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之园——静雅清幽的谐趣园

王连升

<p class="ql-block">这里原是乾隆帝建筑的惠山园,营造一种“无多台榭乔柯古,不尽烟霞飞瀑潺”的质朴景色。嘉庆皇帝改造时,则着眼于“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幽致感受,因此更名为“谐趣园”。此芦为慈禧所书。</p> <p class="ql-block">  谐趣园是颐和园中的园中之园,但是小园并非大园之缩影。造园好比文章写作,大块文章常有小段佳句。读《滕王阁序》,难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诵《长恨歌》,永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情。</p> <p class="ql-block">  游览颐和园的山水宏观,也难忘这谐趣小园的“足谐奇趣”。</p> <p class="ql-block">  在谐趣园里,知鱼桥有观鱼之趣,寻诗堂有得诗之乐,云窦仙府藏云,玉琴峡仙岛听泉。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都是在自然境界中享受的静趣。</p> <p class="ql-block">  谐趣园真实地体现谐趣的本意:诙谐有趣中共有十趣。</p><p class="ql-block"> 一为时趣:春夏秋冬四时有景,各具特色。 </p><p class="ql-block"> 二为水趣:利用后湖之水的落差,建造了巧夺天工的玉琴峡,水穿石而过,叮咚如鸣琴,是为水趣式声趣。 </p><p class="ql-block"> 三为声趣:即西北角“玉琴峡”的水声,流水潺潺,非常悦耳,宛如琴声。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为桥趣:园中桥有七八座,风格各异,有的一端连路一端边廊,有的一侧临水一侧靠廊, 有的一侧有桥栏望柱,而一侧荡然……其中最负盛名者,为桥面低平、观鱼垂钓的极佳之处知鱼桥。&nbsp;</p><p class="ql-block"> 五为书趣:园中书法墨宝,亭台楼阁上名扁、楹联、对联以及具有颐和园特色的文房四宝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六为石趣:在园里石头各异,石头上刻有“云窦”、“堆云积翠”等,还有乾隆题诗刻在石柱上,如果不在意的话,这些字是很难找到的,著名的还是乾隆《寻诗径》碑及墨妙轩之石刻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七为楼趣:园内西部有瞩新楼。从园外看此楼一层,从园内看则是二层,高低不同,效果迥异。&nbsp;</p><p class="ql-block"> 八为画趣:园中游廊上的苏式彩画可与长廊媲美。&nbsp;</p><p class="ql-block"> 九为廊趣:楼堂亭榭以曲廊相连,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与长廊相比,另有情趣。&nbsp;</p><p class="ql-block"> 十为仿趣:谐趣园是颐和园的园中之园,应是典型的皇家园林,但该园的造园手法别具一 格,仿造的是江南私家园林寄畅园,在金碧辉煌、端庄肃穆中,独显其静雅清幽。</p> <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诗趣:据说乾隆一生作诗5万余首,其中题写清漪园1500多首,而其中题写惠山园的有151首。但是这151首真正刻石保留的不多,不过乾隆一生题写“知鱼桥”的十六首诗,却一首不落的全都留刻在了知鱼桥石牌楼上,可见乾隆皇帝对知鱼桥的情有独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