,并可以为世间扫除八难,呈女相,受到藏地妇女崇敬)。西侧依次为龙树、圣天、无著、阿底峡、博伦敦巴诸位祖师像。东侧依次为宗喀巴、克主杰、海鲁巴、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六世班禅大师洛桑巴丹益希坐像。</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北为永佑殿,原为王府正寝殿,后殿因供奉雍正帝影像而改名为“神御殿”,乾隆九年(1744)行宫改建寺庙后,改为今名,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五间,重昂五踩斗栱,前后均为三交六椀棱花门窗,下有龟背纹绿琉璃槛墙,前有三出陛台阶二层。殿内正中供有三尊高2.35米的白檀木雕佛像,殿前有东西配殿,分别为额椅殿(医学殿)和宁阿殿(数学殿)。</p> <p class="ql-block">永佑殿,单檐歇山顶,“明五暗十”构造,即外面看是五间房子,实际上是两个五间合并在一起改建而成的。永佑殿在王府时代,是雍亲王的书房和寝殿。后成为清朝供先帝的影堂。永佑是永远保佑先帝亡灵之意。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是三尊高2.35米的佛像,系檀木雕制,中为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右为狮吼佛。出永佑殿,便到法轮殿。左右两侧为班禅楼和戒台楼。法轮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顶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楼,有5座铜质鎏金宝塔,为藏族传统建筑形式。</p> <p class="ql-block">出永佑殿后门,即入法轮殿院落。法轮殿为举行法事的场所,建筑平面呈十字形,面阔七间,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前出轩后抱厦各五间,轩厦均为黄筒瓦歇山卷棚顶。殿顶四边各有一黄筒瓦悬山顶天窗,殿顶及天窗顶各建有一藏族风格的镏金宝塔。殿内正中供奉一尊高6.1米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铜坐像,像背后有紫檀木雕成的五百罗汉山,东西壁还有以释迦牟尼为题材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法轮殿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雍和宫内最大的一个殿堂。</span>殿内正中巨大的莲花台上端坐一尊高6.1米的铜制佛像,面带微笑,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中央宗喀巴大法师(法名罗桑札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著名佛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大法师像前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像(西藏郡王颇罗鼐敬献的)。</p><p class="ql-block">这尊铜像塑于1924年,耗资20万银元,历时两年才完成。宗喀巴像背后,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精细雕镂而成。五百罗汉山前有一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据说当年乾隆帝呱呱坠地后三天,曾用此盆洗澡,俗名“洗三盆”。</p> <p class="ql-block">绥成殿</p> <p class="ql-block">戒台楼位于法轮殿西侧,系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为迎六世班禅进京为己祝寿、受戒而建;班禅楼位于法轮殿东侧,最初是供奉药师佛的法坛称药师楼,六世班禅进京时以此处为住所,楼因之得名。</p><p class="ql-block">两楼皆为黄筒瓦重楼歇山顶,上层九间有廊,下层二十五间南面有三出陛台阶四层。</p> <p class="ql-block">法轮殿之北是万福阁,是雍和宫寺庙建筑群中北端最高的建筑。阁为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檐重楼,高25米,上、中、下各层面阔、进深均为五间。上层为重昂五踩斗栱,和玺彩画,正中匾为“圆观并应”;中层为重昂五踩斗栱,和玺彩画,四周带廊及护栏板,正中匾为“净域慧因”;下层为单翘单昂斗栱,和玺彩画,前后三出陛,正中悬雕龙华带匾,上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万福阁”。阁内供奉一地上18米、地下8米,总高26米的木雕迈达拉佛(弥勒站像),其主干由整棵白檀木雕刻而成。