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被世人忽略的才能

左岸~诗风自由人

<p class="ql-block">鲁迅被世人忽略的才能</p><p class="ql-block">~左岸诗风</p><p class="ql-block">&nbsp;他是一位我们很熟悉,却又不是那么了解的人。对中国人来说,他拯救了很多国人的灵魂,是国人的启蒙老师,他就是鲁迅。可以说中国能够拥有鲁迅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去世的时候,本来要以国葬待之,但是以蔡元培为首的治丧委员会经过讨论后,还是否定了这一提议。</p><p class="ql-block">因为举行国葬就意味着要在棺椁上覆盖彼时政府的旗帜。对于鲁迅来说,他的一生都在批判各种不公,尤其对彼时政府深恶痛绝。因此,大家最终决定在鲁迅的棺椁上覆盖一面特制的旗帜,上书《民族魂》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也是对鲁迅一生的完美总结。很多人都知道,鲁迅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享有很高的地位。不过,很多人不知道,鲁迅不单单只是我们心目中的文学巨匠,他还是中国近一百年以来难得一见的通才。他在弃医学文之前,二十五岁时就已经是中国地质大事纪的人物,地质这个词就是他最先提出来的。他二十三岁写出了中国地质略论,二十五岁那年又出版《中国矿产》一书。他是中国第一个使用猿人化石、侏罗纪、白垩纪这些词语的人。由此可见,他在中国地质史上的地位。鲁迅还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翻译家。有人形容鲁迅时说,他首先是翻译家,然后才是一个作家。在我们的印象里,鲁迅时时刻刻都在写文章,其实比起写作,他翻译花费的时间反而会更多。他先后翻译了十五个国家,七十七名作者的二百二十五部作品。</p><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鲁迅,国人才有机会读到普希金、马克吐温、果戈里、托尔斯泰与高尔基等等一系列文豪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作家可以被国人熟知,几乎都是鲁迅选择的结果。除此之外,在平面设计领域,鲁迅更是堪称大师般的人物。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徽家禾国徽就是鲁迅绘制的。另外,北大现在的三人城中小徽也是鲁迅设计的,他设计的校徽使用了北大二字的篆书,但巧妙的将北字与大字进行了设计变化。外形上,北大两字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承重的意向。</p><p class="ql-block">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看到鲁迅设计的手稿,惊为天人。以上所说的只是鲁迅在他有限的生命里所做出的一部分成就而已。难怪有人说,人的一生总要读两遍鲁迅,一遍是求学史,一遍是阅尽沧桑史。</p><p class="ql-block">发布于 2024-02-25 01:24</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p><p class="ql-block">191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出面请鲁迅设计北京大学校徽。后来虽经岁月沧桑,鲁迅设计的兰本不变,理念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发布《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Sl手册》,即形象导入VI识别系统,正式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p><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3日,《北京大学章程》正式核准发布,第八章的《标识和校庆日》对北京大学校徽作了如下规范:</p><p class="ql-block">第四十九条 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形,徽志中心“北大”二字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上下排列、左右对称;外环上方是大写“PEKING UNIVERSITY”,下方是“1898”字样。学校标准色为北大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