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旱码头:周村

五福临门

<p class="ql-block">周村处于山东省淄博市西部,北临黄河,南依泰山,西通省府济南,东达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p><p class="ql-block">其悠久的商业历史、便捷的交通条件、广泛的货物集散以及发达的手工业,使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商业优势。</p> <p class="ql-block">​周村凭借其各种优势,自古商业发达,明末清初时期已成为重要的商业名镇,成为中国四大“旱码头”之一, 与江西景德镇齐名。</p><p class="ql-block">周村之所以被称为“旱码头”,一是因为它既不沿海也不靠河,二是因为周村的市场辐射广,货物集聚效应强,明清时期的贸易之发达甚至一度超过江南,故被称为旱码头。</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为争夺中国市场,对开埠通商表现出来极大的热情。他们频频挑起事端,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开放口岸。</p> <p class="ql-block">为维护主权,减少被列强盘剥,1904年5月1日,在胶济铁路正式通车前一个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联名上奏,请求在胶济铁路沿线最重要的济南、潍县、周村三地自开商埠。</p> <p class="ql-block">1904年5月24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山东自开济南、潍县、周村三处商埠,7月济南商埠总局设立,并在潍县、周村设立分局,兼理两地商埠界址内的工程建筑、房地产、工商行政、税务、治安等事务。</p> <p class="ql-block">至此,周村开始走向巅峰。当年乾隆皇帝亲临此地后,看到此地的繁荣景象,赐名周村为“天下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清朝初年,明朝降清官员李化熙带领大量军队回到家乡周村,周村人口激增,市场需求增加,加上李化熙为了让市场繁荣,向皇帝申请免税的商业政策被批准,使得周村的商家放心地投资和发展 ,这些都使周村的商业更加繁荣。</p> <p class="ql-block">周村古商城呈十字形布局,主要有三条古街,分别是大街、银子市街和丝市街,三条街上全都是青砖建成的明清古建筑。</p><p class="ql-block">走进曾经繁华的周村古商城,仿佛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一部老电影。</p> <p class="ql-block">1900年清政府在周村设立了大清邮局,开办国内外邮政业务,是山东少有的几个邮局之一,在周村的繁荣和信息传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周村的大德通票号见证了周村商业的风风雨雨。</p> <p class="ql-block">英美烟草公司的旧址折射出那时周村的繁荣和列强的强势渗入。</p> <p class="ql-block">周村春秋时期是齐国的古都,这一带自古养蚕缫丝,丝织业发达。到汉唐时期,齐国是丝绸之路贸易中丝绸的主要来源地。</p> <p class="ql-block">到了清末,周村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旱码头”,更是吸引了众多商贾,买卖兴隆,纺织业达到了鼎盛状态。随着纺织业的蓬勃发展,染坊行业也随之兴起。</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茂记”、“志诚”等大型丝绸商号在当时非常有名,它们不仅在国内享有高知名度,还参与了国际贸易。</p> <p class="ql-block">周村开埠后,老字号“瑞蚨祥”在周村开了分号,至今仍在营业中。</p> <p class="ql-block">如今​古街上仍商号鳞次栉比,走街串巷的周村烧饼也登堂入室,成了“中华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周村现存明清古建筑5万多平方米,既有北方风格的四合院,又有秀美玲珑的南方亭台楼阁,是江北、山东独有的明清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被专家称为“活着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张艺谋的《活着》、王文杰的《大染坊》、唐敬睿的《旱码头》以及《一马三司令》这些红极一时的影视作品,给沉寂了的周村带来了潮水般的游客,周村在新的时代又获得了别样重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