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我在塔林

猫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时间:2023.7.13-1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塔林的日子很舒服,7月的气候不冷不热,微风拂面,阳光正好。漫步在塔林的街头,细细品味。这里既有北欧的感觉,又有俄罗斯风情,骨子里透漏着一种混血的文化,这座城市既浪漫多元又现代古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塔林火车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开放式的站台就像过街通道,人们可自由来往。附近就是塔林备受欢迎位于Kalamaia居民区之间的波罗的海果酱市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波罗的海果酱市场(Balti jaam)</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又称站前市场,该市场从1993年运营至今,琳琅满目的货品和熙熙攘攘的买卖氛围吸引了附近居民及众多游客前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个具有独特氛围的市场综合体汇集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其水果和蔬菜摊位、多种多样的肉类和鱼类、街头美食、咖啡馆和迷人的古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车厘子和草莓的价格比国内便宜,新鲜味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爱沙尼亚建筑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座博物馆位于一座前储盐厂内,展出关于历史悠久的爱沙尼亚建筑的永久展览。在这里,您可以观看塔林中心的比例模型和其他专注于各种建筑主题的临时展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塔林维鲁酒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维鲁酒店(Hotel Viru),建于1972年,是塔林的第一个国际酒店。酒店共有23层,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所有人都以为它只有22层。在苏维埃执政时期,维鲁Viru)酒店专门接待外国客人,被认为不存在的23楼是克格勃的办公室,因此,克格勃(KGB)可以密切关注酒店里的每个人。今天,游客必须在导游带领下才可参观23楼的克格勃 (KGB)博物馆,但一定要提前在viru.ee网上预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水上飞机港-空中港口(Lennusadam)</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该博物馆始建于1916-1917年,位于水上飞机库中,囊括爱沙尼亚的航运史。它拥有一艘全尺寸的20世纪30年代潜艇,一架水上飞机复制品和一系列船只,包括欧洲最大的蒸汽破冰船-大炮(SuurTO1)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水上飞机港海岸停靠了很多轮船,如同鲁朗帆船节一样供游人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另一边的海域岸边聚集了很多人,原来这里在进行海上救援模拟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落水人员”被直升机救出水面的时刻,全场报以热烈的鼓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看到这些摊位别以为可以吃上孜然羊肉烤串,烤的全都是猪肉鸡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帕塔雷(Patarei)监狱和海上堡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作为彼得大帝海军要塞的防御工事,始建于1840年。从1919年到2004年,帕塔雷建筑群被用作监狱。5月至10月,在东翼可以欣赏展览《监狱共产主义》,该展览展示了极权主义意识形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卡德里奥海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塔林卡德里奥区的海滨沙滩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沙滩细腻,视野开阔。卡德里奥区的创建和发展一直受到沙皇俄国上流社会的影响,卡德里奥区的街道就像独特的建筑博物馆,融合了不同世纪不同文化在一起。直到今天卡德里奥区也是塔林市内气氛最华丽典雅的区域之一,同时还是塔林最受喜爱的居民区之一。爱沙尼亚的总统府和很多外国使馆都在这里。在这众多的建筑设施中,而最令卡德里奥区闻名遐迩的则是1718年为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家族建造的夏宫,一座巴洛克式庭园宫殿建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路萨尔卡( Russalka)纪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纪念碑是一个高16米的青铜天使塑像,位于卡德里奥沙滩,在皮里塔 (Pirita)漫步长廊的起点。青铜天使雕像纪念俄国装甲船路萨尔卡号 (Russalka)的沉没。1893年,该船从塔林开往赫尔辛基的时候被风暴掀翻沉没,其全部177名船员均沉到了海底而丧生。该Russalka雕塑由A. Adarson设计,这是爱沙尼亚一个古典艺术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路萨尔卡纪念碑面朝大海,背对着的一条路直达卡德里奥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卡德里奥 (Kadriorg)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卡德里奥公园位于塔林新城内,又叫叶卡捷琳堡公园,这个巴洛克风格的公园大约300年前由沙俄彼得大帝下令建立。公园还设有日式花园和爱沙尼亚最广阔的杜鹃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公园里有很多这样的排水渠道,也是彼得大帝时期修建的保留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卡特里奥 (Kadriorg)皇宫-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座宏伟的北部巴洛克风格的皇宫是彼得大帝 (Peter the Great) 为其皇后凯瑟琳一世于1718年建造的,负责设计的是意大利建筑师尼科洛•米凯蒂 (NiccoloMichetti)。