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薛福成故居

姚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故居,又名“钦使第”,为近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外交家,维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及家眷的居所。位于江苏无锡老城内,健康路西侧,南起学前街,北至前西溪,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是江苏省现存规模最大的近现代官僚宅第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23年12月23日,我们走进薛福成故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1838年4月12日—1894年7月21日),字叔耘,号庸盫,江苏无锡宾雁里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画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宅的将军门巍峨高大,气度非凡,门额之上悬挂光绪皇帝御赐竖匾“钦使第”。薛福成曾奉皇帝之命出使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被称为“钦使”,因此其故居也被称为“钦使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门前有尽显豪门威严的抱鼓石一对,上刻有石狮.绣球、牡丹、芙蓉等吉祥图案,代表荣华富贵,是祈福的象征。门由两扇“和合”大门组成,东侧门框为门当,西侧门框为户对,意为“门当户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门厅位于薛福成故居中轴线主体建筑的第一进,与中轴线前四进其余三进平房建筑一样,面阔均为九间。整个建筑宏大气势于此可见一斑。面积244平方米,由竹丝门、将军门及东西门房组成。原为门房及薛氏私塾,解放后曾作为苏南行政公暑办公用房。后长期为无锡市后西溪小学等单位所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钦使第全景俯瞰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在出使英、法、意、比之前,用俸银买下锡城西水关内,束带河 (今学前街)与前西溪之间丁、秦等姓的地基,自己亲自设计构画草图,交其长子薛南溟负贡建造钦使府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钦使第东近孔庙、学宫(今大桥实验中学),西接西水关(今解放西路),该处原三面环水,是一块文脉深长的风水宝地。薛福成同宗几弟皆在附近购地置房,锡城西南片大多为薛氏地产,堪称名震四方的望族,时人习惯将薛氏宅院称为 “薛半城”,以此来形容薛府规模之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故居布局合理,占地超过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分中、东、西三路,中路自南向北分别为照壁、门厅、正厅、房厅、转盘楼和后花园;东路为花厅戏台、仓厅及廒仓等;西路有偏厅、杂屋及藏书楼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故居(钦使第)其建筑与江南园林艺术相互融合,因此又称 “薛家花园”。整组建筑气势雄伟,环境典雅灵秀,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和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呈现出在传统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建筑风格和适于社会交往的园林式开放格局,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江南大型钦使宅第、优秀私家花园,填补了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空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朮价值和研究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轿厅又称“西轺堂”,是主人和来客落轿的地方,是整座宅院中轴线上的第二进。堂名中的“轺”字在古语中指轻便的马车,“西轺”则是暗示宅第的主人是一位西行出使的外交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宅最引人注目的轿厅、正厅采用特殊的“对剖双排柱”将九开间分成相对分开的三个三开间。鲜有人至的薛宅后院的转盘楼更是面阔十一开间,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转盘楼。这在等级制度非常森严的清代,显然与薛福成“正三品、赏加二品顶戴”的官衔等级不符,属于明显的“僭越”。但由于薛氏在建造宅第时有意将九开间分成三个三间,相邻的两根柱子处理成对剖式,很好地回避了“超标”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清代外交官服及诰命夫人服,薛福成是外交官。清代外交官服饰为戴红缨帽,饰花翎,穿海水江涯蟒箭衣,佩勋章、绶带,着皮脸黑缎靴;诰命夫人朝服为戴珠凤冠,按其夫品级穿凤袍饰补子官服,着“八幅”官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的父亲薛香,在道光年间中举,后官至巡州知府。咸丰八年,薛福成中秀才,此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咸丰十年,薛福成撰写《选举论》,深刻揭露科举取士的种种弊端,希望能够通过改革,振兴文风提振士气、选拔人才。薛福成后来得到曾国藩的保荐,成为五品候补同知。光绪元年,入李鸿章幕府,为洋务运动出谋划策,作《筹洋刍议》,为洋务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光绪十年,薛福成任浙江宁绍道台,因功被授予布政使之职。