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激情的真实画卷——李全举人物摄影艺术

李全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全举先生摄影作品多源于他丰富的社会经历,作品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某一个题材、某一个特定对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人物摄影、地方民俗土风、大自然的光影、社会生活场景,以致后来的体育摄影等,这些摄影佳品在欣赏的同时,让人感到真实、朴素、亲切,没有当今一些摄影作品追求利欲的浮躁、造作,现代摄影制作技术手段PS出的炫技、流于形式、过分唯美之假象。时间是最好的艺术作品检验锐器,李全举在摄影艺术中所追求的是真实的人、真实的爱、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场景,也是他摄影作品自身价值的升华。一部分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十多年间的民族人物摄影作品以中国大西北风土人情为背景,你不知作品中的人物叫什么、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但展现在你眼前的却是一个个真实鲜活的西北芸芸众生像。以写实主义为主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视觉,结合现代摄影技术而使得作品不同凡响,独擅胜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这个时期人物摄影作品为赏析,不难看出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摄影作品中出现的民族人物栩栩如生,倾注了摄影家强烈的情感色彩和精神追求,似西洋油画般的人物摄影作品恰恰是给我们一个民族的记忆、一个区域的文化、一种诗性的视觉。作品人物充满着对生命的激情与热爱,张张画面或纯净或狂野,处处飘散着浓郁的西北气息,每每显现出独特艺术与现实生活和谐统一的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襁褓里的藏族女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挤牛奶的藏族姑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作品中的女性不禁让人想到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你那粉红的笑脸像个红太阳,你那动人美丽的眼睛就像夜晚明媚的月亮"。影像中的女人没有优雅婉约,却多姿多彩,千娇百媚以自然光线下拍摄的《餐厅里的维族女服务员》清新美艳,那份东方神韵,宛如古典的的雪莲花开放天山深处。《节庆上的藏族姑娘》人物虽说背影侧脸,但瀑布似的发辫,具有和谐甜美的韵味,绿衣白色毡帽更衬托出姑娘如春天般的青春活力。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下,人物的肌肤散发着高原特有红色。绛红色的衣着、头巾、皮帽烘托出粗狂的热情,原始的美感如《土族进门三杯酒》《沉思中的藏族老人》《小阿卡》《藏族母子三人》、《烤馕的维族少女》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餐厅里的维吾尔族服务员</span></p> <p class="ql-block">  烤馕的维吾尔族女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洞房里的土族新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牛粪灶火边的藏族少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藏族妇女的发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婚礼上羞涩的藏族新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集市上的藏族妇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社火上的藏族妇女</span></p> <p class="ql-block">草原物资交流会上的藏族妇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全举先生的不少作品展现了西北民族美妙的孩童世界,浓彩重墨似油画的儿童少年肖像摄影作品,呈现出不同民族孩童的天真烂漫、阳光可爱、美丽单纯。《背麦草的小阿卡》《吹口琴的藏族儿童》《羞涩的藏族小女孩》《看法会的藏族少年》《抱羊羔的蒙古族儿童》《掀起门帘的蒙古族儿童》尤其是《送皮件的维族少年》享受那无忧无虑的淳朴生活,黑眼睛里蓄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借助摄影作品通过普通人的面部表情展现人们最平常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掀门帘的蒙古族儿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吹口琴的藏族儿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怀抱羊羔的蒙古族儿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法会的藏族少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课堂上的土族小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背麦草的小喇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送皮件的维吾尔族少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摄影作品《吸旱烟的汉族老人》表现出老人对社会、对生活所持有的淡定坦然,流露出经历人生,恬静从容的安详;《夕阳下的藏族老人》《看法会的藏族老人》《沉思中的藏族老人》人物脸庞深刻皱纹的年轮似艰苦岁月的记忆,如石雕般凝重的面部表情,凝神思索,人生的沧桑、生活的磨难,这一切都被精准的定格在时光里、画面中;《婚礼上的活佛》以单调暗色的墙面为背景,烘染出一种沉思冥想的情调,强烈渲染场景深沉冷隽、人物神情凝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吸旱烟的汉族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沉思的藏族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  戴墨镜的藏族老汉</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藏族老人</p> <p class="ql-block">看法会的藏族老人</p> <p class="ql-block">婚礼上的活佛</p> <p class="ql-block">  戈壁滩上的放羊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摄影家作品中另一鲜明主题表现人类的爱。作品《小憩时的父女》《法会上的母子俩》《土族母子》《藏族男子怀中熟睡的孩童》《藏族母子三人》是一种尘世间无怨无悔的爱和投入,是一次次生命温柔的抚慰,是人性自然的流露和表白。人物从不会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穷其一生努力只为了生命的延续,生活和日子的和顺,这普通并不等于庸俗,是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命本真。</span></p> <p class="ql-block">小憩时的父女</p> <p class="ql-block">法会上的母子俩</p> <p class="ql-block">熟睡的藏族孩童</p> <p class="ql-block">土族母子</p> <p class="ql-block">藏族母子三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摄影作品的主体对象是西部的儿女、草原之子,画面中的灰墙、蓝天、白云,人物的一袭披红,红白蓝色调的穿插、搭配,人物衣袖边花朵的装饰,让人联想民族原始崇拜的图腾等很好的烘托出西部特有的风情,这种令人心醉的效果渲染使整个作品画面沉浸在恬静迷人,充满温馨的氛围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全举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人物艺术摄影奇葩,虽历经三十余载,并没有随光阴的打磨而凋谢。作品看似平淡无奇,在朴素之中饱含着炽热的情感,人物摄影特写避免华而不实,观赏者常常被作品中的人物深深吸引和感染。这些影像作品之所以让人心灵碰撞,产生情感共鸣正是摄影家真情写实的魅力、彰显众生情愫的匠心所在。奋发不息,艺无止境,纵使时光荏苒,流年似水,他的作品还将一如既往闪烁着岁月的辉煌、人生的精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全举,北京大学毕业,日本金泽大学留学。曾经担任青海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创会主席,中国西部摄影联盟副主席,《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专刊编委会副主任、主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6年连续四次在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上举办了《天上黄河》,《天上长江》个人摄影展,被誉为“ 江河源空中摄影第一人 ”。摄影作品《甘德黄河》获得首届三江源国际摄影节银奖并收入2007年《中国摄影年鉴》。2010年策划的《CPL领军人物个人作品》获得三江源国际摄影节“丹噶尔”杯主题摄影展奖。2010年10月在北京民族宫举办了《秘境黄南--年都乎村的“ 於菟 ”舞祭》个人影展。2012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一一车轮上的风景》图片专题入选C P L城市摄影联盟中国10座城市十位摄影协会主席作品展,同年参加第12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展。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特种邮票的摄影者。 《跟着摄影师看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六集电视纪录片在央视摄影频道播出。主要亊迹在《青海日报》、《人民网》、《中国网》上刊登。摄影作品收入《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年鉴》、《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知名摄影家档案网》等报刊网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8年当选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手,2012年入选中国体育“ 中国体育杰出摄影家” ,2020年被聘为“ 中华环保志愿者公益形象大使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