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镜------海南乐东莺歌海古盐田

飘萍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海南环岛游其中一站就是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的莺歌海古盐田,我一直向往一睹“天空之镜”的风采,据说中国好几处盐田都有“天空之镜”,看一处就好,一饱眼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莺歌海盐场是海南岛最大的海盐场,在华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进入古盐场,一尊写有“奋斗”字样的雕塑展现出眼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创业的英雄到哪里,哪里的江山更可爱。”《莺歌海盐场场志》序言中这样写道。1958年3月,5600多名转业、退伍官兵乘着军舰来到莺歌海,缺淡水,他们就从数十里外运过来;缺蔬菜,就改良盐碱地;缺房屋,就搭建茅草棚……他们用“以一当十,十当百,誓把荒滩变银山”的豪情翻开了海南制盐历史新的一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莺歌海,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如今谈起它,许多人只觉这是一个岁月静好的渔港小镇,而在许多国人的记忆深处,莺歌海盐场是地理教科书中的一个记忆碎片,是青少年时代对祖国南疆大好山河的向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战争年代到现在,一代代人的坚守,化作数十年来一格格晒盐池,一座座盐堆,如初雪般澄澈人心。语言很难准确描述莺歌海盐场所具有的历史厚重和沧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步入莺歌海盐田,在雪白的阡陌纵横间可见好几段已经废弃的铁轨。这些铁轨虽已锈迹斑斑、枕木腐朽,但它们整齐排列在盐田中,向远方伸去,犹如巨人用钉耙在此犁出历史印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海水来到净盐池,它已变成了奶白色,水里飘着一层层结晶的盐花。细看之下有棱有角,像宝石花,日光下闪闪发光,让这里远看如同一片亮晶晶的水晶湖。海水走到最后,告别了水分,便造就了盐田盐山的别致“雪”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浓度不同的池区,在阳光下,散发出不同的色调:天青、浅黛、轻黄、淡紫……3000多公顷的大平面,便像棋盘一样摆在眼前,那远远近近的池滩,整整齐齐,鲜明耀眼,仿佛一格格的“天空之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莺歌海古盐田展览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逝去岁月那不可磨灭的印记。一个甲子前那些尘封的往事记载了莺歌海人骨子里的自豪和历史的骄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莺歌海人,不光用汗水换来了白花花、亮晶晶的原盐,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莺歌海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地老百姓说,莺歌海的渔民,是乐东最早接触现代文明的一群人,因为盐场的建设者,带来了渔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东西,比如他们最早地看到了电影,还见到总政歌舞团的演员和演出,见到过董必武、谢觉哉、郭沫若等不同时代一批又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2年2月,大诗人郭沫若访莺歌海时,不禁为莺歌海数万亩盐田的壮美景观而激动不已,他挥毫写下了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诗篇:“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常春极乐园。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郭沫若用诗歌来赞美莺歌海盐场,既写出此处自然环境之美,更以“烧干海水变银山”这样极富浪漫豪情的文字赞美了人力的伟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辽阔的盐田在海风中保持着沉默,那些创业的艰难、守业的不易,过去的辉煌已成为一段激情往事珍藏在人们心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