十四年,升任湖南按察使,十五年改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历任官衔及封典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城故居为一处庭院式开放格局的官僚宅第,近代民居建筑与江南造园艺术和谐结合,轴线上每进厅堂之间,均有天井和对称的花圃庭院,呈现出不同的景致,是典型的移步换景造园手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务本堂,这三个字的匾额是曾国藩给题写的。薛家原世代务农,“务本〞 有告诚子孙勿忘以农为本之旨。务本堂是接待客人 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来客或可至东旁厅吟诗赏画,弹琴对弈,或可在西旁厅仰古俯今,纵论国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务本堂为整个建筑群中工艺最为精致的地方,画栋饰以凤纹,富贵万方;砖细、木雕精巧无比,匠心独运,体现了当时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志力宏毅厅。“志力宏毅”是李鸿章在奏折中对于薛福成远大抱负和宏伟志向的赞美。李鸿章和薛福成都做过曾国藩幕僚,私交很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议事厅,此为商谈国事,接待外宾的场所。其陈设是按晚清时期外事礼仪和涉外接待规格进行复原。红木落地方罩,山水云石屏风以及高贵典雅的壮丹纹太师椅,花团锦簇的地毯使该厅堂既庄严肃穆又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博古厅,此为收藏古玩字画的场所,主人经常在此厅堂与客人共赏古董,切磋诗画、谈古论今。高档的红木家具陈设和豪华的厅堂建筑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博古架上所陈列的古玩器具使博古厅既幽远凝重又芸香四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庭院深深,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时光仿佛变得缓慢而宁静,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薛家的故事。我们沿着曲折的小径漫步,可以感受到岁月留下的痕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惠然堂,为当时接待近亲、内眷及宴宾的场所。《诗经 邶风 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堂因此得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惠然堂正中由六块楠木拼成的太师壁壁面上刻有94个字形各不相同的篆书“寿”字,是谓“百寿图”,体现了薛福成长子薛南溟祈望其父长寿的美好愿望。两侧屏门镌有四季花木,墙上挂有著名书法家撰写的唐诗佳句,为室内增光添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惠山泥人馆,利用薛福成故居展示惠山泥人,折射出江南热土的民风、民俗、民生,凸现着无锡地区的文明追求和审美情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环顾薛宅,主体建筑的雕花步染、梁架结构、草架轩顶基本上沿用清代中晚期的规制,细微处的雕刻装饰更是巧夺天工,基本是“无砖不雕、无木不刻”,体现了中式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准。但轿厅、正厅的西式移门,转盘楼檐口机刻花板,楼梯、走廊车制栏杆,弹子房的水泥预制门窗框、彩色玻璃等均显示出以中式为主,伴有西式做法的时代特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转盘楼,亦称跑马楼、圜楼,两座楼通过东西两侧的厢楼相连,构成一个“回”字,原为薛氏家眷居所,是薛福成故居建筑群中规模最大,最富特色之处。面阔11间,在国内已知的同类建筑中体量最大。可以想象,在薛家人丁兴旺的时候,这里可能居住了几十上百口人,俨然就是一个小规模的社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营建此楼时,薛氏运用进口设备加工了车木栏杆,楼上用进口木板隔顶,以百计的灯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花式繁多。中外工艺和材料在建筑中水乳交融,充分体现了中西合壁的独特风格。解放后,曾长期为学校和居民所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进东侧为按原样恢复的薛福成之子薛南溟的客厅、书房和卧室,西侧辟为薛福成生平事迹展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南溟居所,由客厅、书房和卧室三部分组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南溟(1862年~1929年1月6日),名翼运,以字行,是薛福成长子。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入李鸿章幕府。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他以候补知县衔任天津县、道、府三署发审委员会委员,专理华洋讼事。光绪二十年,因父丧丁忧回家,从此弃官经商。曾任永泰洋行买办,并在无锡南乡开办茧行,为上海意大利洋行收购蚕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南溟经常在客厅里接见其亲密的好友以及薛氏企业的经营骨干。卧室为原样复制,前红后榉的五福捧寿雕花架子床,榉木衣柜为清未民初的物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生平事迹展览,多种珍贵史料展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太湖明珠”无锡,钟灵航秀,人才辈出,薛福成在历代爱国志士、俊英能人中出类拔萃。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外交家和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勤奋务实,忧国忧民;主张学习西方,工商立国;倡导维新变法,力推 “君主立宪”。