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最美乡村——篁岭

大家乐 谢绝送花

<b>篁岭 </b>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是婺源具有独特风格的徽派古村落之一。"地无三尺平"的独特地貌曾因"晒秋"闻名遐迩,成就了数百年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隐居生活。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排布,千棵珍奇古树环绕,万亩梯田簇拥,村民敬仰天地,形成了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生态环境与独特的民俗文化。 2014年5月15日,婺源篁岭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初,在文化部“美丽中国行•共圆中国梦——寻找最美中国符号”活动中,篁岭古村以其独特的“晒秋景观”成功入选“最美中国符号”。2019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篁岭村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div>2023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长江主题10条国家级旅游线路中,篁岭被列入“乡村振兴之旅”线路。它甚至还发起数届国际旅游名村村长峰会,与法国、荷兰等国的名村同台对话。<br></div><div>2023年当地时间10月19日,第25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开幕,会上公布2023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江西篁岭村名列其中。</div> <p class="ql-block">篁岭原是一座山的名字。因为山上产一种叫做“篁竹”的竹子,所以得名。据清朝道光年间的《婺源县志·山川》中的记载:“此地古名篁里。篁岭,县东九十里,高百仞。其地多篁竹,大者径尺,故名篁岭”。<br data-filtered="filtered"></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4日,由辽宁省葫芦岛市老年大学摄影班教师王建华带领的釆风团来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来到簧岭景区,要坐缆车上去,几分钟后就到了簧岭。下了缆车,迎面看到的是一个亭式牌坊,上书:“天开簧岭”,两边对联:“平阳硕德传千古;石耳清风贯九州”。路旁有高大葱茏的樟树和茂密的竹子,这也是为什么这里叫“簧岭”的缘故吧。</p> 走在这条石头铺就的古街上,两边的食肆卖着美食,香气扑鼻。在村口有一座婺源民俗文化展览馆(曹氏宗祠)很显眼。<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曹氏宗祠</b> <div>  篁岭古村,建村于明代中叶,据《曹氏家谱》抄本载:宣德间(1426~1435),大鳙曹公文侃到篁岭,见“此地险要,遂迁居焉”。<div>曹文侃为篁岭建村始祖。迁居篁岭的曹氏宗族起初与晓鳙村的曹氏宗族共宗共祠,村中宗族事务仍由晓鳙曹氏宗族统一管理。大约在明代后期,村人曹玒捐资,牵头创立篁岭曹氏宗祠,制定了宗祠及宗族管理的各项制度、礼仪,并给宗祠捐田,作为宗祠维护经费,篁岭曹氏宗族从此自立门户。这标志着篁岭曹氏从此走上了自主发展之路。该祠于2012年大规模重修,祠堂内现有婺源民俗展览。</div></div> <b>天街</b> <p class="ql-block">篁岭所在的石耳山,地质灾害频发,曾多次发生滑坡事件。篁岭村孤悬山顶,100多幢民居依山累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徽州村落,曾因地质灾害,房屋倒塌,村庄空心化等问题一度濒临衰落和消亡。为尽快抢救和保护篁岭村这一宝贵的民俗村落资源,2009年,经县镇政府决定,引入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山下建篁岭新村,搬迁安置山上村民。同时,将一百多栋原址民居改造成精品度假酒店民宿和商铺。又收购散落民间的20多栋徽派古建筑在篁岭村进行异地保护重建,打造了商业一条街——天街。如今,篁岭古村已破茧化蝶,一个濒临破败的古村,重新焕发出生机!</p> <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 <p class="ql-block">从天街开始,分路上山。沿山而上,家家户户的墙上吊着辣椒串和玉米,门口的阳台上,用晒匾装的辣椒与豆子、玉米、豆角等等。从上俯瞰,一圈圈五颜六色的晒匾装点着层层房屋,十分养眼,真是大开眼界!游人们纷纷挤进阳台和看台拍照留念。这就是视觉震撼的一幅幅《簧岭晒秋图》!</p> <p class="ql-block">篁岭村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现存100多栋明清古建,是研究徽派古建遗存的重要样本。篁岭的整个村子坐落在石耳山脉的高山之上。被称为“挂”在山崖上的村庄。这些房屋都是用青石、木料和黏土建造的,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却经历风雨无数,依然坚固耐用。