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这一辈子,会有各种各样的心愿,如不能实现,总会纠结于心底,特别是擦肩而过的相遇,甚至会让人特别遗憾。</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前,第一次到深圳,是几个人一起去办事,身处这座神话般崛起的都市,虽然有许多奇迹令人目不暇接,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无奈地做个匆匆过客。尤其是我一心想去的中英街,因为边检手续办理繁琐,最终未能踏足,也终成了一桩未了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一家四口在广州过年。少了在老家亲戚之间的客俗往来,闲适得很。这么既团聚又轻松的假期,出去走走自然是必须。所以,按照之前我和妻子说好的,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就去了深圳。其一是全家出游其乐融融,二来更是要了却我多年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一个半多钟点的车程,我们顺利到了盐田区沙头角。许是过年的缘由,街面上冷冷清清,很少有行人和车辆。我心里直犯嘀咕,生怕中英街过年不开放。向停车场的保安打听,得知下午两点才是通关的时间,我这才松了口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为了不浪费时间,我们临时调整了行程,先去了大梅沙,这也是为了成全儿子的愿望,因为他还没看过海,所以一直都很期待。天气非常给力,前两天的阴雨已偃旗息鼓,正月初一天放晴朗,阳光灿烂。彩头好心情自然不错,看海,也恰是最好的时候。</span></p> <p class="ql-block"> 到了海边,蓝天、碧海、沙滩 …… 太过醉人。象如潮的游客一样,妻子、女儿和儿子,娘儿仨玩得非常开心,干脆也脱了鞋袜,踩在软软的沙滩上,任由海浪拍打着脚背,摆出各种姿势与大海同框留影,生怕错过了最美的景致。饱览了大梅沙海景,不知不觉就下午两点多,我们决定要转场了。</p> <p class="ql-block"> 再次来到沙头角,车流、人流已经爆棚,想找个停车的地方已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附近兜了好几圈,才在一个偏僻之处找了个里面塞了好几辆车的狭窄院子,儿子很费劲地才把车子倒了进去。嘿嘿,停车费可不便宜哟!</p><p class="ql-block">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绕过两条街,我们加入到特别管理区办理通行证的队伍中。两三人一横排的密集队形拉得很长,初略估计应该有六七百米,后边还不停地有人加入。</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跟在队伍中缓慢地向前挪动着脚步,一边抓紧在手机上输入身份信息,预约并提交过境申请。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缓慢行进,终于进到办证大厅,通过自助系统打印出通行证,再依次进行安检,才踏上了我心心念念的中英街。</p> <p class="ql-block"> 中英街,原名鹭鹚径,商业街长约250米,宽约6米。鸦片战争以后,腐朽的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用割地赔款的方式,苟且求安。1898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了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北部的一片土地及附近岛屿,租期为99年。1899年,中英两国派员在沙头角进行勘界,将沙头角分为“华界沙头角”和“英(港)界沙头角”,中英街因此形成。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曾一度成为购物的黄金街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中英街也成为“一国两制”最直观的见证。在深圳,也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p> <p class="ql-block"> 我素有提前了解旅行目的地的习惯,所以,虽然原来没到过中英街,但通过各种照片、影像以及文字资料等,对这里其实已是了解甚多。这一刻,当我真实地踏上这条小街,并不怎么感到陌生,只是心里陡然间生出一种莫名的感觉,夹杂着几分隐隐的沉重。</p> <p class="ql-block"> 街口,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国务院和广东省政府共立的界碑,东侧是深圳,西侧是香港。香港这边的店铺都是些老旧的屋子,很低矮。门脸儿有宽有窄、有高有低,装潢也极其简单,招牌上多数都赫然打着“免税”字样。中英街售卖的商品也都是些烟酒副食、服装鞋帽、金银首饰和其它生活日用品,产自世界很多地方。店主和店员们,不停地吆喝着,招揽生意。进店询价,跟内地的商品价格几乎没有差别。当然,现在中英街的主要功能已不是购物,而是观光,游客们绝大多数只是想身临其境地体验一下“一街两制”的特殊感受。</p> <p class="ql-block"> 中英街上,栅栏外边就是香港的居民社区,两边的居民用相同的语言,互相打着招呼,甚至拉家常。进出港区的通道处,有港方警员在岗执勤。深港两地和内地持有有效通行证件的人员均可自由出入,已然是完全没有了开放之前的那种神秘。</p> <p class="ql-block"> 中英街不宽的街道,有好几颗大树,又是过年,挂满了各种式样的灯笼和五颜六色的鱼灯,颇有些节日的气氛,这种习俗,大概是因为当地常住的深港居民,长久以来都是以打鱼为生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 走出商业街的尽头,在1号界桩处,东侧新建了博物馆,规模不是很大,陈列有各种历史和民俗文物。还有一个小型的广场,最显眼的是矗立在中间的“警世亭”了,黑色的石碑上,“爱我中华,勿忘国耻”八个金字格外醒目,还刻有中英街历史由来和“3.18”警示日的铭文。西侧的文化墙上,则塑有多组反映中国人民对外抗争故事的浮雕。这些陈设和布置,目的和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是滨海栈道了,香港渔民的船只泊在不远处,他们屋子也在不足百米的地方,门楣上新帖的春联清晰可见。深港两地,本就是一家,心相连,情相依,是那段屈辱的历史,人为地割裂了亲人的往来。一百多年来,在国人心上,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疤。</p> <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想来中英街看看,倒不是这里有啥在家买不到的东西,而是因为这里有其它地方触摸不到的历史。说实话,如今的中英街,虽然店铺林立,商品齐全,但除了它特殊的身世和过往,其商业氛围现在可能还不及内地一个县城甚至大一点的乡镇街道。沿街的店铺老旧得很,弄巷里甚是破败,这种现象也好像是在述说它所历经的沧桑。 </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条小街上,多年的夙愿得以了却,先前略带沉重的心情也渐渐平服。细想着中英街的前世今生,无不与国家的弱强息息相关。看着眼前满街游人如织,想着上午海滩上人山人海,我心里不禁又起涟漪。试问,没有强大的祖国和人民军队,我们能自由自在地享受这样太平祥和的“中国年”吗?知史鉴今,相信这个问题,一定能令人深省。</p><p class="ql-block"> 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4年2月23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