现在它是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的外国艺术收藏品的所在地,展示了数百幅绘画、版面、雕塑和其他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卡德里奥公园是典型的欧式皇家园林,宫殿建筑群庄重大气,色彩鲜明夺目,园内绿色植被茂盛,法式浪漫花园,设计感的喷泉,精美的雕塑……无不体现出皇家的高贵和奢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nt)小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卡德里奥皇宫快要建成的时候,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在这座简陋的、17世纪风格小屋中度过了他对塔林的夏季访问。该房屋于1806年作为博物馆开放,因此成为塔林最古老的博物馆。它展示了俄罗斯彼得一世和凯瑟琳一世在爱沙尼亚的日常生活中围绕的独特真实物品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据说彼得大帝不喜欢居住大房间,所以这所故居面积不大,共有三层。地下一层之前是储物室,现在有彼得家族人物塑像展厅及影视循环播放厅,一楼是前台接待和小礼品展台,二楼是彼得大帝起居室,餐厅,会客厅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1714年以来,彼得大帝夫妇在这所房子里住过几次。这座17世纪的庄园是彼得大帝从一位市议员的遗孀那里购买的。俄罗斯沙皇还购买了邻近的庄园,总面积达100公顷。1718年,沙皇在那块士地上开始布置名为(Kadriorg)的宫殿和公园建筑群,以纪念他的妻子凯瑟琳一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彼得大帝小屋展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彼得大帝小屋展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彼得大帝亲笔手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爱沙尼亚大使馆 邻近卡德里奥公园西北处,使馆楼后面就是卡德里奥公园。大门一侧的展窗里全是中国各地风俗名胜宣传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库木(Kumu)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库木既是爱沙尼亚的国家美术馆,也是当代艺术中心,展示18至21世纪爱沙尼亚创作的作品。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建立于1919年,旨在收集、保护和展出从中世纪至今的爱沙尼亚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库木博物馆已经发展成为由五个博物馆组成的世界级博物馆,成为欧洲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作为爱沙尼亚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从中世纪祭坛的装饰品至当代艺术作品,馆藏可达60000件。虽然博物馆内也收藏有西欧和东欧的的历史艺术品,但主要还是侧重于爱沙尼亚艺术品的收藏和展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库木博物馆列宁、斯大林时期展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种“社会主义”的画报风格是不是似曾相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库木(Kumu)艺术博物馆建筑群外观设计新颖,建材考究,石灰石和铜巧妙结合打造出这座有着独特的曲线和构造的建筑。库木艺术博物馆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杰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库木设计者是在1994年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芬兰建筑师佩卡•瓦帕江(PekkaVapaavuori),建设工程从2003年至2006年,为期三年。库木经过了近10年的设计和建造,于2006年开始运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库木艺术博物馆全景图(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0年9月在中国上映的美国影片《信条》中主角找画的奥斯陆自由港取景在库木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塔林音乐节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里是爱沙尼亚音乐节盛事的举办地,塔林音乐节广场以户外演出为主要目的,于1959年建成,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音乐盛会或活动,最富盛名的爱沙尼亚音乐节盛事每次都汇集了约3万表演者和20万观众参与。音乐会舞台造型呈抛物线,背靠波罗的海,旁边是一个42米高的歌咏光塔,每次庆典开始时都有点亮歌咏光塔的传统,歌咏盛典的图片展览布满光塔的每一层,人们还可以登上顶层的观光台极目远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1869年开始,爱沙尼亚人每五年便会在首都塔林举行一次歌咏节,在这个人口只有一百三十万的国家里,这是一次全国性的盛会。用音乐表达民族独立意识,这是塔林作为一个小国家独特的抗争方式,无论是被德国、丹麦、瑞典还是被苏联占领,爱沙尼亚长久以来一直都依靠着音乐,在外国势力的统治下艰难保持着部分民族意识,从这个意义可以说爱沙尼亚的历史是“唱”出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然而塔林音乐节广场之所以成为让世人皆知的景点,还源于一场“歌唱革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苏联统治时期,由于爱沙尼亚国歌“我的土地,我的欢愉”被禁唱,在1947年的音乐会上,爱沙尼亚作曲家古斯特夫Gustav Ernesaks)将一首老诗“Mu Isamaa On Minu Arm”(我的国,我的爱)改编成了歌曲。爱沙尼亚人民在接下来几年的歌会上连续演唱这首歌曲,借此表达对当局的愤怒。此歌在某种意义上成了爱沙尼亚的非官方国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8年6月,一场反对苏联统治的“歌唱革命”在此举行。