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趣事二则

汪砚秋

<h3> 校园趣事二则<br> 汪砚秋<br> 校园趣事一:<br> 1978年夏天。一日,天气燥热,无心看书学习,约几友,又去长江里游泳。<br> 江水清凉,入水畅游,好不惬意。些许时间,忽听岸边有人大呼:坏了,我的孩子掉到江里去了。<br> 闻有孩子落水,我一惊,第一反应是赶快救人。我急忙向喊声处望去。这时,只见江面上有一黑物随波时隐时现,漂向下游。不容多想,我奋力游向黒物。好在我处在黑物的下游方向,很快靠近了黑物,一把抓住。当我把“孩子”抓到手后,由惊变喜,又由喜变怨。我大声问到,这是谁的“孩子”?岸上有人回答,是我的“孩子”。我一看,是同班的一位武汉同学。我举起他的“孩子”,用力向他扔了过去,说,看好你的“孩子”。<br> 原来是,这位武汉同学凉鞋上有些泥沙,他想冲洗一下,于是站在江边,把一只脚伸到江水里抖腿冲洗,不成想把塑胶凉鞋甩到了江里。凉鞋顺着江流向下游漂去,于是,才有了“坏了,我的孩子掉到江里去了”的呼喊。<br> 此“孩子”,是武汉人要表达的“鞋子”,并非北方人意识中的孩子,此“孩子”非彼孩子。方言的差异,让我虚惊一场。此事给我印象深刻,从而让我记住了这段校园趣事。<br><br><br> 校园趣事二:<br> 时间:1979年10月。<br> 地点:学校体育场。<br> 背景:学校正在新落成的体育场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跑道边上有两位同学正在对话……<br> 女同学:xxx,你的“孩子”几多码?<br> 男同学:我的“孩子”三十八码。xx,你的“孩子”几多码?<br> 女同学:我的“孩子”也是三十八码。<br> 男同学:那我们两个人的“孩子”一样大咧。<br> 在那两个对话同学的不远处,有一个来回走动的人,看似若无其事,其实,他在竖着耳朵倾听这两个同学的对话,那就是我。<br> 对话的两个“楚国”人,说的风轻云淡;在旁边侧耳倾听的“赵国”人,却听的乐不可支。<br> 那时,我入“楚”已近两年,对武汉话中“孩子”的含义也十分清楚,可是这段对话发生在男女同学之间,且是谈论各自“孩子”的大小,让“赵国”人听起来感觉还是非常有趣的,故文字记之。<br> 两则趣事,居然都与“孩子”有关。<br> 若再写趣事,不写“孩子”,只写孩子。<br>  (写于2024年2月24日)</h3>

孩子

趣事

同学

校园

对话

江里

黑物

凉鞋

武汉

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