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重庆(二)

恰恰

<p class="ql-block">我所居住的大唐公寓位于朝天门以西不远处。出门向左,登两折台阶,在太平门下的古老城墙上,有一处历史最高水位标记,192.66米,时间是2020年8月20日。</p> <p class="ql-block">据报道,2020年8月20日长江5号洪峰过境重庆,仅大唐公寓就有300多人被洪水围困。当时长滨路上洪水已经超过2米深,汽车都被淹没得无影无踪,消防官兵驾驶救援艇穿越主航道,以长滨路的大树为参照,避开小区周围的障碍物,开进酒店大厅,历经三个多小时、20多次转运,营救出了全部300多名受困人员。</p> <p class="ql-block">我像许多人一样有个疑问,不是有三峡大坝吗?大坝不是也有防洪功能吗?怎么处于上游的重庆还会被淹半座城呢?</p><p class="ql-block">度娘是这样回答我的:如果不淹重庆,武汉、荆州、岳阳、九江和长江中下游上亿的老百姓就要遭受毁灭性洪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来,为了让中下游上亿人民不至于面对滔天的洪水,为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是</span>英雄的重庆默默扛起了所有压力。</p><p class="ql-block">洪水退去后,重庆人在洪水处挂上铜牌,刻上水位高程,把淹没发霉的房子重新打扫干净,把火锅的炉灶重新支起来……</p> <p class="ql-block">爬上沧桑厚重的石阶,穿过千年的太平门,就来到了有丰富历史的白象街。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车水马龙。每一座小楼,每一块招牌,都饱含着往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老舍先生就曾在白象街88号《新蜀报》报馆,创作和酝酿了众多的文学作品,积极组织并参加文艺界的抗敌救国活动,为民族的抗战奔走呼号。</p> <p class="ql-block">自白象街顺山势向上,爬上一处五层楼高的石阶,不远处就是重庆大轰炸遗址。</p><p class="ql-block">老舍先生曾在《八方风雨》中记录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重庆的房子,大都以竹篾为墙,上敷泥土,一失火就烧一大片。日本人晓得这情形,所以5月3日、5月4日都投的是燃烧弹。那是1941年。到了6月5日傍晚,在日机对市区长达5个多小时的疲劳轰炸中,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接死于轰炸人数最多的一次惨案,即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p><p class="ql-block">大轰炸遗址的右手边现在是喧嚣繁华的八一好吃街。此刻,去买一笼鬼包子,狠狠地把它干掉,才稍稍疗愈一下。</p> <p class="ql-block">穿过好吃街摩肩接踵的人流,我来到了抗战胜利记功碑。该碑的前身1941年建成后,被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但此后不久被日机炸毁。</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精神堡垒”原址上修建“抗战胜利纪功碑”,记全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之功。碑身刻“抗战胜利纪功碑”,时称“纪功碑”。时至今日,碑中应该仍然存放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二战胜利时写给重庆人民的信。</p><p class="ql-block">重庆作为国民临时政府所在地,经历了日军长达六年的狂轰滥炸,坚毅镇定,屹立不挠,重庆人民的这种不屈精神和对自由事业的忠诚将永远鼓舞着世人,是历史永恒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公寓出门右转200米到达恺瑞酒店,坐恺瑞酒店电梯上四楼,平层出去就是储奇门码头旧址。</p><p class="ql-block">储奇门码头,如今早已弃之不用,当年则是山货,药材的集散地。这里停靠的船多,装卸的货物多,码头挑夫也就多。</p><p class="ql-block">码头挑夫被人们称为“棒棒军”。一根竹棒,两头系上绳子,脚下是粗劣的草鞋,身上是汗渍斑斑的破衫。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早晚不济的粗茶淡饭让他们的腿杆像木棒一样细瘦而坚硬。</p><p class="ql-block">近十年来,随着交通和运输方式的改变,重庆主城棒棒军的需求量越来越少,挑夫近乎销声匿迹,只有来到好吃街才得以一见。我看见一个男子挑着两只煤气罐正在上台阶,看起来轻松欢快的样子。更多见的是小吃流动摊户:“挑挑肥肠”,看不锈钢保温桶上醒目的大字,够吸引眼球吧?</p><p class="ql-block">不过在重庆周边偏僻的山区河岸,棒棒还是搬运的主力军。</p> <p class="ql-block">2014年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万州港码头考察时,曾对“棒棒”们深情地说:“你们很了不起!每一分钱都是流汗挣来的,是中国人民勤劳的象征。”总理说,中国发展有潜力,有韧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劳。推动中国发展需要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棒棒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来之前,对重庆美食早有耳闻。麻,辣,鲜,香的小面,热气腾腾,红油翻滚的老火锅,无一不撩拨着吃货我的味蕾。</p><p class="ql-block">一种美食的诞生,都有它的历史渊源。比如某位皇上吃过的,或者某位被贬的官员发明的。那些美食一般都用料价值不菲。但重庆火锅却是例外。</p><p class="ql-block">毛肚,黄喉,鸭肠,猪脑……一些边边角角,从前达官贵人不屑一顾的食材,却被嘉陵江边无所不能的码头苦力施用了热辣魔法,铁锅内红灿灿滚烫烫排山倒海,桌子边汗淋淋畅快快气吞山河。没有什么是一顿重庆老火锅治愈不了的。</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走马观花之重庆。这里的人,坚忍,坚韧,百折不挠,乐观豁达。洪水过后,即使家里只剩一坨苕粉,也要架起火锅,搞起蘸料,涮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