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省于2012年被纳入森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范围,2013年开始在全省正式启动森林保险工作试点,将公益林和商品林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政策性森林保险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上扎实推进,提高了林业抵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p><p class="ql-block"> 一、森林保险工作的开展,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提升了全省林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一)制定方案,维护林权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将火灾、暴雨、暴风、台风、洪水、泥石流、冰雹、霜冻、暴雪、雨凇、旱灾、病虫害、鼠害等作为保险责任。取消免赔率的设置,维护林权权利人利益。适时调整费率,公益林和商品林保险费率由4‰调整到现在的2.5‰(省直属林场森林保险费率降为2‰)。制订《河北省森林保险理赔操作规程》,对理赔操作流程和具体操作要求进行明确。</p><p class="ql-block"> (二)聚焦理赔服务,确保赔付到位。建立省、市、县三级理赔专家队伍,目前全省森林保险理赔专家共计313人。监督保险机构赔付情况,及时掌握各地阶段性灾害理赔情况。2013年至2022年,我省政策性森林保险理赔共计2048起,理赔金额达15922.89万元,对森林资源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p><p class="ql-block"> (三)创新保险产品,森林资源保护范围不断拓宽。一是特色经济林保险。人保财险在迁西县开展了板栗气象指数保险,在望都县启动了文冠果保险试点。中华联合财险在容城县承保了商业性观赏性林木综合保险。国寿财险在蔚县开展了山杏保险。二是碳汇指数保险。平安财险和国寿财险分别在围场县、丰宁县开展了碳汇指数保险。三是野生动物致害保险。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燕赵财险等在围场县等5个县(市)开展了野生动物致害险试点。四是湿地保险。平安财险在怀来县启动了湿地保险试点。</p><p class="ql-block"> 二、当前影响和制约森林保险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p><p class="ql-block"> 森林保险对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器”、“减压器”和“助推器”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林草改革不断深化,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不断突显,影响和制约了森林保险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保额偏低,赔付资金不能满足植被恢复需要。近年来林木再植成本大幅提高。经调查,我省林木再植成本因立地条件和再植树种、苗木大小、栽种时节等影响,为每亩1200元至4500元不等。目前政策性森林保险实行的公益林每亩600元、商品林每亩800元的保额远不能满足补造需要。二是保险机构开展防灾减损工作力度不够。配合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保险机构的责任和义务,但近年来保险机构在防灾减损方面参与少、投入少,远远不能适应防灾减灾损工作形势需要。另外,2021年12月31日修订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明确,综合费用率(含防灾减损费)不高于保费的 20%,也限制了防灾减损费用的列支额度。三是承保理赔效率较慢。森林资源分布较农作物种植更为广阔,且多在偏远山区,地形复杂,给承保、理赔造成较大难度。而且有的保险公司县级分支机构人员少,结构新,也影响了工作效率,导致林木脱保、验灾不准、赔付滞后。今年,承德林木旱死严重,有的县级保险分支机构人员和技术力量薄弱,多地报案应接不暇,影响了理赔进度。四是特色保险产品少、规模小。2023年9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支持保险机构创新开发各类林业保险产品,鼓励地方政府将林业保险产品纳入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政策范围。而我省特色林木保险开展少,大面积经济林不能参保,果农经济利益没保障,挫伤了致富创业的内在动力。如何将经济林和林木种苗纳入保险,是森林保险面对的重要课题。</p><p class="ql-block"> 三、对林草保险发展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习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强调“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数字中国”成为未来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解决林草保险中的瓶颈问题,促进林草保险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政策和技术上改革创新,通过数字化手段的应作,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激发活力。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推进,是林草保险的发展趋势。“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的科学集成)、无人机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于林草保险,可以改造林草保险服务场景,推动保险标的信息准确真实、灾害评估科学量化,使承保和理赔更快捷,进而提高保险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业务经营成本,从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防灾减灾、提高保障水平。</p><p class="ql-block"> 要将保险公司数字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作为对公司进行遴选的重要依据。为应对数字化浪潮,一些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起步早、投资大,已获利于各自数字化转型的初期成果,开始“扩建赛道、打造生态”,围绕自身业务优势,全面发展、构建保险生态,拓展业务边界。但也有的保险公司起步慢、投入少,数字化水平较低。要通过遴选,让数字化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公司“上台”,让拘于传统、缺少创新的公司“出局”。</p><p class="ql-block"> 要借助数字化保障,努力创新保险产品。我省主要经济树种有核桃、枣、板栗、柿子、杏扁、花椒、连翘等,树种多、分布广。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地方特色经济林及林木种苗、花卉等资源信息平台,不断创新保险产品,实现“扩面、增品、提标”,助力乡村振兴。要以数字化资源为依托,科学核算不同地区林木恢复成本,调整政策性森林保险保障金额,提高保障水平。目前的保险金额,不能满足再植需要,降低了保险机构和林农的积极性。建议财政部门支持,以《关于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通知》(财金〔2021〕130号)为依据,提高政策性森林保险保额,确保森林资源安全。</p><p class="ql-block"> 要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推动草原保险试点落地。我省草地面积2876.52万亩,天然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严重,占总面积的39%,亟待通过保险手段加强管护。关于启动草原保险试点,财政部等四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财金〔2019〕102号)及河北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冀财金〔2020〕1号)均有明确,但进展缓慢,至今尚未启动。除了各级财政资金配套难,还有一个原因是对各地草原立地条件和用途不同,保险标的难确定。鼓励保险公司借助遥感、高分及气象预测等科技手段,探索保险方案,助推草原保险。</p><p class="ql-block"> 同时,将数字化手段应用于森林保险,还要充分认清森林保险与其他农业保险的区别,同优化和完善现有森林保险政策相结合,统筹国家公园、野生动植物保护、防灾减灾、产业发展等业务工作,努力建立林草综合保险体系。日前,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同省委军民融合办公室(高分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后,还要加强同其他科技公司加强数字化合作。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做好预防监测,将预警责任纳入森林保险保障范围,通过加大科技预防手段投入,建立森林资源实时动态监控网络,形成多方联动的预警共享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从源头降低森林灾害发生概率,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逐步建立林业“灾前预防+灾后补偿”的防赔结合模式,全面提升森林保险风险保障水平。</p> <p class="ql-block"> 申飞,中国林学会会员、河北省林学会会员、中国文人画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0年度首届当代杰出盆景艺术大师公众评选冠军。</span>军旅数载,长期从事宣传工作,文章曾被国内外数十家报刊转载,言论曾被新华社社论引用。多年来笔耕不辍,著作颇丰。现供职于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