</p> 篁岭被誉为“梯云人家”。篁岭的民居建筑特色鲜明,白墙黛瓦,飞檐翘角,错落有致。 <b>篁岭六顺堂</b> 六顺堂 原身为曹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馆内将婺源境内的婚俗、祭祀、民规村俗等进行梳理和原物展示,飘盈着千年古樟的氤氲香气,堪称“活着的古徽州”。 <p class="ql-block">六顺堂门额上嵌有三个字:</p><p class="ql-block">第一个字:上人下主,人主即是君,</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字:见父母,父母是双亲,</p><p class="ql-block">第三个字:先生就是老师, 合起来就是:”君亲师“。这三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君亲师。君亲师是中国儒家祭祀的对象,大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 等民间祭祀的综合,是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p> 篁岭古村,建筑风格独特,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包括庙宇、祠堂、民居等,这是篁岭村的一大特色。而且,这些建筑都保存完好,展示了明清时期的江南古村风貌,被誉为“活化石”。<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因为山区地形的限制,篁岭古村的民居,多以二层楼建筑为主,通常一楼为客堂,现在多改为门面,二楼为居住区。 提到江湾镇的篁岭,人们自然会想到这里的梯田花海,晒秋等让人心旷神怡美景。另外,还有一处景观让人留恋,就是竹虚厅的木雕精品艺术。 <b>竹虚厅</b> 篁岭天街中心地带的竹虚厅,原主人是曹元功,他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授职湖广兴山县知县。该厅最显著的特色,是临街一面全部为木雕,其木雕艺术,细腻精美,玲珑剔透,层次分明,栩栩如生,简直就是一座木雕艺术的宝库。图案精美繁复,极尽奢华,令人叹为观止。 婺源篁岭竹虚厅门楣精湛的木雕。 <p class="ql-block">门面上的6方木雕图案,左上是“赵子龙救阿斗”,左下是“关公送嫂”,中上为“九代同堂”,中下为“文王访贤”,右上是“周文王打猎”,右下是“状元及第”。四根木柱上的梁撑为木雕主题,从右到左,依次是福、禄、禧、寿。门罩上裂纹还有梅花和竹子的雕刻,意为“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竹子又代表竹报平安、步步高升、节节高之意。</p> 左上“赵子龙救阿斗”,左下“关公送嫂”, 中上“九代同堂” 中下“文王访贤” 右上“周文王打猎”,右下“状元及第”。 <b>竹虚厅</b> <b>众屋</b> 众屋建于清代晚期。建筑面积306平方米。“众屋”,也叫“厅屋”,是村里族群开会议事的地方。全屋分正堂和客馆两部分。正堂由前堂、中堂和后堂三部分构成,三间三层,后堂有四层,特别高大。大门为石库门,大门和仪门之间的上方是卷棚。 <b>愛国墙</b> “中国地图”,是由粉墙斑驳脱落而形成,因形状酷似中国地图,成为天街上的一个亮点。 <b>五桂堂</b> <p class="ql-block">五桂堂是篁岭人的祖宅,大户人家。总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原主人为曹延启,是清乾隆年间宰相曹文埴的父亲。堂名寄托了其对子孙的祈望,屋内木雕大气而精致,由于行善积德,最终获得丰厚回报,五桂堂寓意着“五子登科”“蟾宫折桂”的美好愿望。</p> 篁岭自明代中叶建村以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造风格。村庄构造极其讲究,“桥、井、巷”错落分布,共有“三桥六井九巷”,九条巷弄从主街延绵而出通往村落各处。走在天街之外的九巷,往往能看到别样的美。 <b>古村老街小巷</b> 沿着青石小道走进古村,寻觅古村的那份宁静。青瓦、残墙掩盖不了古村昔日的风华,反而经岁月的洗礼,更添韵味。 <b>担水巷</b> 担水巷位于篁岭古村的最高点,以前篁岭古村的人们生活用水,需要从古村下面水口林水池担水上山,故名担水巷。在担水巷可以俯瞰到整个篁岭古村和与古村相望的层层梯田,能体会到篁岭不一样的风景。 挨挨挤挤地挂在山崖边上的房屋。 篁岭古村所在的山坡,从下往上逐渐变陡,上下落差近百米,被称为“江南的布达拉宫”。民居从古木参天的水口往上,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可谓“地无三尺平”。 人们用“山里人家崖上盖 梯田花海云中现”来形容篁岭是“挂”在山崖上的村庄。 <b>许小美的丝丝情意</b> <b>许小美的丝丝情意</b> <b>花溪水街</b> 花溪水街是篁岭景区除古村天街外,又一条商业娱乐街。 营造出的水雾弥漫在水口上,水街高低错落布置,街道两边有酒吧、咖啡厅、甜品店、茶舍、香道馆等各类休闲庭院店铺,形态各异的小石桥。水街上,烟雾缭绕,流水潺潺,小桥流水的美景让人心醉! <b>神奇“悬空土屋" 惊现篁岭古村</b> 在花溪水街底部与水口林的交汇处,一座“悬浮”在空中土墙屋吸引了我。 <b>悬浮土屋</b> <b>水口古树、水车、悬浮土屋。</b> 悬浮土屋分上下两部份,十分独特。房子的上部和底部用泥土建造而成,整个房屋的中间部位都是空的,四面墙体被拦腰截断,屋顶和底部被彻彻底底地分隔开来。