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长治襄垣

澄怀观道

<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籍在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之北,东以仙堂山、黄岩山与黎城县分界;西以石磴山和沁县相连;南以五阳山、麓台山、磨盘山、五赞山分别与潞城区、潞州区、屯留区接壤;北和武乡县为邻。总面积117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襄垣县辖9个镇,另设有1个开发区 。截至2022年末,襄垣县常住人口为26万人。</p><p class="ql-block">  襄垣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考证,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在禹时代,襄垣属冀州之域;到虞舜时,为并州之地。</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归属黎国;战国初,赵、韩、魏三家分晋,襄垣始属韩国,后归赵国,因而历史上有“古韩”之称。</p><p class="ql-block"> 战国初期,赵襄子筑城于此,故名襄垣。西汉初置县,历代未改,已有2400多年历史。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千年古县”。襄垣历代英才辈出,主要历史名人有汉初政治家张良,东晋高僧法显,明代 “三部尚书”刘龙等,其中法显是世界杰出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是中国民间西行求法第一人,比唐玄奘早230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1080年。</p><p class="ql-block"> 家父是抗战老兵,我们兄弟姐妹是在军营中长大的,这是我第二次回到祖籍。村子里有不少萧姓本家族人,和我血缘最近的亲属就是我堂哥的孙子、孙女,他俩都不在村子里,在外工作。这次是和朋友一起山西游路过长治,征得朋友的同意顺路回村看看就离开了。</p> 这是襄垣县的城隍庙,外地的游子回到故乡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城隍庙敬香。 这是襄垣县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住了一晚感觉还可以。 要了一份当地的特色菜,名字我记不得了,哈哈,老年痴呆了。 下了高速公路,现在的路况都非常好,我还和朋友们说,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啊,下了高速路很差,坑坑洼洼的颠得很厉害,结果打脸了,没想到现在公路修的这么好。 乡道,从西营镇到花果园村的路,没想到这条路现在修的这么好,第一次来时路上被矿区的重型卡车压的到处是坑,轿车底盘稍不留神就会被蹭到底板。路也没有这么直啊,我真的以为走错了路,直到看见了“花果园村”的路标才放心。 路过一片高粱地,朋友们觉得很稀奇,他们南方人从来没有见过地里长得高粱。 我的两个朋友竟然没有认出这是什么庄稼,看来有不少人都不认识啊,那我就不说了,自己去查吧。 村里建了个小广场,增添了不少健身设备。 印象中这个房子应该是我侄儿家的,新房子的后面老的窑洞式的房屋还没有拆除,上次回来时我在窑洞里住过一晚。 这是一组上次回来时拍的照片,清明节前回来的,地里庄稼还没有返青。 村里的族人告诉我,我刚出生不久父母带我回过老家,那时我还是婴儿,就住在中间那个半屋窑洞里,我妈妈是成都市里人,也是第一次来到我父亲家,闹出了不少的笑话。比如用水,村里没有水,用水要到离村里很远的地方去挑,所以用水都是要精打细算的,先要把和面用水留好,其他方面的用水都是需要算计着反复使用,直到实在不能用了才会去浇菜地。<div>  我妈不懂这些,我的尿布她就直接从缸里舀水洗了,洗完了就把水顺手倒在院子里了,我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不好意思说,直到晚上我父亲走亲戚回家时,才告诉我父亲,家父也忘了和我妈妈说这些,只好耐心的和我妈说应该怎样用水。更有意思的是家父和我妈说他们这里是不洗尿布的,尿了晒干了再用就行了,我妈急了,说尿了可以晒,拉屎咋办?我爸也不懂这些,就去问我奶奶,经过翻译告诉我妈说,拉屎了就把家里的大黄狗唤过来舔掉,然后将尿布晒干,晒干后再用手揉搓拍打将剩下的除干净,我妈听了直接笑晕过去了。</div><div> 这些生活上的细节当代人是不可理解了,过去生活真的很艰难的。</div> 我第一次回去的时候,族人和我说,这些窑洞有的是明清时期的,现在都没人住了。 这是我侄儿家的窑洞,我和儿子在这里住过一晚。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一次回去时看到的族谱,嘉庆丁丑年(1817年)修订的,据收藏的族人说,这种纸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了。族谱的修订在过去非常重视,族谱一定是要有三套以上才行,每一套的抄写都是当地有名望的文人执笔,且不能是一个人,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将不应该列入族谱的人写入。</p><p class="ql-block"> 我在村里的族群中辈分还算比较高的,又是远道而来,提出想看看族谱,还是亲眼看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