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四)原创

张培舟

<p class="ql-block">1959年至1961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严重问题,加上农业连续几年遭受了大面积自然灾害,导致了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新中国面临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p> <p class="ql-block">59年下半年后,上海所有生活必须品都要凭票限量供应了,菜场也经常出现排队抢购蔬菜的现象。起先每人每天可供应5两蔬菜,可是到了60年,每人每天只能供应2两蔬菜了。但上海终归是全国重点保供的大城市,和全国各地城市、农村比较,还是有一定生活保障的。</p> <p class="ql-block">海军东海舰队除了要求后勤部组织船队捕鱼外,还在崇明建立了很大的海军农场,养殖场,从而补充各部队以及家属的生活物资供应。</p> <p class="ql-block">1961年冬,东海舰队派出所3200余人前往崇明围垦。历经6月余,围地6200余亩。翌年2月成立农场,下设5个农业队、1个机械队、1个副业队和1个渔业队。父亲经常带领后勤部的干部们下部队、农场视察工作,参加农场劳动。还要联系地方政府的各部门,协调、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解决部队物资短缺问题。</p> <p class="ql-block">这段特殊时期,我们家里有12口人,奶奶和姥姥都因农村生活困难,从老家来上海居住了。但因为她们没有上海户口,所以凭户籍人口买生活物资家里就更加短缺了。母亲算计着如何安排,每天都会带上阿姨去离家很近的三角地菜场,排队买菜和凭票供应的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姥姥来自北方,是一位河北邱县农村的裹脚老太太,姥姥慈面善目,待我们很好。听母亲说:她还是一位在抗日战争中根据地的堡垒户呢!家里经常有八路军、游击队和地方抗日政府的人员来开会、接头,还曾在鬼子扫荡时掩护过八路军伤病员。父亲母亲最初认识,也是在姥姥家,当时父亲是冀南军区四分区供给处政委,在姥姥家开筹粮筹物会时,母亲是妇救会青年干事,在工作结识的。在抗日战争极端残酷时期,这种掩护八路军、地方抗日干部和伤病员或抗日机关、组织、物资的农户被称之为堡垒户。</p> <p class="ql-block">母亲告诉我们:那时的堡垒户在政治上是绝对可靠的,能够在抗日最危险的时刻,不惜倾家荡产,不惜自身及全家人的性命,用各种方式掩护八路军伤病员、抗日机关及抗战物资,并提供立足和工作的场所以及生活必需品,这些农户犹如铜浇铁铸的堡垒般坚固。</p> <p class="ql-block">1942年,鬼子对冀南抗日根据地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扫荡,抗日战争环境非常恶劣。</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日本鬼子几乎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大扫荡,每天进行一次小扫荡,对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和地方游击队实施“铁壁合围”。</p> <p class="ql-block">姥姥家住在南香城固村庄东南头,那里离公路较近,交通也方便,隔着一条小河对面就是北香城固,在那里曾发生过著名的香城固战斗。</p><p class="ql-block">姥姥家厅堂蛮宽敞,因此经常有八路军和地方干部到家里来开会和宿夜,还时有八路军的伤病员在家里养伤。</p> <p class="ql-block">在他们抗日热情的熏陶下,才十五岁的母亲李欣(原名李新),就参加了邱县抗日政府的妇救会工作,担任妇救会青年干事。她们组织青年妇女为八路军做军衣、军鞋,缝制被服,还动员妇女,送夫送子参加八路军和抗日武装,同时还承担着八路军伤病员的看护工作。</p> <p class="ql-block">母亲接着和我们说了抗战鬼子扫荡时的故事:那是1942年的一个清晨,日本鬼子又开始“扫荡”了。母亲在睡梦中听到一阵枪响,立刻起身冲到门外,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p><p class="ql-block">这时庄东南方向的公路上尘土飞扬,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响得震耳,鬼子的汽车已开到了庄口,枪声接连不断,还隐约听到鬼子叽里呱啦的叫喊声。</p> <p class="ql-block">这时母亲突然想到,家里还有位八路军的伤员在养伤,必须立即把他给藏起来!</p><p class="ql-block">母亲飞身回屋对姥姥说:“娘!娘!鬼子来了!我们得赶快把八路军的伤员藏到地窖里去!”她们快速抬起八路军伤员就往地窖跑,刚藏好伤病员,鬼子就进村了。</p><p class="ql-block">姥姥怕母亲被鬼子抓去了,于是让她赶快从后院翻墙逃跑。</p> <p class="ql-block">那时北方的农户每家都围有土墙,有一人多高。说实在的,按平时母亲肯定是翻不过去的,但是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刻,她不知从哪来的一股劲,纵身一跃,竟然毫不费力地就翻几个过土墙,然后顺着后面的小路跑一溜烟跑走了。</p> <p class="ql-block">日本鬼子在这次“扫荡”中,血洗了村庄,他们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抓壮丁和劳工无恶不作。</p><p class="ql-block">母亲躲在庄后的一大片草垛里,不敢出声,一直到鬼子走后才回到家里,逃过了这次大难。</p> <p class="ql-block">母亲还和我们说:庄里有位堡垒户大娘,为了掩护住在她家的八路军女干部,以自己的女儿顶替八路军女干部,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活活给挑死了。</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最困难、也是最残酷的时期。</p> <p class="ql-block">姥姥为了帮助家里改善伙食,就用政府配给的玉米面给我们做玉米面饼子,她做的玉米饼中间薄外圈稍厚些,软软糯糯的,凉了还带着微甜。那时在我们的眼里,这可算的上是人间美味了,味道真好吃。如今想起来,还会觉得好吃。</p> <p class="ql-block">姥姥会帮助阿姨做饭、做家务,虽然她是北方小脚老太太,但做起家务来,还是有条有理,动作还挺麻利的。父亲工作很忙,还经常外出,根本无暇顾及到家庭,都是姥姥和母亲管理家里的大小事情。</p> <p class="ql-block">二姐芹秋说:在昆山花园路住的时候,买什么东西都是要票的,很多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女孩子都会用纱线来织袜子。</p><p class="ql-block">大姐明秋在姥姥细心指导下,也织了一双白色和一双粉色的线袜。二姐看着心里好羡慕,她心想:这线袜我一是也能织的。于是找来了四根竹制的毛线针,请教了大姐织袜的要领,就起了袜口针,开始认认真真的织起来了。但是二姐可没有大姐那样的细心和耐心,她一边织,一边漏针,等织到要分袜帮的时候,就只剩下90多针啦。不过,二姐不知如何还是把它给织好了。这袜子一头大,一头小很多,自己是没法穿了,只有小弟弟培舟还勉强套的下去。可是弟弟却嫌太硬、太怪了,也不愿意穿上“怪”袜子!(线上有浆没有洗掉)</p> <p class="ql-block">姥姥和妈妈也要求我们(除小弟弟培舟外),要自己洗衣服、轮流洗碗和扫地、拖地等。</p><p class="ql-block">姥姥是在61年回河北邱县老家了,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想念她老人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