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爱”十九世纪欧洲经典艺术展

溜溜奶奶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永恒的爱”十九世纪欧洲经典艺术展在海派艺术馆推出,这是一次艺术珍品云集的大展,展览有数十件十九世纪欧洲经典雕塑、绘画、家具艺术品,来自多位艺术大师的杰作。而且上海海派艺术馆策展方作了精心的布展,根据不同内容展品用欧洲古典罗马柱、天顶画等建筑作背景,让我们收获沉浸式艺术观展体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维纳斯与小天使》菲利普·普瓦特万 约1851—1855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女神维纳斯在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她是罗马创建者的继承人涅阿斯的母亲,因掌管“美丽”和“魅力”而被众神认可。这令赫拉(女性保护神和婚姻女神)以及雅典娜(战争和智慧女神)十分嫉妒。人们相信,她代表了优雅、愉悦、爱以及生育力。这座雕像中的维纳斯站姿,形态活泼,身旁是象征爱情的小天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罗马修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尊雕像是乔万尼·安东尼奥·拉布斯(1806—1857年)所作。被誉为“雕塑界的蒙娜丽莎”。人们被她的美丽所折服,修女的面容很安祥、平静,大理石雕成的头巾呈现出柔软的质地,令人惊叹,是最为吸引人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戴面纱的女人》 朱塞佩·克罗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朱塞佩·克罗夫是意大利雕塑家,曾受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他不断精进大理石雕刻技艺,孜孜不倦,追求古典主义之美。这尊雕塑头像即有一种古典之美,其惟妙惟肖,让我产生一种女人真实戴着透明面纱的感觉,冰冷坚硬的大理石变得轻柔,真绝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春天寓意雕塑》卡尔·约翰·斯坦豪赛尔 德国 1852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爱神吻醒普塞克》爱德华·安布罗斯 爱尔兰 1849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东方少女全身像 古格里莫·巴尔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个少女叫雅亿,“雅亿”在希伯来文中的意思是“山羊”,出自《圣经·士师记》。雅亿是帮助以色列人击败迦南王耶宾的大功臣,当迦南大将西西拉撤军逃跑时,他躲进雅亿的帐篷。由于当时男人不能进入女人的帐篷,因此不会有人想到那里搜寻西西拉。雅亿为示热情,降低他的警觉,用自己的奶来款待他。当他睡着了,雅亿悄悄地到他身旁,用锤子把帐篷的楔子钉进他的太阳穴,将他杀死。以色列人军心大振,一举灭掉迦南王,为这一地方带来四十年的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雕塑我们看到女子勇敢而有智慧,从背后我们看到她的手臂圆润有力,左手紧握着帐篷楔藏在长长的披肩里。衣物披肩质地轻柔垂裹着女子丰满的身体,裙子料子有花纹,那织物下端还有流苏,表现得栩栩如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静静地聆听志愿者讲解雕塑的欣赏,背后的故事,非常精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白天和夜晚寓意雕塑》玛蒂兰·莫罗 法国 约1855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用头巾遮光的应该是代表白天吧。S形造型反映出女子柔美的身体曲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未婚妻》让·巴普蒂斯特·卡尔波 法国 1869—1874年 粘土焙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卡尔波夫人艾美丽·德·蒙福尔的半身像,他们于1869年结婚。她比卡尔波小20岁,出身贵族,是法国准将卢森堡宫的馆长的女儿。1867年他们相识在拿破仑三世举办的舞会上,至此年轻的女孩成为了出身低微、追求完美的雕塑家心中的偶像,两年后的1869年在马德莲教堂举行婚礼,两人的证婚人是小仲马和查尔斯·加尼埃(巴黎歌剧院的设计师),婚礼向所有巴黎人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被爱情沐浴的雕塑家充满激情,为他心爱的人制作了活灵活现的半身像,半身像饰有象征婚姻的橘子花枝。她的爱人摆出轻微不对称姿态,显得温文尔雅,恬静秀美。这座半身像记录了艾美丽一瞬间的幸福表情,以及内心深处的不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渔童》 让·巴普蒂斯特·卡尔波 法国 青铜 约1870—1875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件作品记录了卡尔波在那不勒斯的街上观察到到的情景,一名年轻的小男孩赤裸着身体蹲在地上,戴着渔民帽,手里拿着一个贝壳贴近耳边,听着贝壳里的回声,他面露微笑,而后准备起身奔跑,卡尔波对人物富有弹性的肌肉,浓密的卷发和迷人的微笑给予了高度关注。从主体选择以及运用写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来看,他在美术学院学习中已大有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年轻女人半身像》 让·巴普蒂斯特 法国 1869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子和他的爱犬尼禄》让·巴普蒂斯特·卡尔波 法国 1865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L女士》 让·巴普蒂斯特·卡尔波 法国 1869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年轻的牧羊人》 安东尼奥·博尔托内 意大利 约187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牧羊少年很开心,好像一手拉着羊在剪羊毛,人物表情、头巾、衣服、羊,作品表现得很生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高原玛丽》 本杰明·爱德华·斯彭斯 英国约 约187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尊年轻女子雕像呈站立姿态,头微微下垂,其身着紧身长裙,外披罩头纱巾,左手攥住纱巾,右手拿着一本《圣经》。这本《圣经》很可能是其情人罗伯特·彭斯去世前不久,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送给她的《圣经》复制本。雕像左脚一侧有一团刺绣,这是苏格兰的象征。雕塑底座刻有拉丁文铭文,记录着作者的姓名,以及创作的时间和地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东方女人半身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理石上雕刻的披肩流苏如此逼真,似乎风一吹,流苏就会随风飘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东方女人半身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理石雕塑的人物项链及头饰还镶嵌着绿宝石,作品精致美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女画像》 弗朗西斯科·海耶斯 意大利 185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安德雷·维尔·格兹小姐》 弗雷德里克·海涅 法国 1904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花卉女神,春天和爱的寓意画》埃米尔·皮尔亁圣·科特琳娜 法国 19世纪后四分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亚平宁牧羊人》 路易·科奥波德·罗伯特 意大利 1825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对话》亨利·埃玛纽埃尔·菲利克斯·非利波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悲伤的女人》欧仁·路易·舍弗罗 法国 1885年前 