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迅先生北京旧居

肖萍

<p class="ql-block">北京鲁迅旧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宫门口二条胡同19号,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鲁迅先生曾于民国十三至十五年(1924—1926)在此居住,于1956年10月19日辟为北京鲁迅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北京鲁迅旧居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为一座小型四合院,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院内的格局布置,室内的陈设展示,都保存着鲁迅先生当年居住时的模样,院中保存着鲁迅先生当年手植的两棵丁香花,是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4年正月十五,我与女儿携小外孙走鲁迅先生北京旧居,主要是让外孙领略一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鲁迅先生的一生对中国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宫门口二条19号</p> <p class="ql-block">鲁迅雕像</p> <p class="ql-block">走进黑色大铁门,是一所看起来很普通的传统北京四合院,从建筑到空间陈设,以简朴为主,还有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居内有四间北屋、三间南屋,北屋中间被称为“老虎尾巴”的斗室,是鲁迅的工作室兼卧室,外间两室是鲁迅母亲和夫人的卧室。院子里还挖了水井,种上刺梅、丁香、碧桃等花木,使这座小小的北京四合院别具一格,有了南方可人的景观。</p><p class="ql-block">盛夏之际,院子里房前屋后,鲁迅先生当年亲手栽下的白丁香和黄刺梅,它们已历经了70多年的风雨,依旧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快遮挡住了院子里的天空,仿佛还沉浸在昔日里与故居主人朝夕相处的恬静生活</p> <p class="ql-block">小院水井</p> <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老虎尾巴”过道</p> <p class="ql-block">走进鲁迅先生陈列馆,这里汇集了鲁迅先生一生所著文集及其出版专刊,是今天参观的第一板块</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店</p> <p class="ql-block">观看陈列手稿</p> <p class="ql-block">拜读鲁迅先生文选</p> <p class="ql-block">鲁迅文集</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走进鲁迅故居最主要板块,汇集了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代表作《呐喊》《狂人日记》以及鲁迅出版专刊</p> <p class="ql-block">早就知道鲁迅最初是学医的,后来受到刺激愤而从文。但当我在纪念馆看到他在水师学堂、矿务学堂的讲义,在仙台医专所作的生理图,在杭州任教时采集的生物标本,著译的好几本科学著作,才明白学理学医对鲁迅意味着什么。他在其中倾注了多少心血啊!他并非学得不好。他之从文,完全是为了开启民智,唤醒国人。</p> <p class="ql-block">非常激励前行的格言</p> <p class="ql-block">鲁迅,这个名字永远烙印在我心里,每当听到这个名字,尊敬之情油然而生。如今有幸能够参观鲁迅纪念馆,兴奋之情难以言说。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朴,他把他的一生致力于唤醒国民、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之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给我们这些晚辈留下的,不仅是文章、语言,更多地是精神和灵魂得感动…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无人能及的是他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带来的革命,谁也不能替代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我们缓缓走出鲁迅先生旧居,小外孙手里牢牢握着一枚带有他自己名字的参观纪念币。也许是他最大的收获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