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下旬,借到印度、尼泊尔参加图书展览的机会,在印度和尼泊尔进行了短暂、浮光掠影式的游览观光。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在印度只到了德里和阿格拉两地,在尼泊尔只到了加德满都和博克拉两地。我们2010年12月24日从北京出发直飞印度首都新德里,12月26、27日到印度阿格拉,12月28日在新德里参观游览。12月29日从新德里飞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12月30日在加德满都,12月31日至2011年1月1日在博克拉,1月1日返加德满都。2011年1月2日结束在尼泊尔的活动离开加德满都,乘国航班机飞越喜马拉雅山到西藏拉萨,1月3日清晨回到北京。<div> </div><div> 新德里是我们此行的首站。新德里是印度共和国的首都和北方最大的城市。新德里是在古老的德里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并与德里老城融为一体,因此印度老百姓说起首都时通常是称“德里”,而非“新德里”。</div><div> 初次到德里总要参观印度门,就像初到北京要去天安门广场一样。印度门(India Gate,下图)是德里的象征,在德里的中心地带,是新、旧德里的分界,位于印度门纪念大道(Kartavya Path,国王大道)的东头。印度门建于1921年,外形似巴黎凯旋门。大门全高48 .7米,宽21.3米,整体建筑由红色砂岩和花岗岩建成。它原称为全印战争纪念馆(All India War Memorial),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英阿战争中阵亡的印度和英国士兵。印度门的南边是新德里城,北边是老德里城。</div> 印度门东面是内塔吉·苏巴斯·钱德拉·博斯的纪念亭。 印度门纪念大道(国王大道)的西端是总统府,总统府东面道路南北两侧是规模宏大的联邦政府大厦(下图)。 联邦政府大厦的东北面是圆形的印度国会大厦(下图)。 在联邦政府大厦的南面有印度国防部(下图)。 老德里的建筑比较破旧,下图是老德里街边的建筑。 <p class="ql-block"> 德里街头的公共汽车,行驶中好像不关门。印度因为是英联邦国家,所以那里的汽车都是右舵(方向盘)左侧行驶。</p> 德里街头的客运三轮摩托出租车很多。上世纪60年代末,客运三轮摩托出租车也曾经是北京的出租车主力。 德里街头也充斥着载客人力三轮车,尤其是小马路上。 德里也有现代化的轻轨列车。 热闹、拥挤的德里街头。 德里小巷商业街。 德里小巷路边的书店。 在德里小巷书店专心低头看书的青年人。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是印度的未来。 我们看到的德里街边的居民楼。 老德里街边还有棚户,那是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帐篷。 老德里的一条小街景象。 小街边居然有散养的猪。 持刀站岗的门卫。 街边可爱的小姑娘。 街边与我们对视微笑的小青年。 街头艺人一家。 帮我们往展场运送图书的当地百姓。 2010年12月26日,我们乘大巴从德里出发,到东南方的阿格拉观光游览。阿格拉位于印度北方邦西南部,在亚穆纳河西岸。1566-1569年和1601-1658年两度作为统治印度的莫卧儿王朝的首都。德里与阿格拉相距约220公里,行车近4个小时。到阿格拉主要是为了参观阿格拉堡(也称红堡)和蜚声世界的泰姬陵。下图是阿格拉堡和泰姬陵两景区的卫星图,两地都在亚穆纳河畔,两地相距只有不到4公里。 12月26日下午15:40,我们到达阿格拉堡的南大门(Amar Singh Gate,下图)。我们将从此进入城堡参观。 城堡四周是用红色砂石建造的城墙(故阿格拉堡也称红堡),墙高12米。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阿格拉堡的卫星图,城堡坐落在亚穆纳河西岸。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城堡的城墙和一些宫殿。图中城墙内用黄线框起的地方,是城堡内供参观游览的区域,城墙内其他地方是军事占地,不开放参观。阿格拉堡是莫卧儿王朝的第三位皇帝阿克巴于1566年开始兴建的,1573年建成,占地38万平方米,平面总体呈半圆形。