描绘了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后引起的创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圣女热纳维耶芙援救被围困的巴黎》保罗·菲利克斯·加利 法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哥伦布向天主教君主们敬献新大陆宝藏》埃玛纽尔·高特列波·洛兹 法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品反映的是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二世和王后伊莎贝拉一世站在一处平台上,周围簇拥着王子胡安,塞维利亚主教(后来任海军和殖民部长)以及西班牙的名流显贵们,接见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的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幅油画尺幅很大约占大半面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幅油画的画框也是件艺术品,雕刻精致华美,画框四角装饰着代表天地四方(即非洲、美洲、亚洲、欧)的人物头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年轻女孩画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浴女》 安德烈·特列布歇 法国 1923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对烛台“白天和夜晚” 加里埃·贝勒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一对烛台造型优雅、精致、柔美,人物的服饰借鉴了古罗马艺术风格,和蔼亲切的姿态和着重对细节的表现体现文艺复兴艺术风格的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爷爷的喜悦》 多纳托·巴卡格科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人劳作之余,抱着小孙孙,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小孙子摸爷爷的胡子玩,一副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看老人戴的帽子及短打衣着,胳膀和腿肌肉结实,是渔民还是干其它活?总之是一劳苦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保罗和维尔吉妮》玛蒂兰·莫罗 法国 188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童年莫扎特》路易·恩斯特·巴利亚斯 法国 约1883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姐姐》雷蒙多·佩雷德 意大利 大理石 1881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品生动,姐姐抱着弟弟喂吃的,是奶糕吗?用嘴吹吹不要烫着弟弟,好温暖!是非常有生活气息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气势恢宏的“青铜花盆”是比利时艺术家皮埃尔·阿方斯·伯格特1883年在安特卫普完成的大型青铜盆饰《仙女座》。两年后的1885年,这件作品在安特卫普美术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这件大型青铜盆饰置于八角底座上,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英雄珀尔修斯战胜海怪,营救埃塞俄比亚公主安德罗美亚的故事。盆饰生动地塑造了狰狞粗糙的海怪、美丽柔软的女孩以及勇敢无畏的英雄的形象,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引人入胜,体现了造型赋神的高超技艺。作品高240厘米,仅八角底座就高95厘米,令人惊叹。这件作品也是皮埃尔·阿方斯·伯格特最重要的作品,从体量、形体和制作工艺来看,均可算是1880年后比利时雕塑复兴的杰出代表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春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年轻男孩和他的爱犬》恩里科·巴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多西亚》 奥古斯特·罗丹 法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奥古斯特·罗丹是传统雕塑艺术集大成者,现代雕塑艺术开创者,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欧洲雕塑家之一,展览一期为我们呈现他的雕塑《多西亚》《少女胸像》经典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少女胸像》 奥古斯特·罗丹 法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首饰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形制巨大的“珐琅盒子”则是出自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珐琅画师查尔斯·勒贝克之手。这件创作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大型珐琅首饰盒,高28.5厘米、长56厘米、深42.5厘米,底面呈长八角形,上端开口,盒盖边缘呈圆弧形,四足呈陀螺形;形制之大,极具独创性,装饰品质卓越,制作精良,是十九世纪画珐琅技术复兴的杰出见证之一,珐琅画师查尔斯·勒贝克也因此成为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件非凡之作是赞助人阿尔弗雷德·莫里森向艺术家查尔斯·勒贝克特别定制的一件私人物品,见证了他对妻子玛贝尔·莫里森一生的爱慕与眷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科学艺术造型分体衣柜 布理·唐克雷 1884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蜡胡桃木、杨木和松木、铜镀银、彩绘玻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后文艺复兴风格双体柜 马扎洛斯—里巴耶公司 法国 约1867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漆梨木、橡木、桃花心木、青金石</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镶嵌象牙四门柜 查尔斯·亨辛格 德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阶梯式书桌 查理·吉约姆·迪埃勒 德国 约1867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然橡木、电镀工艺、铜镀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意大利镶玉石收藏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橡木、乌木、玉石、铜镀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世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侧面镶玉石的纹饰,细部观赏到逼真精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另一侧面花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双体柜 胡桃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柜子上有非常多的雕刻,所有雕刻都出自历史记录和小说书籍中的人物、战争的场面。两侧还有一些希腊神话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个柜子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打开方式,雕刻家非常有创意地把把手设计成了雕刻中的“舌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感谢海派艺术馆、罗丹艺术中心(中国馆)举办的十九世纪欧洲经典艺术大展——“永恒的爱”,展品质量高,布展考究,让我们在具有江南风韵的青砖黛瓦间,仿佛步入欧洲华丽恢宏的殿堂,享受了一场艺术大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