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家沟里过大年

畅华.记录精彩一刻

<p class="ql-block">  师家沟位于汾西县城5公里处,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师家沟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又由于地处偏僻山乡,在数百年的动荡与战乱中得以幸存。师家沟以其高品位的文化含量,逐渐被发现和认识到了它的独特价值。</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汾西县以发展旅游为导向,投资完成了师家沟旅游公路一期工程和旅游公路绿化工程,为开发这处人文景观打下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师家沟村口石牌坊,历经百余年岁月的洗礼,仍不减当年的威武雄姿。石牌坊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相传师家子孙师自省39岁时不幸染病身亡,当时年仅30岁的妻子赵氏和25岁的张氏并未改嫁,一直伺候公婆、养育儿女,非常辛苦。其后人师丙成官场得意,呈报皇上敕准,建造了这一“节孝牌坊”。牌坊外形是四柱三门式,八个翼角原挂有八只风铃,遇风声起,夜深人静时更显清脆。</p> <p class="ql-block">  景区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  成均伟望院由师家第六代人师克昌建成。为依山而建的三层四进院落,一层为正院、二层为私塾观国光院、三层为绣楼。属于黄土高原清代传统院落。电影《一九四二》、《谍莲花》、《底色》、《山桃花》等在此拍摄取景。</p> <p class="ql-block">  观国光院为师家私塾,是为师家子弟提供幼儿教育的民间机构。师族人重视文化教育,获得功名者达百人之多。观国光院主要展示古代私塾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  大院一层窑洞顶是二层的的前院。</p> <p class="ql-block">  绣楼是古代大家闺秀住的闺房,也就是古代女人出嫁前生活的地方。古代小姐从12岁上楼到15岁出阁前,几乎都在绣楼生活,到了婚嫁年龄连择婿"抛绣球"都是在绣楼进行。</p> <p class="ql-block">  此绣楼曾住过师家数十位小姐。绣楼内主要展现闺房原貌和女子们学习琴棋书画以及织布纺线刺绣等技艺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务本院,匾额以书卷状打开,意思是耕读为本,勿忘其宗,该院落为师奋云之子师五典居住。师五典继承父业,打理师家一切农事,又经营作坊,油坊,醋坊,酒坊,豆腐坊,还重修村中道路,开设造纸厂。</p> <p class="ql-block">  理达院,“理达”即事理通达之意,该院为师凌云之子师五章居住。师五章以做当铺生意为主,还建立了钱庄,票号,盐茶药等生意,将生意开遍全省,北至大同,南达运,甚至开到省外。</p> <p class="ql-block">  循理院。</p> <p class="ql-block">  流芳院。</p> <p class="ql-block">  巩固院。为师家第三代师法泽创建的第一个大院。师法泽生于乾隆初年,幼年孤贫。成年后开始做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久,师家的财力变得雄厚。在经商的同时,师家很注重文化教育。师家在第五代、六代同门的28人中,获监生、贡生、增生、武生等功名者多达11人。“儒商结合”大大提高了师家的社会地位。师法泽本人也由于治家有方,德高望重,在当时四邻八乡享有一定的声望与社会地位,被举为乡饮耆宾。</p> <p class="ql-block">  院与院之间巧妙相通,或走暗道,或出偏门,或上楼门与其它院落相互联系,真可谓是“走进一家院便串全村门”。</p> <p class="ql-block">  山墙边的楼梯看似偏门,却是通往另一个大院。所有的院落全部能互通相连。大门一关,各自为院,小门一天,又连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树德院为家大院创建人师法泽故居。</p> <p class="ql-block">  福地,师家的“福祉”所在。在古建群建造初期就规划出了一块空地,形如一方官印。风水先生称之为“福地”。</p><p class="ql-block"> 围绕这块福地以风车型分布展开,形成一个宗族内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众星捧印建筑群体。“福地”上禁止建造任何建筑,并在福地四周遍种桃树用以镇邪,以保师家的福禄财运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  敦本堂。</p> <p class="ql-block">  砖雕,师家创始人师法泽给五个儿子分门别户订立了堂号,五堂闹春浮雕影壁真实再现了师家家族鼎盛时期过春节的繁荣景象,影壁上有舞狮子、耍龙灯、驶旱船、踩高跷的,还有一些沿街叫卖的小贩,共有108个人物组成。</p> <p class="ql-block">  影壁两头的两棵柿子树上各结了108个柿子,影壁也是由108块方砖组成。"108"这个数字,在师家大院里有着特殊的含义,在师家沟古建筑群中,有房屋108间,108个门洞,108种木质窗棂,108块门联牌匾……</p> <p class="ql-block">  每一处都匠心独运,立意动人,彰显出大院主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品位,每个房间与108星宿对应,蕴含"天人合一"的绝妙意味;窗棂中的"寿"字图案,多达108种,据说是表示师家鼎盛时期在全国共有108家商号。</p> <p class="ql-block">  敦本堂建于清乾隆34年,是师法泽的长子、五堂之首师登云的宅院。位于巩固院内,两进制院落。师登云是师家"五堂时代"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完善了家规家法,规范子弟言行。是师族礼教文化的执行者,话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  “清白家风”匾。</p> <p class="ql-block">  赏月楼是师家庆祝丰收,赏月拜月祭月的场所。师家从道光年间开始每年中秋节都要聚集族人在此赏月祭月,远在他乡的经商、为官的子孙们也会从各地赶回参加这一活动,表达渴望团圆、祈福护佑的美好愿望。这个风俗一直沿袭至今。</p> <p class="ql-block">  “水月松风”匾。</p> <p class="ql-block">  赏月楼。</p> <p class="ql-block">  赏月楼前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南山寿。</p> <p class="ql-block">  大夫第院。为师家第五代师凤鸣故居。师凤鸣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升补湖南省湘乡县知县。间,与当时尚未发迹的曾氏兄弟交往甚密,并且为提携、推荐曾国荃步入仕途花费了一番心血。咸丰二年(1852年),因军功钦加同知衔,遂跻身于官场,成为师氏家族官场上显赫人物之一,为其家族铺就了仕途之道。光绪初年(1875年),曾国荃当了山西巡抚,对正告老还乡到太原来访的师鸣凤大开中门,隆礼远迎,连日盛宴款待,极尽故人之谊。曾国荃亲书“大夫第”精匾一块,匾阁下题湘乡知县,保庆州同师鸣凤;落款题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山西巡抚曾。后来派要员用八抬大轿送师鸣凤回乡。</p> <p class="ql-block">  并在师家沟举行了隆重的挂匾仪式,平阳知府和方园州县官员、社会名流均前来祝贺,乐队、戏班大庆月余。从此,师家沟名声大振,一度成为达官仕宦、文人学士不时光顾的三晋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个有人居住的大夫第院保护的很好。</p> <p class="ql-block">  师凤鸣画像。</p> <p class="ql-block"> 师凤鸣简介。</p> <p class="ql-block">  这条弯弯曲曲的石条铺成长约1.5公里的环形小道,将师家分割为内外两个部分,内部为各个大院,外部为作坊及仆人长工居住之所。</p> <p class="ql-block">  龙王庙前有传统舞蹈及民俗表演。</p> <p class="ql-block">  二鬼摔跤。</p> <p class="ql-block">  舞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