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普照寺

亓子浩(岱下布衣)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正月十六,传统意义上讲农历二零二四龙年春节,基本就这样过完了。心里感觉放松了许多。早餐后,闲来无事突然萌生了出去走走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  不多时的功夫,乘坐交通工具就来到了距环山路不远的旅游胜地-普照寺。</p> <p class="ql-block">  普照寺,位于泰山南麓的凌汉峰下,传为六朝古刹,又据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普照寺为唐宋时古刹。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题为“普照禅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p> <p class="ql-block">  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传为六朝时建,后历代皆有拓修。寺院以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形成三进式院落。两侧配以殿庑、禅房和花园等。</p> <p class="ql-block">  普照寺,历史上曾屡遭兵燹,基址独存。明宣德三年(1428)高丽僧满空禅师登泰山、访古刹,在泰山20余年,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寺,四方受法者千余人。现存明正德十六年《重开山记碑》记此事。</p> <p class="ql-block">  普照寺属禅宗临济派,是华北著名丛林。寺为四进院落,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线,左右配以殿庑、寮房、花园等,面积6150平方米,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普照寺后院有著名的“六朝松”,古松粗达数抱,枝密盘曲四伸,树冠如盖。上有摩松楼,可摩顶观松;松下有“筛月亭”,取“古松筛月”之意。亭居高台,方形,四檐飞翘,四柱均有楹联。亭下有方形石桌,敲击四角和中央,则发出清脆如磬的五种声音,因名“五音石”。中轴线之东,有禅院和石堂院;之西为菊林院,山房门额悬“菊林旧隐”横匾,院内有“一品大夫”松。清代主持僧元玉是位颇有成就的诗僧,别号“石堂老人”,着有《石堂文集》,其时遍植菊花,号称“菊圃”。今寺东南尚有其墓塔遗址。</p> <p class="ql-block">  1984年泰安市政府将普照寺后院辟为“冯玉祥在泰山”陈列室。现已将陈列室迁至泰山烈士祠。</p><p class="ql-block"> 冯玉祥先生是一位爱国将领。他于1932年3月至10月、1933年8月至1935年10月两次寓居泰山普照寺“菊林旧隐”。</p> <p class="ql-block">  隐居期间,冯玉祥力主抗战,宣传抗战,声援抗战,奋力抗战,培养抗战人才,营救抗战志士,积蓄抗战力量。其身体力行,充分显示了他为民族大义“誓死抗倭”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至今,泰山仍然留有冯玉祥“隐居”时留下的不少遗迹,诸如大众桥、烈士祠、梅花岗、冯玉祥小学等等。1991年,当地政府把普照寺冯玉祥故居的“冯玉祥纪念室”扩建为纪念馆,后来更名为“冯玉祥泰山纪念馆”,并搬迁至普照寺东侧的烈士祠后,1995年还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頂着阳光向寺外走出的我,心生感叹,此刻,不由使我想到了唐朝诗人李白写的《普照寺》,不正代表了每一个来普照寺游客的切身感受和写照吗。</p><p class="ql-block"> 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p><p class="ql-block">今到普照游,到来复何别。</p><p class="ql-block">柟木白云飞,高僧顶残雪。</p><p class="ql-block">门外一条溪,几回流岁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编制:岱下布衣</p><p class="ql-block">2024.2.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