一层北、西、东三面墙上供奉着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捐赠的41副《如意宝树佛本生故事记》唐卡。</p><p class="ql-block">万福阁东西两侧分别为永康阁和延绥阁,中间以悬空阁道式飞廊相连通。绥成殿在万福阁北,是雍和宫中路最北端的建筑,黄琉璃筒瓦硬山顶,重檐重楼,上下均出廊,面阔七间,殿前有月台与万福阁相连。</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被改为寺院时,乾隆皇帝觉得寺院的北面太空旷,欲建一座高大楼阁,为北面的屏障。但一直苦于没有一尊与之相称的大佛像。此消息被西藏贡使带回,当第七世达赖喇嘛得知后,立即派人搜寻大佛造像原料。恰好尼泊尔王国从印度运回一根高大白檀木,达赖喇嘛闻讯,既以大量珍宝购得,并由西藏经四川走水路,历时三载运至京城。1748年十二月开始组装楼阁并雕刻大佛。经辛勤劳作,圆满完工。故万福阁是从景山移建的。乾隆十四年(1749年)九月三十日,雍和宫开始准备举行万福阁落成和弥勒大佛开光大典。</p><p class="ql-block">当年佛像做成后,光给佛像制作一件披袍就用去黄缎1100米,万福阁因此又称作"大佛楼"。</p> <p class="ql-block">整个佛像呈立姿巍然矗立于汉白玉雕成的须弥宝座之上,其中佛头部直顶最上层阁楼的藻井,虽然形体巨大却丝毫没有笨拙之感。大佛像头戴装饰繁复的藏式五叶佛冠,体态雍容华贵,通体贴金,全身璎珞珠宝严饰,可谓庄严殊胜,而面部神态更是庄严肃穆,双目微垂,佛唇紧闭,更显万般慈祥,慈悲中更显威严。</p><p class="ql-block">佛的双手各持一长枝巨莲,枝上莲蕾朵朵,含苞欲放,顶上盛开的莲花上,又各擎法物。</p><p class="ql-block">佛像双手结印,表示弥勒佛将在未来降生人间,普度众生,民间则俗称其手印之为"扶天盖地"式。</p><p class="ql-block">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佛正前方还供有一尊小型的如来佛像。</p><p class="ql-block">按佛教所称,未来世界的救世主就是弥勒佛,因此弥勒佛就是未来佛,藏语之称为"强巴",蒙古语称"迈达拉"。</p><p class="ql-block">雍和宫是在章嘉活佛的建议下成为佛寺的,而弥勒大佛更是由察罕达尔罕活佛设计的,俩位活佛定有一番深意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是由出过俩个皇帝的帝王行宫改建成的寺院,是所有寺院中来源规格最高的,而雍和宫最主要供奉的就是弥勒大佛;而且供奉弥勒的万福阁是雍和宫最后也是最高的大殿楼阁,这都表明未来佛弥勒是最高的大佛</p><p class="ql-block">通过大佛像与前面供的小佛像的对比,也暗示未来救度众生的弥勒佛是比如来更大、更高的大佛。</p><p class="ql-block">从"万福阁"这个名字看,还预示着弥勒佛会带给众生万般的吉祥与幸福,敬仰未来佛弥勒的众生会有极大的福报。</p><p class="ql-block">弥勒佛像矗立于汉白玉雕成的宝座之上,预示未来佛当降生于汉地汉人之中,汉地那里的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是为了此事所预备的。</p><p class="ql-block">从佛像"扶天盖地"的手印来看,弥勒下世不仅仅是一般的度人出三界,还将力挽天倾,挽救天地众生于大劫之中。</p> <p class="ql-block">出法轮殿,便是高25米,飞檐三重的万福阁。其两旁是永康阁和延绥阁。两座楼阁有飞廊连接,峥嵘崔嵬,宛如仙宫楼阙,具有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万福阁内巍然矗立一尊迈达拉佛(弥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宽8米,是由七世达赖喇嘛的进贡礼品,用整棵名贵的白檀香木雕成。据说乾隆帝为雕刻大佛,用银达8万余两,这尊大佛也是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还有一尊木雕三绝在万佛阁前东配殿照佛楼内,名金丝楠木佛龛,采用透雕手法,共有99条云龙,条条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木雕三绝:指五百罗汉山、檀木大佛和楠木佛龛。“五百罗汉山”在法轮殿,整个山体由紫檀木雕刻而成,层峦叠嶂、阁塔错落;五百个用金、银、铜、铁、锡铸制的罗汉置身其间;讲演佛法的、降龙伏虎的、乘鹤飞升的,或坐或卧,或醉或思,或笑或痴,姿势生动,神态各异,造型逼真,雕技精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檀木大佛就是万福阁的迈达拉佛。这尊巨佛是用一棵白檀树的主干雕成的,高二十六米,地上十八米(地下埋有八米),直径八米,全重约一百吨,是中国最大的独木雕像。由于雍和宫坐落在柏林寺右,乾隆帝恐其影响“龙潜禁地”风水,准备在雍和宫北部空旷之地建高阁供一大佛,以作靠障,借助佛力保佑平安。</p> <p class="ql-block">铜铸须弥山:雍和宫大殿前的庭院里,椭圆形汉白玉石座上的石池中,有座高达1.5米的青铜“须弥山”。