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次患者的收获

追风

<p class="ql-block">  从医多年的我,对待我的服务对象始终不缺少细心体察,却很少以一个患者的角色去体会就诊的滋味。近期,因身体小恙,自治不愈,于是潜心就医。在治疗过程中,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就医后,我被告知,需肌注半个月的抗病毒针剂,于是在本单位医务室,每天注射两针。很多年没打针了,看着护士手持尖锐的注射器即将扎进自己的肉体时,心里难免泛起一丝恐惧感。而一旦进针后,心里立刻平静接受,全过程几乎没有痛苦。但是有三次不同的经历,那是在下夜班休息的时候,我带着药品和注射器回家,选择在住宅区附近的卫生所打针。一位戴白边眼镜,身材略瘦,模样不错的护士接待了我…。肌注的过程和前几次看似相同,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刚一进针,既感到进针处钻心的疼痛,整个注射过程中,我不得不强忍痛苦,四岁的儿子在一旁看着我痛苦的表情,问道:“爸爸,你怎么不哭呀?”为了鼓励儿子勇敢,我咬着牙强装笑颜道:“爸爸是男子汉”。出了该卫生所,我心里略有疑惑:“怎么会这么疼?”但想法一闪而过,接着告慰自己“打针能不疼吗?一定是换了个地方,不习惯,或是心理作用吧!”。回家后,我发现内裤上印出钱币大小的一片血迹。第二次在这里打针,经历了同样痛苦的过程。这一次,我心里的疑惑占了上峰:“为什么同样的注射器和同一种药品,只是换了个地方,感觉会如此不同?”第三次又来这里打针,仍是那副白边眼镜,那张微笑的面孔…走近我。经历了同样痛苦的注射过程后,她拔出了针,我回头看到鲜血从针孔中冒出,对她说:“出血了!”,只见他顺手拿起一只沾满了酒精的棉签,压在出血的针孔上。他的这一举动,使我立刻明白了一切:局部消毒时使用酒精过多,未等酒精挥发掉就进针,酒精沿针孔渗入深部肌肉,强烈的刺激产生了疼痛。同时,由于酒精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使得拔针后血液不易很快凝结而出血。想到此,我严肃的对她说:“请换一支干棉签…!”。</p> <p class="ql-block">  皮肉的痛苦很快就消失了,但心灵的触动仍在延续着。我一个人偶尔一次得病,就承受了几次不该有的痛苦。又有多少患者正在经历着我的经历,承受了不该有的痛苦? 又想起曾经遇见过一位右腿残疾的中年人,他说他的腿是因为小时候八岁时得了感冒,打完针之后就出现右腿越来越萎缩,最终也没有恢复,造成了现在的残疾。我知道他当年的那一次打针一定扎到了坐骨神经上。是属于医疗事故的。</p><p class="ql-block"> 如何肌肉注射的规则,是明明白白写在护理书上的,这些规则是前人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记录下来的,提示后人少走弯路。而某些从业人员微笑着,忽略着规则,给患者增添了不必要的痛苦,那象征着智慧的眼镜后面隐藏的是一双麻木不仁的眼睛。有句古语说“智是进德之基”,医疗服务是针对人体的服务,它除了需要微笑、关怀和顺耳的语言之外,其最高形式应该体现在医生的每一次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以及护士每一个动作的精准无误。</p> <p class="ql-block">  常听患者对孩子说:“乖,不怕!阿姨打针不疼…”,以前只当儿戏,不以为然,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小小的疼与不疼的背后,却隐藏着大大的“技术”和“责任”。</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当一次患者得到的重大收获!</p> <p class="ql-block">(文后说明:本文早写成于2002年12月,当时手机还不普及,更没有美篇,近日,整理旧物时偶然翻出曾经写过的这篇文章,觉得还有价值,稍加修改,制成美篇,以警世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