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撰写:燎原</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廖昌永《多情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贵阳老城区景点众多,仙人洞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处。</p><p class="ql-block"> 仙人洞位于贵阳市仙人洞路(原名险峰路)和水口寺路之间的山上(此山又名铜鼓山,有“铜鼓遗爱”之称,为明代贵阳八景之一),是贵阳著名的道教胜地,现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仙人洞历史悠久,明代中叶以前就已有游人游览。据记载,明正德三年(1508年),著名学者王阳明贬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来贵阳讲学时就曾到过此洞游览並留有“来仙洞”诗:“古洞生寒客到稀,绿苔荒径草菲菲。书悬绝壁留僧偈,花发层萝绣佛衣。壶口远从童冠集,枝藜随处宦情微。石门遥锁阳明鹤,应笑山人久不归。”在清康熙年间成为道教宫观,近年来数经修缮,形成现在规模,有三清殿、三宫殿、八仙亭、舍身岩、会仙桥、石窟等景观。其中仙人洞由三洞组成,分别叫“来仙洞”、“八仙洞”、“仙灯洞”。</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18日(农历甲辰年正月初九)上午,在浓浓的新年气氛中,我和老伴带着两个孙子向着这处著名景点出发。</p> <p class="ql-block"> 市内 通往仙人洞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沿东山路尔后走仙人洞路可到达景点,沿途是街区;另一条是从水口寺大桥头沿着登山小径攀登可达,沿途是石径通幽,草木丰盛,景色秀丽。我们选择的是后面这条路线。</p> <p class="ql-block">从水口寺道旁仰望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 天气晴朗,向着目标前进。</p> <p class="ql-block"> 两个孙子兴致勃勃。</p> <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我们走的这条线路不错。既有明确的目标——游览仙人洞,也欣赏了攀登途中的美景,呼吸了新鲜空气,锻炼了体力。</p> <p class="ql-block"> 到达仙人洞景区。</p> <p class="ql-block"> 登山途中消耗了体力,在景点稍事休息,吃点美食,恢复体力,以便后续游览。</p> <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首先到了“三清殿”和“老君庙”。</p> <p class="ql-block"> “三清殿”为三层阁楼,飞檐之角上所塑乌兽栩栩如生。一层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神像;二层为藏经楼;三层三官殿供天、地、水三官。</p><p class="ql-block"> 道教的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较多,也引人入胜。我印象中最深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把各路神仙描写活龙活现。这里着重简介一下“道教三清”,因为在全国所有道观里都是重要存在。“道教三清”中首先是“元始天尊”。通常被称为“玉清元始天尊”,被认为是道教最高的神,代表着宇宙的初始状态和玄妙的宝路。共次是“灵宝天尊”。通常被称为“上清灵宝天尊”,代表着宇宙中的灵性和宝贵的道。第三是“道德天尊”。通常被称为“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他是道教的鼻祖,代表着道家哲学中的“德”。这三位尊神统御着诸多天神,为神王之宗、飞仙之主。</p> <p class="ql-block"> “老君庙”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三清”中的道德天尊)。其释义是“太者,大也;上者,尊也;老者,寿也;君者,尊号也。” 太上老君之意便是至高无上、先于天地、超脱生死的至尊神明。被道教尊为“老子”的李聃(《道德经》作者),就被视其为太上老君的化身。仙人洞道观在三清殿旁另建“老君庙”,我想主要原因是突出“老子李聃”的道教鼻主地位吧。</p> <p class="ql-block"> 围栏上镌刻的道教祖师张三丰的“回文诗”(即正着念,反着念都可成诗。有艺术和欣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在山门前,从老到小依次打卡存照。</p> <p class="ql-block"> 走出“三清殿”,我们向仙人洞前行。</p> <p class="ql-block"> 前行的路段既陡峭又险峻。</p> <p class="ql-block"> 值得点赞的是我的两个孙子,对登山观景是那么的兴趣盎然。更为叹止的年仅四岁的小孙子全程不要人照顾,每遇险要处我们担心他畏难会望而却步,这小子说“不要担心我,我会自己保护自己。”完全是一个小大人。</p> <p class="ql-block"> 跟着奶奶上下梯步的小孙子。</p> <p class="ql-block"> 仙人洞的三处洞穴没有挂牌介绍,这里就是“来仙洞”吧?远离了尘世的烦恼,清静无为,不似神仙胜似神仙。</p> <p class="ql-block">小孙子高兴的手舞足蹈。</p> <p class="ql-block"> 这处洞穴里是著名的武圣关羽塑像。塑像前两位形影不离的随侍,左为关平,右为周仓。关羽在道教中被尊为“关圣帝君”,是道教的护法神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八仙洞了。洞里的莲花和八仙塑像栩栩如生,可惜洞穴场地受限,拍不下一众八仙,只能拍莲花见证了。“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他们是,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韩湘)、曹国舅(曹景林)。传说八仙在此洞中下棋,山下南明河中有巨石与巨龟相斗,八仙中的吕洞宾掷下棋子一颗打去,巨龟逃遁,巨石震裂成船形,俗称“船石”,至今可见。</p> <p class="ql-block"> 13岁的大孙子攀登过程中始终奋勇当先,这是在八仙洞壁处向我们招手致意。</p> <p class="ql-block">我也在此存照。</p> <p class="ql-block">“会当凌绝顶”,直上仙灯洞。</p> <p class="ql-block">洞中俯瞰南明河。</p> <p class="ql-block">水口寺大桥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同是贵阳地标的东山寺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 绝顶处视野开阔,风光无限。使我想起了毛泽东主席1961年为另一处仙人洞写的著名诗句,这就是有名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首诗根据所题照片的内容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塑造了“劲松”和“仙人洞”两个主要形象,然后以“暮色”、“乱云”、“险峰”作为背景,从而构成了仙人洞这一“无限风光”的艺术境界。当然,毛主席的诗里不仅是写景,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不过从现实自然景观看,全国各地名叫“仙人洞”地方景观很多,绝大多数都在险峰之上。我们今天登临的仙人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而登临的感悟就是,只有敢于前行,不畏险阻,勇攀高峰的人,才能享受到付出的成果,领略无限风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