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五泉 香火旺

由甲

<p class="ql-block">时间:2024/02/24 元宵节</p><p class="ql-block">地点:兰州 五泉山</p> <p class="ql-block">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古代历法而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说文解字》记载:“元,为始;宵,为夜。”,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名之为“元宵节”;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宋代以前,元宵节多称“元夜”、“元夕”、“上元”,而宋代以后的文献则多见“元宵”一词。</p> <p class="ql-block">  元宵节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关于它的起源说法很多,较有影响的是,源于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燃灯祭祀太一神。所以,如果从西汉时期算起,它在中国已经绵延存在了两千多年。自汉代“太初历”制定颁行后,就已将正月十五确定为重大节日。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p> <p class="ql-block">  元宵节是一元复始、大地春回之日。国人历来重首尚新,各地以“闹”为主题的活动形式多样,既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民俗活动,也有舞龙灯、踩高跷等社火表演,表达着人们祈祷丰年的意愿。节令特色食品是“元宵”,又称“汤圆”,寓意团圆、美满。</p> <p class="ql-block">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已构成春节年俗的重要内容,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到正月十五的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元宵节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在海外华人聚居区也备受重视。2008年6月,元宵节民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五泉山公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皋兰山北麓,为甘肃第一名园。五泉山公园因有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五眼泉水而得名。其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1919年至1924年,兰州近代名儒刘尔炘先生依五泉山山形地貌水系,修葺原有破败建筑,增修扩建一些廊亭殿宇,丰富一些古建筑文教功能,并撰题大量楹联,配以花木池园而成。</p> <p class="ql-block">  五泉山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有明清以来的崇庆寺、千佛阁、嘛呢寺、地藏寺、三教寺、半月亭、剑桥、中山堂等十余处古建筑共一千多间。现存最早建筑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所建,距今已有600余年。</p> <p class="ql-block">  牌坊</p><p class="ql-block"> 五泉牌坊立于山前的五泉山牌坊,为旧时入山标识,是如今的公园大门。“五泉山”三字为刘尔炘题,山名源于园内五眼泉水——惠泉、甘露泉、摸子泉、掬月泉、蒙泉。惠泉,位于西龙口,因泉水流量大,可以满足附近人民饮用灌溉,惠泽农桑,取名“惠”;甘露泉,位于清虚府,因水质甘甜,“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取名“甘露”;掬月泉,位于文昌宫东,是五泉山中月亮最先照到的一眼泉水,月在泉中,伸手可掬,故称“掬月”泉;摸子泉,位于掬月泉西,古有“摸璋生儿、摸瓦生女”之说,故称“摸子”泉;蒙泉,位于东龙口,源于《易经》卦象“山下出泉,蒙”,或取喝此水可启蒙智慧之美意。</p> <p class="ql-block">山门</p><p class="ql-block"> 山门在建园时为入园正门。原山门匾额已毁,现门额所悬“乐到名山”牌匾为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廊柱悬挂刘尔炘撰黎泉书的楹联“作雨还云,随时天趣;钟灵毓秀,他日人才”,意思是,世界风云多变,有其自然规律,希望这块“宝地”能造就一代治国为民的英才。</p> <p class="ql-block">  历经近十年修缮,五泉山古建筑群已完成太昊宫、卧佛寺、清虚府、千佛阁等9处文物建筑的本体保护修缮并通过验收,向公众恢复开放。五泉山因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泉水而得名。其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后经历代整修扩建,依山势形成了集祠堂、庙宇、园林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