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木耳圪贝</p><p class="ql-block">传说商汤丞相伊尹祈雨时在晋城中暑病危,当地官员要求百姓分别送绿豆凉粉、炒木耳以及生鸡蛋给丞相解暑治病,不料中途赶路匆忙,把鸡蛋打破洒到刚制作好的这些食材上面,见到丞相后,百姓送上解署食物,丞相身边官员拿去蒸笼加热,送给丞相食用,丞相食用后身体康复,问起此药何物制作,清香可口,当地官员便把鸡蛋打破洒到刚制作好的绿豆粉和木耳上面如实告诉,丞相大喜,亲自制作此菜分发中暑士兵,并命名“木耳圪贝” ,后来,此菜作为晋城宴席“晋城十大碗”的头道莱,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糊卜肉</p><p class="ql-block">清朝年间,泽州府东沟镇有一家姓胡的有钱人,他非常孝顺他母亲。在母亲过寿的时候,就请了一个姓ト“大师傅” ,在家里给她做菜,做莱过程中一不留神就把肉烧糊了,因为肉烧的时间长了,颜色也发了红了,急忙就把肉放到碗里上了蒸锅,蒸后上了桌。老太太吃了说:“这道莱入口即化,而且肥而不腻,叫什么菜?”这个姓卜的大师傅急中生智的说:“嗯哟!“今儿个”您是老寿星,您家姓胡,请了我这个大师傅姓卜,那咱就叫它糊卜肉吧”,后来这道莱就在当地出了名,流传下来就叫糊卜肉。</p> <p class="ql-block">糖醋溜丸</p><p class="ql-block">太原的传统名菜糖醋丸子,全国闻名,聪明的晋城人却将这普普通通的肉丸子深化出另一种景象,丸子经过高油温的炸制后,快速倒入提前调制好的糖醋汁内,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别有一番风味。糖醋溜丸与过油肉、木耳圪背齐名被民间称为“晋城老三样”,这充分体现出一代又一代晋城人对此菜的认可和喜爱。糖醋溜丸烹饪制作工艺严格讲究,糖醋汁的制作尊重传统使用山西老陈醋和白糖调制,肉丸选料肥瘦适中,炸制金黄酥脆,成莱后丸子充分吸收汤汁,口感酥软、酸辣可口、沁人心扉。</p> <p class="ql-block">晋城过油肉</p><p class="ql-block">自明代以来一直是晋城的代表菜之一,数百年来晋城南五县城各大小饭店都以过油肉为看家莱招揽天下食客,特别是我们熟知的过油肉大米,晋城的大十字、凤台等地的饭店经营的很出名,过油肉也经常出现在老百姓红白喜事的大锅饭上,真正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过油肉最具有特点的地方是:传统的烹饪方法,配料中加入了高平地区盛产的黄梨,可以起到去腥解膩的作用。另外,晋城的过油肉和太原的过油肉有所区别,晋城过油肉是半汤半菜,而太原过油肉是干炒的。</p> <p class="ql-block">毛头丸</p><p class="ql-block">据传,夏末时,帝桀残暴无道,汤王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拥护。百姓推举汤伐桀,桀迁都于晋城垂棘山,汤王追之灭桀,正遇晋城十年久早,百姓民不聊生。荒淫无度的夏桀认为汤王大逆不道,得罪上天,便用大量黄毛丫头的头颅作为供品祭天祈雨,汤王得知后,深感气愤,可百姓祈雨心切,加之奴隶主蛊惑,用黄毛丫头祈雨行为很难改变。汤王非常痛恨夏桀残暴无道行为,便与众臣共议解决办法,善于烹饪深知五味调和的伊尹建议汤王用当地盛产的粉条和肉末、淀粉、香油等材料制作成毛在茬的丸子形状,如同黄毛丫头的头颅用来祭天祈雨,果得吉雨而被百姓拥护流传下来的一道美食。</p> <p class="ql-block">烧大葱</p><p class="ql-block">晋城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烧大葱是为招待慈禧太后急中生智烹制出来的,但经过考究,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逃亡并没有到过晋城,此故事的真假无法定论。但有另一个版本的典故较为真实,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廉颇对文官蔺相如不满,经常寻衅闹事,蔺相如则善自谦抑,相忍为国,廉颇得知蔺相如之所以每每相让。是以社稷为重,深受感动,既负荆请罪后,廉颇在自己家中宴请蔺相如,仆人忙乱中不慎将菜打翻,无法摆宴,情急之时,把放在案板上的大葱,烹制出了一道烧大葱,将相食用后拍手叫好,烧大葱因此得名,世代相传,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八饭甜饭</p><p class="ql-block">八宝饭全国各地做法不同,但晋城地区的做法却独有特色。顾名思义:八宝汇聚,添财增寿,八宝甜饭以糯米为主要原料,搭配当地盛产高平黄梨、核桃、红枣,以及葡萄干、花生、冰糖等食材,最后再放上“一圪几”玫瑰酱和桔饼,让晋城的八宝饭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八宝甜饭经常出现在人们婚庆典礼和宴请的餐桌上,给新人送上了甜蜜的祝福,也表达了晋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p> <p class="ql-block">泽州酱肉</p><p class="ql-block">北宋年间,理学奠基人程颢担任晋城县令在乡绅家做客,乡绅设宴款待县令,并安排三个儿子表演举脚功夫,此时管家拖的伙夫来向乡绅禀报,说伙夫制作大肉时不慎掉进酱缸,浪费了食物,要求严惩,善良的伙夫不甚言谈,有口难辦,只好求县令主持公道。程颢听后,让伙夫将掉进酱缸大肉置蒸笼内蒸之而后上座,伙夫照做上座,此时酱肉颜色鲜美,飘香扑鼻, 肉质酥烂。程频就此讲到:肉本无过,酱缸浸之,改变做法。 味更鲜美。 而晋城百姓,重武轻文,不喜儒术,文化极其落后焉!乡绅听后,深知县令良苦用心,立即让三个儿子给县令磕头拜师求学问。 由此泽州文风鼎盛人才辈出,酱五花肉成为一道名莱广为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