阿格拉堡是印度历史上莫卧儿王朝的皇城,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代表之作和印度著名的旅游景点。</p> 下图是阿格拉堡平面图。阿格拉堡具有宫殿和城堡的双重功能,堡内有著名的谒见大厅(Diwan-I-Am),是接见大臣、使节的地方。另有贾汗基尔宫(Jehangir Palace)、八角瞭望塔(Octagonal Tower)和莫迪清真寺(Moti Masjid)等建筑。 进入城堡南大门后的第一道内门。 进入城堡南大门后的第二道内门。 进入第二道内门后是一条长长的南北向通道。 通道走到头,右侧有一片绿色草坪,草坪尽头是贾汗基尔宫(Jehangir Palace,下图)。该宫殿是阿格拉城堡内最主要的宫殿,建成于1610年,是莫卧尔王朝第三代皇帝阿克巴为其子即后来的第四代皇帝贾汗基尔所建(1605-1627年统治印度),是城堡中规模最大的住所。宫殿顶部两端各有一座伊斯兰塔耸立,宫殿的墙壁、柱子上都是色彩艳丽的拼花图案,图案中镶嵌着玛瑙、翡翠、水晶和孔雀石,彰显皇室的富丽堂皇和奢华。贾汗基尔宫融合了印度和中亚的建筑风格,宫殿的正面左右完全对称,中庭周围是印度古典式的矩形房屋。宫殿的通体都是红色砂岩建造。 贾汗基尔宫的宫门。 进入宫门后是贾汗基尔宫的内庭。 贾汗基尔宫的屋顶庭院。 屋顶庭院中的莲花形水池。 在贾汗基尔宫的二层平台上。由于印度多雨,房屋建筑的遮雨檐都探出很长(见下图建筑的屋顶)。 建在二层楼顶上的茉莉宫(下图),是贾汗基尔为王后所建,到沙·贾汗时为泰姬重新改造。茉莉宫通体都用白色大理石精雕细琢,所有的廊柱,门楣和墙上都镶嵌着茉莉花的图案和各种珍贵的宝石(好像宝石均被盗挖了),近看茉莉宫的细部,非常精致,细微末节之间都散发着精美艺术的光彩,此殿也是沙·贾汗被其子囚禁至死的场所。 茉莉宫外景和宫前的水池。 茉莉宫内景。墙壁、屋顶表面都是精工细作的艺术品。 茉莉宫中的水池。 茉莉宫北侧的宫殿屋顶上有一座八角瞭望塔(Octagonal Tower,下图)。 这座宫殿也是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精雕细琢的杰作。 位于宫殿屋顶上的八角瞭望塔,相传被幽禁的沙·贾汗(莫卧尔王朝第五位皇帝)时常默坐于此,遥望他爱妻的陵墓—泰姬陵。因为我们参观那天雾气大,所以看不到泰姬陵。 四面有二层楼房围绕的后宫花园。 房屋建筑环绕四周的后宫庭院。 在阿格拉堡内宫殿的西北侧,有一座莫迪清真寺(Moti Masjid)。这座清真寺的主要建筑也是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 在莫迪清真寺南边大花园的东侧,有一座米黄色大理石建筑,建筑正面拥有九道优美的拱门,据说那样的九柱跨拱是东方建筑的最高等级。那是沙·贾汗时期建造的谒见大厅(Diwan-I-Am),是皇帝接见大臣、使节的地方。 谒见大厅内景。 12月26日下午17:30左右,我们结束在阿格拉堡的参观。 12月26日晚在阿格拉Jaypee Palace酒店下榻。 12月27日上午,我们前往泰姬陵参观。<div> 泰姬陵(Taj Mahal)全称“泰姬·玛哈尔陵”,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建筑,是莫卧儿王朝第四代皇帝沙·贾汗为1630年去世的其爱妻阿姬曼·芭奴(沙·贾汗封她为“泰姬·玛哈尔”)于1631年至1653年建造的。泰姬陵坐落在阿格拉亚穆纳河南岸边,占地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建筑,是印度建筑艺术的骄傲,被誉为"印度的珍珠",也是世界上完美建筑的典范,是世界遗产中令世人赞叹的经典杰作,被评选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div><div> 下图是泰姬陵的卫星图。从空中俯瞰,泰姬陵整个陵园呈长方形,四周有石墙围绕。泰姬陵坐北朝南,陵墓寝宫在陵园最北部,位于陵园东西中轴线上,建筑正面朝南。陵园其他建筑也以中轴线东西对称分布,陵园大门位于陵园南部中轴线上。</div> 27日晨8点多一点,我们就来到泰姬陵园区的东门外等候入园参观,因为每天来此参观的人非常多。 8:30,我们从东门进入园区,一座美丽宏伟的、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的门楼出现在我们眼前,那是泰姬陵园的大门。出入陵园都要经过这座大门。没想到陵园的大门就如此之美。 来到陵园大门前,在那里排队等候入园。 