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终,央视还是忌惮舆论的巨大压力,黄绮珊“被”缺席预定的元宵晚会。</p><p class="ql-block"> 从大年初一凌晨,黄绮珊春晚献唱《难忘今宵》,时至今日,直接关于龙年春晚水平和收视率的报道少见网端,滔天巨浪都扑向了黄绮珊。其中虽有包容、开放的正面和肯定的言论,比如她的勇气和努力,台上的自信和气场,对经典大胆的尝试和突破,以及出色的唱功和舞台表现,但这些言论更像是舆情引导和公关,更多的是质疑、嘲讽、抨击甚至是谩骂。矛头不仅是只对黄绮珊,相当一部分指向了央视春晚导演组的审美和水准,他们可能才是这场“事故”的罪魁祸首。</p><p class="ql-block"> 一分为二的说,其实你如果不看画面,单听声音,黄绮珊的嗓音和后面的周琛差别不大,她的唱功还是很足的。依她的颜值,在春晚这样的舞台上,最后两个节目都有她的身影,也绝非无缘无故。但无奈,这是个看脸的时代,尤其对春晚献唱的女歌手。长相差不是她的错,遗憾的是她非但不貌美如花,还台风怪诞迥异,大嘴耸肩、摇头晃脑、左顾右盼,给人的第一感觉,这就不是一个“庄重”的女人,和春晚的主色调严重不搭。当然对于黄绮珊翻唱《难忘今宵》这首经典来说,观众更多的是先入为主了李谷一的大方、稳重,才后天容不下黄绮珊的张扬和轻浮。</p><p class="ql-block">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都是有其独特背景、特色、内涵和为人们接受、喜欢、欣赏的风格。《难忘今宵》从84年作为春晚压轴四十年不是无缘无故的,既有对过往岁月静好的不舍和眷恋,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盼望,更蕴含着对节日团聚和亲情、友情及家国情怀的特殊情愫,要的是真挚、细腻和发自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倾诉,这才是这首歌想要展现的意境和表达的效果,也是这首歌曲“根”和“魂”。但如果你用粗狂、张扬、随意、激昂的演唱风格来演绎,这就相当于交响乐团里响起了唢呐,芭蕾舞中来了个扭秧歌的,不是不好,是画风不搭、主题不兼容。</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说过,繁荣文艺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对经典还是要怀着敬畏、不可亵渎的心态去对待,不要背离创作者的初衷,试图把人们心中固有的美好打破,否则就背离了“双百方针”的意义。经典之所以能传颂、传唱、传阅百年乃至千年以上,都与其特殊的存在形式、方式密不可分。不是任何歌曲都可以翻唱的,也不是任何电影都可以翻拍的,如果你不知深浅,不掂量轻重,一厢情愿的去触碰一些带有政治性、时代性、特殊性的经典、敏感作品,去颠覆人们心中那些固有的美好、正义、英雄形象,不仅会贻笑大方,还会受到口诛笔伐,甚至身败名裂。87版《红楼梦》现在仍然挂在各大网络平台显眼位置,被不断播放,你见过电影版《红楼梦》的踪迹吗? </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已经不是黄绮珊第一次“挑战”李谷一了。她当年刚出道,在东方卫视的一档李谷一任评委的节目中,就初生牛犊不怕虎,当面大胆“篡改”了同样是李老师的成名作《小花》,她激情澎湃、声嘶力竭的唱完,直接把那个能说会道、见惯大场面的主持人唱“傻”了,愣怔了好一会儿说不出一句话,尴尬的急忙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抛给了同样不知所措的李谷一。李老师是见惯了大场面,也是真宽厚、仁慈。面对着手足无措的黄绮珊,极尽夸奖之能事,点评她“音域宽、唱功好”等优点,没说她一句不是,还检讨自己“找哥”的旋律保守,来呼应主持人说黄绮珊“找哥”找到了纽约。末了,还话里话外善意的提醒黄绮珊:“你将来不要唱我的歌曲,你多唱你自己的作品更好。”</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是给足了黄绮珊面子,但她的善良和包容不如一针见血,没有唤醒黄绮珊那颗不自量力的心。东方卫视的是小舞台,我们权当那次翻唱是对美好旋律的践踏,但这次是春晚,她是把娇嫩的花朵揉烂了、把无暇美玉砸碎了给亿万中国人看,事情闹大了。</p><p class="ql-block"> 临了我突然想到,依黄绮珊的胆量,她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翻唱《国歌》,但依她的风格,可以去试试《国际歌》,说不定会一鸣惊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