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跟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须”就是必须,必须要清清楚楚,恭恭敬敬的向对方去借。一定要得到对方点头允许之后,我们才可以使用别人的物品。假如我们没有经过许可,“倘不问”,这个“倘”是如果的意思,如果未经许可,就拿来使用,那么这跟小偷没有两样。尤其有一些人会感受到:反正我们很熟,拿了用一下,没有什么关系,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也是非常不好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上,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在元朝的时候,有一位叫许衡的人,有一次在盛暑当中,他路过河南,这个时候非常的炎热,正当大家走累了,刚好来到了一棵梨树底下。这个梨,满身硕果累累,大家非常的口渴。所以很多人的手不由自主地就往梨子树上伸,大家都摘下来吃。吃得都很高兴,但是只有一个人,他无动于衷,就是许衡,他坐在一旁一动不动。那么旁人就问他:这个梨子在路边上,可以说是没人管的。它也成熟了,不吃,迟早会坏掉,我们现在拿来食用也无妨啊,您干嘛这么客气不吃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许衡笑一笑地回答说:梨,无主;吾心,有主也。梨虽然无主,但是我心却是有主的,“梨无主,吾心岂无主矣”。他又说:“非其所有而取之,不可也”。意思就是说:这个东西,不是属于你所有,就去拿来使用,是不可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段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要有廉洁之心,那么这个廉洁,就是一个道德的标准。所以它强调了,凡是非自己所有,我们就拿来用它,是不可以的。那么梨虽无主,但是我的心是有主的啊。因为我的主,就是:仁义,道德,廉洁。所以后来,许衡的故里,连一些儿童,都明白,都知道许衡有这么好的德行,都纷纷向他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个故事所表达的,只是一个梨子的故事,但是它所代表的含义,却非常的深远。因为一个人,假如很小的物品,他不能认知:这个东西不是你所有,就随意拿来使用。那么假如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将来再大的物品,都有可能想占为己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人借物,有无悭。</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借用别人的物品,就要当面向他人借用,倘若问都不问,而将别人物品随意拿走、这种行为就是与偷盗的性质一样;借用的物品在用完后要及时归还、别人借自己东西、有的话就不要吝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世人“借用”要合情、合礼,不可以有贪心。贪便宜、贪方便都不可以,这个叫做不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无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也警示我们:凡是要借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征得对方的同意之后,才可以拿去用;及时还“及时”,就是归还的时候要有有时间性,譬如说我们跟人家讲:我借完之后,马上就还.就要记住,马上;如果说:我跟你借三天、借一个礼拜.一定要在三天或者一个礼拜之内,立马还给人家。不可以随口而说,然后就忘在脑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最怕不讲信用,一旦失去诚信,以后还想再借,因为我们的信用不好,人家就不会借给。“人心换人心,你真我就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凡是借人家物品,一定要及时还人家,特别是在承诺时间内,要尽量言而有信,尽快还给别人。千万不要让人来催还。这句话特别强调:借人家物品,千万记得要知恩感恩,诚实守信;没有信用的话,将来要再借就非常困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尤其成年人借钱这一方面,可以说很多人最忌讳也最惧怕。很多人不管什么时原因,该还钱的时候,总是找各种理由借口,敷衍推辞。一时搪塞过去后,就不闻不问,就好像假装没有借过人家金银;所以有很多人,为什么臭名远扬。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遍诚”。一个人如果言而无信,不但是对别人极不尊重,也是在自掘坟墓,慢慢丧失自己的品德,消耗自己的福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借物,有勿悭”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别人向我们借东西时,如果有的话,应该痛痛快快地借给别人,不要吝啬。这是一种慷慨大方的态度,也是人际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借用他人物品的情况。有时候是工具,有时候是书籍,有时候是食物等等。如果我们总是担心别人会弄坏或者不归还,那么我们就很难与他人建立互信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痛痛快快地借给别人,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别人的感激和信任。这种信任关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好人际关系,也能够让我们在困难时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时,“人借物,有勿悭”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借给别人物品时要有慷慨大方的态度。当我们能够慷慨地分享自己的物品时,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这种尊重和认可不仅会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也会让我们更加自信和有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之,“人借物,有勿悭”体现了君子喜欢乐善好施,内心豁然大度。通过慷慨大方地分享自己的物品,我们既可以建立更加亲密、信任的关系,也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文明礼貌的态度,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作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人借物,有勿悭”,的意思是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及时归还。别人向你借东西时,如果自己有就应该答应,不要吝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故事》——宋濂还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濂是我国明初的一代文学家,一生著作很多,曾担任太子的老师。宋濂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家里有许多藏书。宋濂小时候就很爱读书,他下定决心,要把家里的藏书全部读完。他说到做到,坚持每天看一本书,从不间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宋濂花了六年的时间,终于看完了家里所有的书。宋濂还想读书,他听说许多富有的人家藏书很多,于是他就跑去借书,但是人家都不愿意借给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宋濂又到一个富人家借书看,这家人也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说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这家人以为这样宋濂就不会借了,可宋濂满心欢喜地答应了。于是,这家人无奈之下就把书借给了宋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第十天的早晨,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宋濂早早儿起来,没顾上吃饭就向那户富人家赶去。那家人以为这样的天气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没想到宋濂却冒雪把书还了回来。这富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还书时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结起来“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借别人物品,还是借给别人物品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谨慎对待,不要乱借瞎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别人来借东西,我们首先看这个人的信誉怎么样,如果是那种经常有借不还的人,那么我们就直接拒绝,这个行为虽然看起来有点小气、吝啬,但不是“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良是一种美德,但也要有底线和分寸。这句话也提醒我们:乐善好施要独具慧眼,帮对好人。做人千万不要善恶不分,助纣为虐,做滥好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无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警示我们世人:曰常生活中,免不了你来我往,相互求借,但在借用他人物品时,一定先要征得主人的同意,再去拿要借的物品;千万不要先斩后奏,这样是不礼貌的。如果不征得主人的同意,就随便把东西拿走了,那跟小偷的行为没有什么区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得好: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向别人借东西的时候,要说明使用的日期,并要信守承诺,及时归还,这样以后再借用的时候,主人就很愿意借给我们;倘若不讲信用,借了之后不能如期奉还,甚至忘记归还,让主人来催缴,这样就丧失了信用,以后想再借,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也特别强调世人:一来要维持好自己的信用,二来要懂得感恩图报。念念想着别人借我们东西时,是雪中送炭,大善大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曰“人无信不立”:人无信就无法在社会、在人群当中立足。因为社会是一个团体生活,假如大家都不信任你,大好趋势就会离你而去,就很难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也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假如一个人不信,我真不知道还他能做出什么事来?所以信用对一个人相当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看“信”这个字,它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言语。意思就是:人的言语一定要守信,要言而有信。我们看看古代人对言语的态度都是一诺千金,一言九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信”除了诚实守信的意义之外,它另外还有一个含义,就是信义。“信”跟“义”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信义都是放在人的心中。比方说,作为晚辈,虽然我们没有告诉父母“我要孝顺你们”,但是在我们的心中,已经把这个“义”牢记心中,时时守住。所以这个信还有另外一个延伸意就是指道义、情义、恩义,也就是用现在话讲叫义务,做人的本分,做人的义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认清自己,要求自己 ,改变自己。为人处事才更有效率,人际关系更为和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学习要循序渐进,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认准人生目标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多与圣贤为伍,多学圣贤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圣人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圣贤教育关乎孝顺、仁义、礼貌、担当、感恩等多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春风化雨的作用。所以说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对儒家经典文化的学习,不断影响陶冶孩子的情操,使其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