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二次来到观音阁老茶馆。</p><p class="ql-block"> 上次是七年前的秋天,这次是在冬季。感觉上,都是在清冷的拂晓。</p> <p class="ql-block">走进茶馆,第一眼便见到老板李强。人比七年前稍微有些发福,满脸的胡茬,几天没有洗脸的样子。深蓝色的围裙仍围在胸前,反戴着的棒球帽上绣着“天降大任”四个字,头顶上挎着一副蓝牙耳机。他总是在忙碌着,老半天好像没有见到他有片刻的休憩。</p><p class="ql-block">老七却很会忙中抽闲。往灶台边靠墙的竹椅一坐,开心地往嘴巴里灌茶。一边与旁边的老人们打趣嬉闹,一边把屁股钉在竹椅上,双脚翘得老高,然后咧着嘴呲着牙,开怀大笑不已。</p> <p class="ql-block">陆陆续续有茶客过来,往灶台边的竹筐里丢上一元钱,然后端起筛好茶的杯,便提起炉灶上冒着热气的生铁壶;一束白花花的水雾便升腾而起,弥漫开来,迷住了头顶那盏昏黄的灯;一股滚烫的水流,便注入茶杯。茶叶便与开水相互翻滚、拥抱,如同化学反应,一股清香转瞬袭来。一杯茶便泡好了。</p><p class="ql-block">老茶客抓起茶盖反手一扣,左手端起杯子,右手攥着烟杆儿,抬腿朝自己的专座踱去。他们往往有固定位置。人在,竹椅上人在;人不在了,竹椅上人也不在了。身后,温润的阳光从茶馆屋檐上的那颗五角星的间隙中泻下,茶客脚下凹凸不平的地面,仿佛就是时间流淌的沟渠,蜿蜒绵亘。这一切,都在述说着观音阁老茶馆悠久的历史,也在告诉老茶客们新的一天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老茶馆新的一天开始了!老茶客们陆陆续续从周围几里地,甚至十几里地外赶过来。他们花一元来泡杯茶,也把自己泡进这半天,甚至整天的光阴里。这种巴适的生活,也成了一种习惯。打盹、发呆、聊天、打牌、抽烟、摆龙门、甚至讨生活,在这里都再自然不过。</p> <p class="ql-block">茶馆里的人渐多了起来。于是,老茶客们相互间插科打诨声、打牌的喧闹声、生铁壶盖被热气顶开磕碰的声音、由高而低的韵味十足的倒水声、“包过浆”的竹椅的嘎吱声、茶盖划过茶碗的声音……在这杂乱无章的声响的交织中,好像一切都安静下来,时间也缓慢了许多,人的心也沉静了几分。</p><p class="ql-block">有时候,人像极了实验仓里的小白鼠,被欲望驱使着拼命奔跑,无论疲倦。我真羡慕他们-老茶馆的茶客们!</p> <p class="ql-block">十元钱来了一碗盖碗茶。坐下来,用茶盖刮刮茶叶沫子,抿上一口清茶,也是惬意。但更多的时间都是在摆弄着相机,便穿梭在老虎灶台与竹椅之间,记录下眼前这缓缓流淌着的每帧时光。这川西风格的穿斗房、年份十足的老虎灶、凹凹凸凸的千脚泥、清澈溢香的盖碗茶、极具时代特色的标语……这满眼的林林种种,无不让我乐此不彼,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影像留下了,后辈就能拼凑出茶馆的日常,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才会被留下。”这是李强对摄影的理解。他的摄影无论对光影的捕捉,还是瞬间的把握,都有其鲜明的风格与个性!</p><p class="ql-block">李强往往会告诉来老茶馆的游客,哪个机位比较到位,哪个时候应该拍什么;有的时候,他直接从游客手上抓过相机,唰唰唰几下,调整好各种参数,然后扔过去,说:“拍吧”。然后,总能看到游客开心的笑。有时一时技痒,他干脆抓过游客的相机或手机,认真地替游客拍上几张,直到脸上露出满意的笑。于是,也见到游客开心的笑。</p><p class="ql-block">人见人爱的老七,也成了摄影大师。“你的光圈应该打到F8”,“你的曝光时间应该用六十分之一”。老七用满是老茧的手指指指点点,声音老大。声音里带着快乐,那种让人自惭形秽的纯粹的快乐。</p><p class="ql-block">老七,是观音阁老茶馆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彭镇,比七年前热闹了很多。老茶馆里,每一分钟,每一个镜头,每一帧画面都没有相同的。在这老成都的缩影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你永远在追逐下一个瞬间。大概这就是人文摄影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老茶馆的底蕴所在。</p><p class="ql-block">王迪说:“管他世道炎凉,勿论兵荒马乱,总有一样东西在成都永葆繁荣,那就是:茶铺,那间街角的茶铺!” 彭镇观音阁老茶馆,就是人们心目中的那间“老茶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