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风光纪录片,《话说长江》解说词 连读 ,第十二回 《长江第一坝》

凤翔云中

<p class="ql-block">电视风光纪录片《话说长江》</p><p class="ql-block">解说词连读 第十二回&nbsp;</p><p class="ql-block">《长江第一坝》视频片</p><p class="ql-block">策划指导审核:骆志毅</p><p class="ql-block">视频制作:凤翔云中</p><p class="ql-block">解说 : 骆志毅 凤翔云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骆志毅</p><p class="ql-block"> 万里长江,在世界著名的三峡中穿峡谷越险滩,冲出最后一峡——西陵峡的关口南津关以后,江面骤然由300来米猛增到2200多米,这里是天宽地阔呀。长江从这里起再也不受高岭深谷的胁迫,它那被禁锢了4000多公里的身躯,从这里开始得到了自由的舒展。</p><p class="ql-block"> 长江流出南津关,下行3公里就到了湖北省的宜昌市。长江在这里被江中心的葛州坝和西坝两个小岛分隔成大江、二江和三江。枯水的时候,大江行水。洪水期,三条江道同时泄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就兴建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综合利用长江水力资源的工程,整个葛洲坝工程需要挖填土石方大约八千万立方米,要是堆成1米高1米宽的墙啊,可以长达9万公里,能绕地球两圈多。大坝是整个工程的主体,而大江截流能否成功,又是主体的关键。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自1974年正式施工,到1981年进入了大江截流的高潮,满载石料的各种重型自卸卡车一字排开,看不清头尾。人们像准备发起冲锋的战士一样,屏住呼吸等待着冲锋的命令。1981年1月3号7点30分,一声截流令下,四五百台巨型机械的轰鸣声震撼大江两岸,车流像一条钢铁传送带,平均每隔18秒钟,就有一车石料投入龙口。在截流的头13个小时里,长江不得不以每小时6米的速度把江道退让出来,大坝每小时前进6米,这是多么慢的速度、多么短的距离!是啊,就是连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也能在几分钟之内走完6米的距离。可是,此时此地,大坝每前进一分一厘,都要经过艰苦的搏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凤翔云中</p><p class="ql-block"> 万里长江自古以来在这里一直是随心所欲地自由流淌。现在,滔滔的江水却要在人们的力量和智慧面前被迫退出这世袭之地。长江当然不会轻易屈服。当龙口只剩下20米宽的时候,截流更加艰巨了,投放25吨重的混凝土料块,也被发狂了的江水轻易地冲走,冲走了再投,投了再冲走,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投放了数不清的石料,坝头几乎毫无进展。多少年来,在江边悬崖上攀缘行进的纤夫、在三峡中驾舟踏浪的艄工曾被人们看作是中华民族不屈性格的象征,今天,在这个横锁长江的战场上,数万截流大军以伟大的力量和智慧向大自然进击,在他们的身上,中华民族的英雄性格迸发出了新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咆哮的江水轻而易举地吞没了25吨重的三角铁料,怎么办?截流战士们用粗壮的钢丝绳把三四个25吨重的混凝土块连成葡萄串,从两岸同时把巨大的葡萄串抛入龙口。好,成功了!大坝又继续向前延伸。大坝终于合拢了,快,快抢拍下这个难得的镜头。这个小伙子顾不得脚下高低不平、七棱八拐的石头,从长江的对岸一跃跳了过来。截流战士会师了。整整经过了36小时23分钟的激战,一条雄伟壮观的大坝巍然屹立在江面上。这是钢铁的大坝,这是力量的大坝,这是智慧的大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骆志毅</p><p class="ql-block"> 大坝全长2561米,高70米,坝顶设有许多专用设备,还可以通行汽车、火车。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江大坝、电站、泄洪闸、船闸、冲沙闸等建筑物组成,具有发电、航运、泄洪、灌溉等综合效益。葛洲坝工程的兴建,使坝的上游水位抬高20多米,向上游回水100多公里,形成了一个蓄水15亿8000万立方米的人造海,有效地改善了三峡航道。建坝前,由于三峡航道险滩礁石的障碍,这一段江道的货运量仅为每年400万吨左右。建坝后,三峡航道水位上升,其货运量猛增到每年5000万吨以上,提高了10倍多。</p><p class="ql-block"> 早在兴建葛洲坝工程之初,周恩来总理就明确地指示过:“在长江上建坝首先要考虑的是不影响通航,如果建坝影响了通航,大坝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为了保证建坝后不影响长江的航运,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有三座大型船闸。二号船闸是世界上少数巨型船闸之一,闸室长280米,宽34米,能通过万吨级船队。单是这个船闸的人字门就足以使人惊叹。为了焊接这个闸门,24个技艺精良的电焊工整整干了37个日日夜夜,烧去的焊条就有4万多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闸门呢?每扇闸门的面积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重600吨,有12层楼那么高,难怪人们称其为天下第一门。门谁都见过,开门关门更是一日数次乃举手之劳。可是开关这么大的闸门谈何容易呀。庞大齿轮带动着长长的弯曲的钢铁巨臂,完成了人们尚在思索中的动作,而发布这一系列动作命令的竟然是一个年青姑娘纤细的手指,真是一指推千斤,哦,不,准确地说应该是一指推动了1200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凤翔云中</p><p class="ql-block"> 1981年6月27号,葛洲坝的二号、三号船闸正式投入使用,长江中游和上游之间的航运已经恢复正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在大江和二江河段上各建一座低水投、静流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70万千瓦。二江电站的一号和二号机组,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文发动机组,单是水文机的四个不锈钢叶片每个就重40吨。人和这个庞然大物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是这个庞然大物却是人设计制造出来的,并且要为人服务的。葛洲坝水利枢纽的电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年发电量达141亿度,强大的电流将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为了防止泥沙的淤积,保证通航发电,在大坝的两边兴建两座冲沙闸,用来漱(shu四声)水冲沙。葛洲坝工程如果没有冲沙系统,只要100年,坝的上游就要被泥沙填平,整个工程就要报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还建有27孔泄洪闸,要是把闸门全部打开,可以下泄每秒11万立方米的特大洪水。</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开发利用长江的水力资源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葛洲坝的兴建只能算是一场不大不小的火力侦察。等到战役的大幕全面拉开,那将更加振奋人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陈汉元(1936年-2021年12月20日),著名电视艺术家,浙江乐清人,1936年生于浙江省乐清县,曾任中央电视台总编辑、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1961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策划并制作了众多深受欢迎的纪录片。同年分配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任编辑,历任中央电视台总编辑、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1966年,执导的纪录片《收租院》上映。1986年5月,编剧的纪录片《话说运河》上映。1993年9月,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主播简介:</p><p class="ql-block"> 骆志毅,湖南人,资深电视编导及节目主持人,国家一级播音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会员,湖南省播音主持研究会会员,岳阳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岳阳经济广播电台台长,从事播音主持工作35年,中国广播电视连续从业30年新闻工作奖章获得者。1991年参加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全国普通话大赛的决赛获得铜奖。1995年独立演播的长篇纪实文学《叶剑英在1976年》和《走下圣坛的周恩来》获全国经济广播电台文艺类节目银奖。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栏目挑战。2017年10月在北京参加全国《我是演说家》比赛,从5000多名参赛中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20强。骆老师有着丰富的广播电视栏目的主持经验和扎实的即兴演讲的功夫,并培养播音主持各界学生千余人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主播简介:</p><p class="ql-block"> 凤翔云中,转业军人,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