透过陵园大门洞,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沐浴在晨光中的晶莹洁白的泰姬陵寝宫。 走进陵园大门,泰姬陵寝宫完整的展现在眼前。尽管当时晨雾尚未完全散去,视线有些朦胧,尽管以前见过许多泰姬陵的精美图片,但在看到泰姬陵真实景象的一刹那,还是被它的美丽和宏伟所惊艳,为之倾倒!它的雄伟和富丽堂皇,就是心目中天堂里的琼楼玉宇。 走进陵园大门后看到的大门内西侧的景象。我们将沿园中西侧的通道前往位于陵园北部的陵寝宫殿。 在陵园西侧的通道上,除了行人,还有拉东西的牛车。牛的地位在印度是非常高的。 晨雾逐渐散去后,眼前的泰姬陵寝宫景象。 泰姬陵高大的寝宫坐落在一个边长95米、高7米的正方形白色大理石基座上。基座四角各有一个高40米的宣理塔,内有阶梯通至塔顶,当年专供穆斯林教徒每天登塔朗诵《古兰经》,祈祷朝拜之用。寝宫位于基座正中,建筑平面为四长边四短边的八边形结构,东西南北四面各长约60米。从基座地面到寝宫中央穹顶最高处,高度达74米。寝宫整体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 下图是泰姬陵寝宫西面的景象。泰姬陵寝宫有东西南北四个完全相同的外立面。 下图是位于寝宫西侧的配殿,作为清真寺使用 泰姬陵寝宫的东侧面,与其他三个侧面是完全相同的。 泰姬陵寝宫东侧的东配殿,它的外表面与寝宫西侧的西配殿是完全相同的,但它内部不用作清真寺。 泰姬陵寝宫正门(朝南)景象。这个拱门有33米高,游客从这座拱门底部的大门可以进入寝宫内部。 寝宫内部。 寝宫内有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围栏,里面放着阿姬曼·芭奴(泰姬·玛哈尔)和她丈夫沙·贾汗的两座大理石棺椁(小棺椁是泰姬·玛哈尔的)。被儿子奥朗则布篡位后遭软禁的沙·贾汗在1666年去世,儿子奥朗则布将其父葬于泰姬陵中其母亲阿姬曼·芭奴的墓旁。这夫妇二人的实际墓葬是在寝宫的地下。(下面图片摘自百度)。 寝宫东南角立面的景象。 寝宫南立面和宫外大理石地面的景象。整个寝宫坐落在9000多平方米、高7米的大理石基座上。 在泰姬陵东配殿大门内看寝宫(东立面)。 蓝天下,泰姬陵在水池中留下美丽的倒影。 湛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坪,衬托着泰姬陵晶莹洁白的寝宫和高塔。 12月27日上午,我们结束了在泰姬陵的参观,开始从阿格拉返回新德里。<div> 12月28日,我们在德里市区和周边参观游览。</div><div> 12月28日上午8点多钟,我们首先来到德里中心区以南15公里路程的顾特卜塔(Qutab Minar)景区参观。下图是顾特卜塔景点卫星图。顾特卜塔景区主要是印度德里苏丹国奴隶王朝(1206~1290年)时期的古迹,有顾特卜塔、大铁柱、清真寺古建遗迹、阿莱塔(Alai Minar)基础遗迹等古迹。</div> 顾特卜塔是德里的一处标志性建筑(下图),是最精美的早期伊斯兰古建筑。该塔始建于1193年,为德里苏丹国首任苏丹顾特卜所建,几十年后到第三任苏丹伊勒图特米什(1211–1236年)时期才建成。该塔的建成标志着伊斯兰教已在德里占统治地位。1993年顾特卜塔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顾特卜塔呈圆形。褐红色,高72.56米,底层直径约14.4米,顶部直径近2.7米。 顾特卜塔旁有1193年修建的“伊斯兰力量”清真寺。这个清真寺是拆了20多座印度庙建成的,尽管展现在眼前的是些断墙残垣,但从部分保存完好的精美石柱上,仍然可以想象出当年的盛景和气势。 清真寺的断垣残壁间有一根乌黑的古老大铁柱(下图门洞前),其名声也远远超过了清真寺。这根大铁柱高约7米,重有6吨。它铸成于何朝何代,至今没有定论。据记载,它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令人惊奇的是,这根铁柱千百年来裸露于废墟之中,饱受日晒雨淋,但却从没有生锈。曾有专家对铁柱做过化验分析,发现它含铁质99.72%,其他物质有碳、硅、硫和磷等。一千多年以前,印度古人居然就能造出合金铁柱,是发明,还是偶然巧合? 在古清真寺遗址西北侧,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古墓(下图)。是德里苏丹国第三任苏丹、德里苏丹国事实上的缔造者伊勒图特米什(Iltutmish)的陵墓。