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京都到奈良,想快一点,可以乘坐近铁,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这是奈良近铁站,出来就是公交车站,从这里乘公共交通到东大寺或春日大社都不远。</p> <p class="ql-block">乘公交车到东大寺或春日大社经过的一大片区域被称为奈良公园,在这里生活着上千野生的梅花鹿。</p> <p class="ql-block">梅花鹿并不怕人,也不怕车。人、车、鹿相安无事。</p> <p class="ql-block">草坪上的草是可以让鹿随便吃的,但小树得保护起来,不能让鹿啃。</p> <p class="ql-block">公园很大,有好多买鹿饼的小摊小铺,游客可以买来喂食。</p> <p class="ql-block">鹿的嗅觉十分灵敏,有游客把鹿饼藏在兜里,鹿会紧追不舍。</p> <p class="ql-block">直到游客把鹿饼拿给它们方才罢休。</p> <p class="ql-block">不过,鹿又十分乖巧。它虽然爱吃鹿饼,但不会拱翻放鹿饼的笼子取食吃。</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有小溪,鹿渴了会自己跑来喝水。</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了,鹿也会躺下休息。这时候它心情舒畅,游客可以从容的与鹿合影。</p> <p class="ql-block">鹿现在已经是奈良的旅游资源之一。鹿也习惯了在这里生活,无论在东大寺的山门前面,还是春日大社的灯柱旁边,都有鹿的身影。但是鹿的自然放养也对奈良人的生活造成影响,特别是使农作物遭受了损失。据说现在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对鹿进行限制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定都奈良之后,728年,信奉佛教的第45代圣武天皇下令建造东大寺,现在东大寺是日本佛教华严宗的大本山,1998年作为“古都奈良”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东大寺落成后曾两次被毁,现在的大殿是1709年建成的,虽仍为现存最大的木建筑,但规模也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大殿内供奉着16米高的卢舍那佛,另外还展出了一片焚毁前大佛脚下莲花座上一瓣花瓣上精刻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大殿的一角,陈列着一个维修时换下来的鸱尾,站在边上可以感受到它的巨大。</p> <p class="ql-block">来到大殿后面,往山上走去,就是二月堂,也是和大殿一样古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二月堂前面有一个平台,站在这里。可以远眺奈良城区。</p> <p class="ql-block">二月堂也是木建筑,精美的木雕装饰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从二月堂下山,向春日大社走去。十一月末的深秋,在日本正是枫叶逐渐转至深红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红的枫叶、黄的银杏、绿的常青植物,让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曲折的山间小径,古老的茅草屋,我们仿佛回到了奈良时代的平城京。</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间小径,我们走到了春日大社。这春日大社是定都奈良同时期的产物,当时是供奉奈良时期重臣藤原家的四位守护神灵,而且,据说鹿是神灵的使者。怪不得奈良到现在还有那么多的鹿。</p> <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春日大社里到处都可以看到火红的枫叶。</p> <p class="ql-block">春日大社里面有一棵高大的杉树,树龄已有一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春日大社已是全日本重要的祭祀场所。大社之内,到处都是各个年代的石灯笼,每年的2月和8月都会举办千灯会,民众从四方赶来,十分热闹。</p> <p class="ql-block">不只是石灯笼,在大殿的廊下也挂了许多铜灯笼。</p> <p class="ql-block">毕竟灯节一年只有两次,为了让游客们都能感受一下灯节的灿烂,春日大社特意开辟了一个名为藤浪之屋的地方,里面没有自然光,只是挂了很多点亮的铜灯笼,游客穿梭其中,犹如置身灯节之夜一般。</p> <p class="ql-block">有一间名叫“春日荷茶屋”的茶室,孤伶伶的坐落在往春日大社的路上。周围是一片小树林,木屋古色古香,游客走到这里,都会坐下歇歇脚。</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乡随俗,也走了进去,各人点上一份抹茶点心尝新。</p> <p class="ql-block">在春日大社的庭院里闲逛时,我们无意中看到了一通石碑,那是纪念阿倍仲麻吕的。碑很新,应该是近年才立的。</p> <p class="ql-block">阿倍仲麻吕这个人我们并不陌生。他生于公元698年,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入唐,因“慕中国之风”而不肯离去,于是改名晁衡,学成入仕。公元770年正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辞世,并埋葬于长安。</p><p class="ql-block">1978年,西安市同奈良县协议,在两市各建一座纪念碑供后人瞻仰和缅怀。西安的纪念碑于次年在唐兴庆宫遗址内落成。2009年我们夫妇两人旅游来到西安时曾见到过,并且留下了照片。</p> <p class="ql-block">至于奈良县有没有建纪念碑,以及碑在哪里,我没有查到资料。今天看到春日大社的这块碑,也许就是这件事在奈良的回响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