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距离产生美

饶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距离产生美”是一种常见的经验之谈,它的含义是指人们在欣赏或体验某一事物时,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这一观点在美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探讨。本文将从美学角度,结合摄影艺术和案例,对“距离产生美”这一现象进行简略分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1.这张照片,就是近距离拍摄的。虽然细节清晰生动,却淡化了梅花一枝和一树的关系,艺术氛围和气场不够,直接把主体的注意力带到过于单调的梅花细部,从而限制了观者的艺术想像力。当然这种局部特写,对欣赏梅花的微观结构也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我们在此是侧重谈距离的审美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2.</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2是对同一拍摄对象而言,如果我们加大拍摄距离,我们的视角和景深就会随之扩大,在拍摄环境不变的条件下,作品的艺术效果就会明显不同。请对比这两件作品(图1和图2),显然图2的艺术效果较好地体现了细节和整体的平衡,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从而诠释了探究“距离产生美”这一问题的美学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3.</p> <p class="ql-block">一、距离产生美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在现实生活中,距离产生美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观赏风景时,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使景色更显壮丽;欣赏艺术品时,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更好地领略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让关系更加和谐。这些现象都表明,“距离产生美”是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观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美学角度下的距离感</p><p class="ql-block"> 从美学角度来看,距离感指的是审美主体在欣赏或体验某一事物时,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使得审美主体能够更加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让审美主体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美感,从而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5.</p> <p class="ql-block">图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距离美感的形成机制</p><p class="ql-block"> 距离美感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让审美主体更好地专注于对象本身,而不是被其他因素干扰。其次,适当的距离能够使审美主体产生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强对美的感受力。此外,距离还能让审美主体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是美感产生的源泉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7.</p> <p class="ql-block">图8.</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主客体之间一定的艺术距离,其实质是“一定的模糊性”。作品中一定的模糊性,能使受众的想像力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作品有更强的情感张力和艺术感染力,更深的内涵和魅力。例如作品图3~图9,就是基于图2的后期制作,每个面向的艺术效果各具特色。作品如图10~图12也体现了“一定模糊性”的艺术哲思。故“距离产生美”这一观点在美学理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来欣赏和体验事物,让美感更加丰富和深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9.</p> <p class="ql-block">图10.</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美学浅谈“距离产生美”</b></p><p class="ql-block"> 作者:饶勇</p><p class="ql-block"> “距离产生美”是一种常见的经验之谈,它的含义是指人们在欣赏或体验某一事物时,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本文将从美学角度,结合摄影艺术和案例,对“距离产生美”这一现象进行简略分析。</p><p class="ql-block"> 图1.这张照片,就是近距离拍摄的。虽然细节清晰生动,却淡化了梅花一枝和一树的关系,艺术氛围和气场不够,直接把主体的注意力带到过于单调的梅花细部,从而限制了观者的艺术想像力。当然这种局部特写,对欣赏梅花的微观结构也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我们在此是侧重谈距离的审美价值。</p><p class="ql-block"> 图2是对同一拍摄对象而言,如果我们加大拍摄距离,我们的视角和景深就会随之扩大,在拍摄环境不变的条件下,作品的艺术效果就会明显不同。请对比这两件作品(图1和图2),显然图2的艺术效果较好地体现了细节和整体的平衡,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从而诠释了探究“距离产生美”这一问题的美学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距离产生美的现象</b></p><p class="ql-block"> 在现实生活中,距离产生美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观赏风景时,保持一定的距离能感觉景色更显壮丽;欣赏艺术品时,保持一定的距离能更好地领略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让关系更加和谐。这些现象都表明,“距离产生美”是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观点。</p><p class="ql-block"><b>二、美学角度下的距离感</b></p><p class="ql-block"> 从美学角度来看,距离感指的是审美主体在欣赏或体验某一事物时,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使得审美主体能够更加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让审美主体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美感,从而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p><p class="ql-block"><b>三、距离美感的形成机制</b></p><p class="ql-block"> 距离美感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让审美主体更好地专注于对象本身,而不是被其他因素干扰。其次,适当的距离能够使审美主体产生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强对美的感受力。此外,距离还能让审美主体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是美感产生的源泉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主客体之间一定的艺术距离,其实质是“一定的模糊性”。作品中一定的模糊性,能使受众的想像力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作品有更强的情感张力和艺术感染力,更深的内涵和魅力。例如作品图3~图9,就是基于图2的后期制作,每个面向的艺术效果各具特色。作品如图10~图12也体现了“一定模糊性”的艺术哲思。故“距离产生美”这一观点在美学理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来欣赏和体验事物,让美感更加丰富和深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1.</p> <p class="ql-block">图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