伊勒图特米什在位期间确立并强化了德里苏丹国在印度的地位,加强了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影响,被认为是印度奴隶王朝时期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以伊勒图特米什的身份,眼前这座陵墓显得有些“寒酸了”。 在古清真寺遗迹的北面,有一座名为阿莱塔(Alai Minar)的未完工古塔基座遗迹。目测该塔基座的直径几乎是顾特卜塔基座直径的一倍,因此推测它如果完工,应该比顾特卜塔高的多。 28日上午结束在顾特卜塔景点的参观后,我们前往东面约10公里外的莲花寺景点参观。<div> 据介绍,莲花寺建于1986年,因外形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虽然是一座巴哈伊教礼拜堂,但任何种族、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在此祈祷,体现出巨大的包容性。</div> 离开莲花寺,前往北面8公里外的胡马雍陵参观。<div> 下图是胡马雍陵景区的卫星图。胡马雍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那位在阿格拉修建泰姬陵的皇帝沙·贾汗的曾祖父。胡马雍1556年去世,而陵墓1564年才开始建造,1570年建成。</div> 进入胡马雍陵园的大门。 下图是胡马雍陵的景象。胡马雍陵被认为是泰姬陵的样本,是阿克巴(胡马雍的儿子,莫卧儿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时代莫卧儿建筑风格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里程碑。它巧妙地融合了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建筑的风格,开创了伊斯兰建筑史上的一代新风。而70年后泰姬陵的建造,达到了那一时期建筑艺术的顶峰。泰姬陵是国王为已故王后修建的陵墓,而胡马雍陵是王后为已故国王修建的陵墓。 近看胡马雍陵。 在胡马雍陵西边300多米处,有一片小陵园,园中有一座古朴的八角圆顶建筑。那是胡马雍的大臣、宫廷贵族伊沙克汗(Isa Khan Niyazi)的陵墓,建于1547年。 伊沙克汗陵墓和旁边的小清真寺。 德里街头的圣雄甘地塑像。 位于德里市区的圣雄甘地陵。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是现代印度国父,他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现代政治学说。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印度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进行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p class="ql-block"> 2010年12月29日,我们结束在印度的行程,当日下午从德里飞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印度一共只逗留了6天,到了两个城市。这对于要了解印度这样的历史悠久、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文明古国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能了解个“皮毛”。不过,就这几天所看到印度来说,虽然还比较贫穷、落后,但老百姓和谐处事的态度、乐观的情绪、吃苦耐劳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能亲眼看到反映印度历史文明的古迹,特别是泰姬陵这样的惊世艺术杰作,确实感觉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请看<a href="https://www.meipian.cn/51biqv07"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 style="font-size: 18px;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2010年12月下旬印度、尼泊尔两国游记之二:尼泊尔</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