他的思想、言行对我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和民族工商业兴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身虽殄兮灵不灭,炯丹心兮昭白日”。这是薛福成在浙东筹防时追怀鸦片战年中牺牲在舟山的五千将士的诗句。同样,这诗句也是作者本人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清道光十八年(1838)三月十八日,薛福成出生于无锡北门外寺头镇的一个 书香门第,父亲薛湘,道光三十五年(1845)恩科进士。母亲顾氏,为无锡城中名门望族顾家之闺秀,典型的贤妻良母。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祖辈世袭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出生后的第三年(1840),雅片战争爆发了,十年后(1851),太平天国革命又在广西打响。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摇摇欲坠。薛福成就在国家内忧外患交织、社会激烈动荡之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和农民革命军的大刀长矛,把年轻的薛福成从科举之梦中震醒。于是他开始崇拜林则徐、魏源等人,〝睁开眼睛看世界”,“概然欲为经世实学,以备国家一日之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魏源像和《海国图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奉命镇压捻军起义,北上途中,张榜招贤。六月二十八日,船至宝应,曾国藩将薛福成招入幕府,与黎庶昌、张裕钊、吴汝纶称“曾门四弟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曾国藩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列强纷纷威逼清廷修订不平等条约,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朝廷大臣议论纷纷一筹莫展。薛福成却不畏强敌,主张积极应对。他“网罗见闻,略抒胸臆”,写成了宣传维新改良思想的名作《筹洋刍议》,第一次将“变法”写进自己的思想大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部著作分十四篇共两万余言,先呈朝廷,接着又公开出版,震动朝野,轰动全国,影响后世。薛福成也因此同王韬、郑观应和马建忠一起,成为我国近代早期维新派思想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光绪五年(1879),薛福成进入直夷总督李鸿章幕府,帮办外交。入幕后不久,他便上书李鸿章,不能让已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再兼任总海防司,以免中国海防大权再落到外国人手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李鸿章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光绪十年(1884),朝廷任命薛福成为浙江宁绍台道。当时,中法战争已经打响,宁绍台地区形势紧急,随时有可能遭到北上的法国军舰的入侵。薛福成一到任,浙江巡抚刘秉璋便委以军政大权“综理营务,尽护诸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光绪十一年(1885)年初薛福成指挥镇海守军与法国侵略者经过四十多天激战,击退了法舰,取得了中法战争的重大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中法战争是中国所取得的唯一胜利之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宁波,他做了大量公益之事,如重浚宁波护城河,修建公共花园“后乐园”,办义塾,派专人整理 “天一阁” 藏书楼书目等等,宁波人民至今不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宁波古城水利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光绪十四年(1888)九月薛福成擢升为湖南按察使。第二年年初,他还未来得及赴任,朝廷又下达谕旨:湖南按察使薛福成,着开缺,以三品京堂候补并赏给二品顶戴,充出使英国兼法国意国比国钦差大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光绪十六年(1890)正月.大清国钦差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全权大臣薛福成及其随员在上海黄浦江码头登上法国〝伊拉瓦第”号邮轮,奔赴欧罗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将“收利权于西国”列为他出使的头等大事,四年中,他办了许多力挽主权的大事,其中最令世人嘱目的是与英国外务大臣签订了维护主权的《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收回了云南边境被英军侵占的大片国土,并破天荒地使中国侨民和外交官在英占领地享有最惠国待遇.对外交涉取得重大成功.是中国近代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与英国外务大臣签订的《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光绪十九年(1893)年底,薛福成出使四国任期已满。第二年(1894)年初,乘“堪尔图宁〞号邮轮启程回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光绪二十年(1894)五月二十八日,薛福成一行抵沪,因连日劳顿,途中染疾。