按理说,这样的房屋是一定会倒塌的,可是在这里,悬空的屋顶,就这么好好地悬挂在高处,完全没有倒塌的迹象,特别稳固。 为什么被拦腰截断的房子不倒塌呢? 神奇悬浮土墙房屋惊现篁岭古村 走进屋内, 发现其中的一面墙上有根方形石柱连接上下墙体,支撑着悬在半空中的上半截房屋, 这面墙体上半部的一角顶靠在相邻建筑的墙体上, 这是不是也稳固了悬在半空中的上半截房屋。 当然关于篁岭悬浮屋的原理,目前没有确凿的解释。<div>尽管篁岭悬浮土屋的神秘未解之谜激起了游客的极大兴趣,但也有人对其提出质疑。有人认为这座建筑是景区运营者特意建造的,其“悬浮”原理并不是科学无法解释,而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手段达到了“悬浮”的效果。运营商们刻意将其保持神秘状态,以此吸引游客,增大人气。这些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悬浮土屋的知名度和人气。</div> 在悬浮土屋景点处看到一个简介牌:一座奇特的山区特色土墙建筑,一眼望去墙体被拦腰折断,仿佛整栋房屋神奇的悬浮在空中,让人感觉违背牛顿定律。 神奇的篁岭古村,处处彰显着奇特之处。 婺源篁岭自然条件的局限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每年夏秋交替,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春晒蕨菜、水笋;夏晒南瓜、豆角;秋晒稻谷、辣椒……,五颜六色的作物,衬托着徽派古建的粉墙黛瓦,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山居人家,对晒秋有着深厚的情感,篁岭晒秋已形成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篁岭被国家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div>篁岭晒秋——原本濒临消亡的古村落,演绎了盛况空前的绝唱。<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逐渐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b>窗前平台晒场</b> <b>晒工坊</b> <b>好柿(事)多多</b> 在篁岭,但凡山上生、地里长的,没有东西不能晒,稻谷、玉米、南瓜、豌豆、萝卜都是常见的晾晒品种。“晒秋”也不再局限于秋天,一年四季皆可晒。春晒茶叶、笋干,夏晒茄子、豆角,秋晒辣椒、菊花,冬晒熏鱼、腊肉,把村子晒得五彩斑斓。 篁岭村地处高山区,很难找到大面积的晾晒地,村民便利用自家楼房,在二楼朝外挑出一排木头横梁,将那些硕大的竹簸箕置于这些横梁上晾晒。久而久之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画——晒秋。 房前晒杆 <b>晒楼和窗前晒架</b> 数百年来,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大山交流!自然条件的局限,却也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 你在不同季节,不同角度都可以拍到满意的晒秋作品。“篁岭晒秋”不知成就了多少美术家的美梦、艺术家的美名呢! 篁岭梯田遍野的庄稼一一呈献出自己的果实,那承载着泥土深情和农民喜悦的辣椒、大豆、玉米、南瓜、稻谷陆续被收获,田里的斑斓渐渐隐去。而另一道风景在晴空下显现,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红、白、蓝、黄、绿等鲜嫩的色块。各种谷实你方晒罢我登场,展示着归仓前最骄人的风采。 晒秋大妈 篁岭晒秋的壮美景色,离不开背后默默付出的“晒秋大妈”,是她们用自己辛劳的双手,“晒”出了美丽的篁岭!“晒秋大妈”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撒下,薄雾笼罩整个山村,篁岭的美便开始变得无法言说;傍晚篁岭炊烟袅袅,人间烟火与悠悠乡愁萦绕着古村。 祖辈起,就用竹晒匾晾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年夏秋交替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春晒茶叶、蕨菜;秋晒红辣椒、稻谷、黄豆……,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画家和摄影家的创作乐园。 晒秋不但显现丰收,更是渲染一种艺术 <br data-filtered="filtered">篁岭晒秋民俗,体现了篁岭人敬畏自然,不破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理念。篁岭人利用力学原理巧妙搭建晒台、通过大屋檐完美解决晒楼敞开晾晒和挡风遮雨的矛盾,体现了因地制宜,善于用科学方法破解难题的智慧。这一科学方法的运用,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br data-filtered="filtered">篁岭晒秋民俗,通过晒秋的方式,我们可以了解篁岭建筑工艺技术的水平。通过晒秋的物品,可以掌握篁岭历史上种植、养殖业的发展情况和百姓生活状况。通过四季晒秋的不同流变,可以了解篁岭古人的时间观念。篁岭晒秋民俗,积淀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