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黑沙枣</p><p class="ql-block">文字整理:黑沙枣</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2-22</p><p class="ql-block">地点:福州黄巷</p><p class="ql-block">黄巷是福州市三坊七巷的一个巷子,东起南大街,西至南后街,与衣锦坊相对,全长306米,曾改名新美坊,是典型的明清民居。</p><p class="ql-block">如坐27路公交车就两站距离,所以,有幸来过多次。</p><p class="ql-block">黄巷因晋代黄元方而得名。因“双黄交臂,文武相安”的故事而名声在外,这个巷也因此而交了华盖运,宜室宜家,居者日众,名流辈出。.</p> <p class="ql-block">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占地40公顷,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巷在宋代曾改名为新美坊,又称新美里,明万历年间又复称黄巷,并沿用至今。黄巷不仅是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坊七巷中一个著名的里弄。</p> <p class="ql-block">走进黄巷如同进入历史的长河,</p> <p class="ql-block">体悟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安史之乱,北人南迁,三坊七巷成为当时福州城内士大夫和富绅之家的聚居地;宋代时三坊七巷雏形已基本形成;明清两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整个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以西为“三坊”,自北向南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以东为“七巷”,自北向南依次为杨桥巷(今杨桥路)、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今吉庇路)。由于城市开发建设不当,杨桥巷、吉庇巷和光禄坊已遭破坏,实际仅存“二坊五巷”,但名称上仍沿用传统的“三坊七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因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遂名“禄锦”。后又有里人王益详任江东提刑,始更名“衣锦坊”。坊之西通馆驿桥,中通闽山巷,内有委巷称柏林坊。</p> <p class="ql-block">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又名儒林坊。宋代国子监祭酒郑穆居此,遂改今名,明代抗倭名将张经亦曾居此。坊内还有清代提督甘国宝的旧宅。坊之西端可通金斗门桥河沿</p> <p class="ql-block">光禄坊:宋代光禄卿程师孟出任福州郡守时,曾吟游于坊中闽山法祥院(旧号闽山保福寺),后寺僧镌“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因名“光禄坊”。坊中有宋代理学家杨龟山(杨时)的纪念祠——“道南祠”,又有清代著名书画家许友的读书处——“米友堂”及林佶读书处——“朴学斋”。</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特色</p><p class="ql-block">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近代名人聚居地、非遗文化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作为福州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三坊七巷被称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高票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街区基本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保存了159座较好的明清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9处,省级文保单位8处。</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还是人文荟萃之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林旭、林纾、林徽因、冰心等历史名人成为福州名人文化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还是近代福州文化的发源地,如灯市、书市、闽剧等特色文化均在此地产生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黄巷的标志性建筑是"小黄楼"。</p><p class="ql-block">花厅为双层楼阁,宽9米、深24米,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粉墙黛瓦、翘脊飞檐;梁架上描龙绘凤,楹门窗户都用楠木,而且做工讲究,雕刻精巧</p> <p class="ql-block">谢谢你的关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