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康桥(英国之行一)

狼哥

<p class="ql-block">去年8月,孩子们放暑假,一家人去了英国度假旅游。英国对孩子们来说是满期待的,那可是“小猪佩奇”的老家呢。另外,它还是“哈利波特”的故乡。小孙女Rachel是个小“哈粉”,去英格兰的Hatford哈利波特博物馆参观一番,自然是盼望已久的事情。这里可是“哈粉”们“朝圣”的圣地。小猪佩奇,哈利波特,对我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兴趣。我脑子里满满的英国工业革命,莎士比亚,英吉利海峡,牛顿和万有引力,牛津和大英博物馆等等这些耳熟能详,之前又遥不可及的东西。这些对我来说,虽说放不下,但让我更不能释怀的便是“康桥”!徐志摩笔下的《再别康桥》。</p><p class="ql-block"> 从英国回来,这段遊历记录在“笔记本”里,短时间内便不再想去碰它,直到最近有一天“美友”程姐看到我的其他几篇“美文”说“描写异国风情,图文并茂,带入感极强”。并叮嘱我再写几篇。于是……</p> <p class="ql-block">那天,当地气温18℃左右,因天空时断时续的下着小雨,略觉着有点凉意。我们先是围着剑桥小镇转了转看了看市容,又来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这里最能体现剑桥大学的风格。街道两边的建筑及教学楼几乎都经历过上百年的洗礼,看上去是那么厚重,古朴,沧桑。</p><p class="ql-block"> 据说当年徐志摩先生就在这所学院学习。来这边旅游的中国人毫无例外的前来凭吊一番。回忆上世纪二十年代这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p> <p class="ql-block">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p> <p class="ql-block">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棵水草。</p> <p class="ql-block">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p> <p class="ql-block">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p> <p class="ql-block">剑桥即康桥,康桥即剑桥。徐志摩早年曾经多次来这里进行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这是毋庸置疑的。从《再别康桥》的“再”字便可以知晓,徐志摩不止一次的告别康桥,也不止一次的步入剑桥(大学)。</p> <p class="ql-block">徐志摩(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那么,问题来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到底是用英文写的还是用中文写的?《再别康桥》最初是用英文写的,只是作者在回国的轮船上将其译成中文。并于1928年发表在《新月》杂志上。</p><p class="ql-block">说到徐志摩的诗,不能不提到“新月派”诗人。作为“新乐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诗讲究“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而同样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郭沫若追求的则是情感的倾注。</p> <p class="ql-block">当然,说到徐志摩免不了要提到和他密切关联的三个女人,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作为游记,他们四人之间的瓜葛不便展开赘述。在此一笔带过。</p><p class="ql-block"> 再别康桥》,描绘了诗人离开剑桥时依依不舍心情,那一刻,诗人的思绪随着康河的柔波起伏荡漾。康河虽美,但诗人更眷恋着他的祖国,他要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4日元宵节于济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