须弥山是梵文Sumeru的音译,意译为“妙高”。它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说是世界的中心。佛经认为,世界的最底层是风轮,其上是水轮,再上是地轮。地轮之上有九山八海,须弥山就在这山海之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由旬”是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日月环绕须弥山回旋出没,三界诸天也依须弥山层层建立。须弥山腰有“犍陀罗山”,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还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这四大部洲就由四位天王护持。须弥山顶部为“帝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帝释天下面有一圈星象图,是按古代天文观测的结果依次排列的。据说这些星座的分布和标记大体上符合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在佛教中,须弥山是世界最高的山,山顶的帝释天自然也就是世界最高的天,是天堂极乐之处。因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佛祖释迦牟尼经常在此讲经说法。不少寺院石窟佛都坐在叫做“须弥座”的座位上,成为一种象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佛教的空间观 x 须弥山与三界</span></p><p class="ql-block">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围绕在须弥山的周围,色界和无色界在须弥山上面的虚空中。三界是众生轮回的处所。须弥山</p><p class="ql-block">佛教认为,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中心有一座大山,叫做须弥山。须弥山的高度和大小远远超出了普通的山,太阳和月亮也只在它的山腰处。须弥山的外形也很特别,它的最上面和最下面都很大,但是中间却比较小。须弥山的山下是七重金山和七重香水海,在第七重金山外有咸海,咸海的外面有四大部洲: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芦洲。我们就在南瞻部洲上。须弥山的山间有四天王天,四天王就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山顶是韧利天,切利天的中央有帝释天的善见城。切利天以上的天道,就脱离了须弥山而分布在空中,称为空居天。下而上依次是:欲界的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以及色界的初禅至四禅天、无色界的四空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三界</span></p><p class="ql-block">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统称。天道众生除了一小部分在欲界之外,大部分都在色界和无色界。</p><p class="ql-block">欲界的众生有食欲、色欲和睡眠欲,也有物质的身体。所有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属于欲界,天道的一部分也属于欲界。</p><p class="ql-block">色界包括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和四禅九天,一共十八层天。色界众生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都是物质的,但都非常微妙,所以叫做色界。色界的天人虽然还有色相,但没有男女之别,所以不存在男女情欲。他们能深入禅定,以光明为食物,一伸手就可以得到衣服。</p><p class="ql-block">无色界有四层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其中非想非非想处天是三界的最高处,所以又称为有顶天。无色界的天人已经超越了物质的世界,不再有色相,只剩下受、想、行、识四蕴。天人的生活是非常美妙的,也很长久,但也有终结的那一天,所以求生天道不应该成为其他五道众生的最终追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三界六道</span></p><p class="ql-block">在六道中,天道的一部分及其他五道都属于欲界,另外一部分则属于色界和无色界,故合称为"三界六道"。六道佛为六道众生的引导者,超出三界之外,不在轮回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