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锻炼了我(原创)

石安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正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满院子一片狼藉,像逃荒似的。</p><p class="ql-block">这时“文革”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阶级斗争已经进入了居民委小组。我的母亲迫于形式压力,把老太太的小头簪剪成革命头——短发。短发,且是苍白的短发,真是有点不伦不类。每天“早请示晚汇报”手捧红宝书,到大街上集中跳“忠字舞”,母亲还是小脚老太太,完成这些任务真是勉为其难,政治压力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破四旧,立四新”,家里老物件担心抄家,都自我革命自觉消除了,绫罗绸缎和西服一类的衣物,塞进炕洞里烧毁;父亲喜欢看的线装旧书:《石头记》、《三侠五义》、《彭公案》还有三言一类书记,这些当时都是“四旧”范畴。书不舍得烧就放在缸里泡纸浆了,后来用纸浆糊了一些纸箥娄。</p><p class="ql-block">大街上、家门口、单位门旁,胸前挂大木牌子的“牛鬼蛇神”,低头认罪比比皆是,大木牌子能有十几斤重,约二尺多长方形,上面书写的是打倒人罪名和个人名字,木牌是用细铁丝拴着套在脖子上,女的多以“破鞋”为由,脖子上挂满了鞋,并把头发剪的乱七八糟,像狗啃似的,痛疼和屈辱交加,外伤和内心的折磨,有的人不堪屈辱含冤自尽。“打倒地、富、反、坏、右”的标语,也粘贴在我家院墙上;传闻某海岛还打死了地主和富农分子;居民组长又动员“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时间犹如大兵压境,一家人也是惊弓之鸟。</p><p class="ql-block"> 下乡,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这是当时逃避险境唯一的出路。</p><p class="ql-block">院落里堆放着准备搬家的东西,煤炭、烧柴、塔建棚厦子的材料。</p><p class="ql-block"> 面临这种绝境,父母决定下乡了。人啊,当面临生命和财产抉择时,第一选择是保命,房屋财产都是烟云,父母也不顾他们创建的家园,仓惶逃到农村去了。我也无奈的抛弃了,面临技校毕业分配工作的机会,陪伴两个老人下乡了。</p><p class="ql-block"> 乡下阶级斗争的气氛更是浓烈,亏得我们小队的父老乡亲,对我们还是很关照的,这个和当时的生产队长,赵国治先生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有一定的政治觉悟。他视察工作路径我家门口时,经常进家问寒问暖,这样一来一起劳动的伙伴也打破了戒备心,也经常到我家唠嗑,我也融入农民和知青大家庭之中。</p><p class="ql-block">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害怕失败,要敢于接受挑战,不断地磨砺自己的意志,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也开辟了新的人生,那时候虽然很苦很累,但是有青年人希望的憧憬和梦想;有周围伙伴们的陪伴,也是幸福愉悦的。后来我虽然离开了农村,也经历了很多事,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吃多大的苦每当想起这段经历,就不以为然了。农村锻炼了我!</p><p class="ql-block">暮年,是生命最深沉的篇章,是一段悠扬的旋律,让我们在岁月的诗行中,找寻那份淡泊与释然。迟暮之年,我总想把这些经历再走一遍,因此,就让这本回忆录来实现吧!</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 石家沟大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家史——上个世纪的小资本家。</p> <h3>待续</h3> <h3>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