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纪念塔遗址

旅游诗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百年风云祭伟人,石塔摧损根基存。</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流血宪政垂不朽,青史永铭民主魂。</font></b></div></b></h1> 宋教仁纪念塔遗址现位于北京动物园内西侧、鬯春堂后面。<br> 宋教仁(1882—1913)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家。湖南省桃源县人。 宋教仁于1904年与黄兴创建了反清组织“华兴会”;1905年在日本协助孙中山创建“同盟会”;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法制院院长;1912年3月,出任北京民国政府农林部总长。1912年7月,因袁世凯专制独裁的面目日益暴露,宋教仁辞职。他经孙中山同意,以同盟会为主,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等共同组建“国民党”,以便同袁世凯相抗衡,拟实行议会民主制度。 1912年8月25日,国民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孙中山被选为国民党理事长,黄兴任副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接着宋教仁率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取得议会多数席位,于是有资格以多数党领袖身份出任内阁总理。他开始在各地发表演讲,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反对独裁。因此他被袁世凯视为眼中钉。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从上海准备返回北京时遇刺。于22日凌晨4时溘然去世,终年31岁。<br> 1912年3月30日,宋教仁出任农林部总长,4月初来北京就职后,就居住在归农林部管辖的“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内的鬯春堂。1916年秋,在“农事试验场”鬯春堂后面,建起了“宋教仁纪念塔”。塔形采用古希腊方尖碑的形式,塔身用艾叶青石,高约2米,并刻有“宋教仁纪念塔”六字。 “文革”时,纪念塔被毁,仅两层高约20厘米的混凝土基座残存。2009年11月,一方描刻着金字的“宋教仁纪念塔遗址”碑石又修建于此。<br> (2013年8月摄于北京动物园)<br><br> 宋教仁像(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