一到上海,缠绵病榻,六月十九日,病情恶化,抢救无效,竟不幸逝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墓位于今大浮镇峄嶂山麓,1985年修复,2003年无锡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世系简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百年豪宅,世纪回眸,薛福成故居记事年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故居始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其作为薛家完整的住宅仅二十五年之久,到薛福成的孙辈薛寿萱时代,薛家利用老宅相继办起养蚕制丝技术培训班、私立弘毅中学,并自平西花园改建为学校操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建国后,薛家后代大多侨居海外,薛家房产也交由人民政府管理。长期以来这里被作为学校校园和居民住宅。此后,虽几经改建,但年久失修的薛福成故居风雨飘渺、岌发可危,逐渐失去其原有的风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94年拍摄的薛福成故居全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修复前,后西溪小学设在正厅内的乒乓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修复前,薛福成故居被分割成八个区域,分别被一百多家居民、三所学校、一家工厂所占用,但其总体格局未变,原建筑尚存130余间。百年风雨,饱经风霜。历史的印记,深邃的年轮,仿佛是故居在述说着如烟的往事。风尘仆仆地走过一百多年,一袭盛装落满尘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尘封涤尽,复还原状,让其重放原有的光彩。2001年,薛福成故居迎来了修复和保护的历史机遇。是年,国务院将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 年元旦,薛福成故居一期工程修复竣工并对外开放。2008 年2月,薛福成故居二期西花园环境整治工程竣工。至此,薛福成故居基本恢复了当年的全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修复后的后花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全面开放以来,薛福成故居凭借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规模宏大的建筑风格以及秀丽典雅的江南园林景致,吸引八方来宾,并依托其不断优化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积极拓展文化传承功能、社会教育功能、休闲旅游功能和影视拍摄功能,使其成为无锡市历史文化的精品和名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游客参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重阳敬老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宅有三座花园,在后花园的东西两端有两座相连的花园,因建造于不同时期,分别称东花园和西花园。这三座名为三园实为一园的花园以水景为主,从东、北、西三面将宅第的北半部分裹住,使大部分居宅被小桥流水、绿树繁花所环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后花园池水东岸有一座面西背东面阔三间的卷棚顶花篮厅,称“揽秀堂”,薛家当年的家学所在,堂匾为“家·讲堂”。现在主要用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的传播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西花园在三园中面积最大,布局也最为完整。1946年,薛家将宅院的前四进腾出创办私立“弘毅中学”,同时将西花园平毁作为学生活动的操场。现在的西花园是在2006年后陆续恢复重建的,廊桥、楼阁、乔柯、山石和谐搭配,环境典雅灵秀。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听雨舫”是一座石舫,从西院墙破墙而入,暗示园主人从西方出使归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滴翠轩,面水而建,站在轩廊之前,拥山抱水,既可观赏一池湖水碧波荡漾,亦能远望岛上杨柳,娇翠欲滴。轩联:“疏帘清簟书无暑;翠竹碧梧时有声”出自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之手。联中的“簟”字指一种竹子。曾纪泽为清末著名外交家,曾出任驻英、法、俄等国大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东花园的花厅、戏台自成院落,是难得的看戏观鱼,品茗娱乐之处,其水榭式戏台最具特色,为锡城现存最精政、最完整的家庭戏台。戏台不算大,二十几平方米。台面广漆锃亮,抱柱联内容为李鸿章所撰:“桃花流水在人世&nbsp;风月笙箫坐夜间”。试想一下,在此观戏将是何等的惬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故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巧夺天工。整座建筑群呈前窄后宽的“凸”字型,从空中俯瞰硕大的薛宅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薛福成将其宅第规划成欲飞的鹏鸟模样,又根据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句将其长子取名“南溟”,可见其用心良苦!(网络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薛福成故居是一座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的建筑。这座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故居,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见证了无锡城市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迹,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传承百年,成为无锡城市的一颗璀璨明珠,深深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和祖国各地的人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