在“歌唱革命”运动中,10万爱沙尼亚人连续5晚聚在一起,高唱抗议歌曲直到天明,为爱沙尼亚迈向独立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塔林音乐节广场因此被世人瞩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音乐会舞台对面是古斯塔夫·埃尔内萨克斯(Gustav Ernesaks)的塑像:他坐在山坡上,深情的面对着音乐节舞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爱沙尼亚音乐家古斯塔夫·埃内萨克斯(Gustav Ernesaks)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他目睹参与并指挥了当年“歌唱革命”音乐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6年,在爱沙尼亚裔电影制片人詹姆斯 •塔斯蒂的组织策划下,将这段重大事件拍摄成电影纪录片《Singing Revoluti on》,于2006年上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爱沙尼亚历史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塔林玛利亚堡公园内的玛利亚堡内,通过博物馆内的主要展品《我的自由国家》可了解到19世纪以来的爱沙尼亚历史,让游客领略爱沙尼亚一个世纪的旅程,而孩子们则有自己的 《儿童共和国》游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爱沙尼亚历史博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玛利亚堡(Maarjamãe Palace)</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玛利亚堡曾是奥尔洛夫-达维多夫伯爵在塔林郊外的夏日住所。后来,这里成为爱沙尼亚历史博物馆的分馆。1874年,奥尔洛夫-达维多夫伯爵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中世纪城堡,城堡的名称是用于纪念伯爵的夫人和女儿。如今在城堡内,还有爱沙尼亚电影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沿着玛利亚堡公园内的这片红毯向东,可走进爱沙尼亚电影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走过红地毯,走进博物馆,享受电影明星般待遇。进入后,通过俏皮的艺术作品了解爱沙尼亚电影的历史,并探索幕后发生的故事,将您喜爱的电影带入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玛利亚纪念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前苏联时代这里曾是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红色纪念园和苏联红军陵墓。今天,这里是爱沙尼亚共和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人追思在苏联统治时期遇难的同胞,铭记一个波罗的海小国重获新生的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今天,人们在玛利亚山上看到的大多数苏联纪念建筑,都是围绕二战期间红军从德国法西斯手中解放爱沙尼亚的主题兴建的。按照当时设计,纪念园的入口和主轴是山脚下的灰石甬道。游览者从甬道上山,来到两墙相夹、垂死挣扎的海鸥雕塑隔断门面前,穿过隔断,即置身山顶的红军烈士陵园。墓地以常青的松柏作背景,与可俯瞰港湾的纪念广场遥相呼应。广场上矗立着刻着双手掌雕塑的石屏风,脚下有长明火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苏俄海军“冰上航行”1918方尖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玛利亚山成为红色纪念地始于1960年。当时,苏联政府在山坡上修造这座方尖碑,以纪念一战期间苏俄海军的“冰上航行”行动:为躲避德军进攻从塔林转移舰艇到芬兰赫尔辛基和俄国喀琅施塔得(圣彼得堡)的军事行动。由于提前撤离,当1918年2月德军抵达塔林时,俄海军在破冰船的护卫下已基本完成了舰艇和装备转移,为日后防御圣彼得堡发挥了重要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苏联时期修建的海鸥雕塑隔断门,穿过后就是红军烈士陵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苏联红军烈士陵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里是苏联建筑“长明火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面刻有双手掌雕塑的石屏风,意味护佑着长明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苏联解体后,象征革命精神永存的长明火于上世纪末被熄灭,护墙上的砖石近来也摇摇欲坠。与之相对照的是1998年落成的二战德军和爱沙尼亚阵亡将士纪念碑,静立于苏联红军墓身边,仅采用最基本的十字架造型,外观简朴却又意味深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苏联红军墓身边的十字架是爱沙尼亚阵亡将士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4年守卫爱沙尼亚德军牺牲官兵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共产主义遇难者纪念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进入21世纪,爱沙尼亚开始对红色纪念园进行全盘改造,政府最终决定保留前苏联标志物以警后人,同时打造一座与旧建筑群平行的“共产主义遇难者”纪念园:两面高大的黑色亡灵墙夹出一条笔直狭长的甬道,与旁边的苏联纪念碑隔绝,上面写着苏联统治时期的遇难者名册,把参观者瞬间带入苦难与哀思的凝重气氛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玛利亚纪念公园,从前苏联1960年始建到70年代扩增,再到爱沙尼亚2018年落成的遇难同胞悼念园,这座海风吹拂、绿茵铺地的山丘,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建造出的造型各异、意义不同的纪念建筑,即彼此矛盾,又相生相伴,爱恨情仇,是非曲直均统一在爱沙尼亚坎坷的独立进程中,成为塔林城内的一处奇特所在,也是我们了解爱沙尼亚近代史的一部历史教科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玛利亚纪念园下来到对面的波罗的海,海滨大道几乎没有行人,海风微微拂面,气候舒适宜人,沿着海滨大道一直向东北行走,就来到了塔林奥林匹克帆船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塔林奥林匹克帆船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该帆船中心是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而建。也许是前苏联的建筑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发展,现在的塔林奥帆中心不论从城市天际线还是建筑规模都不如我们青岛帆船中心宏伟大气,漂亮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年夏季我在塔林,感受太多……,唯愿望世界和平,美好永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