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屋

三友书画.王克三

<p class="ql-block">每一年临近春节的时候,乡村道路上的车辆和停在村庄里街道旁边的小汽车都会多起来,而走在村内大街小巷上的年轻面孔和小孩子这时也会多起来,这情景让人一看便知这是在外面工作的年轻人,带着孩子回家过年了。此时在这个2023年底农历癸卯年岁末,临近春节假期的这些日子,我所在单位在日常工作安排上,主要做一些收尾清理工作。这个春节假期我要回老家一趟,前两天我接到了老家一个亲戚的电话,亲戚跟我说他家孩子将在春节前结婚,邀请我参加孩子的婚礼和喜筵,我愉快的接受了邀请。单位放假后我便乘上客车踏上了回老家的路。以前在回老家时,我总会感到心情愉悦,仿佛所有的忧虑都抛到了脑后。而这次不同,这是母亲过世后我第一次回老家,我的心情有些沉重。几个小时车程后,便到了故乡县城的车站。亲戚家孩子的婚礼过两天才举行, 我早天回来是想回家乡的老宅看看。然而此时我站在车站出口外倒是有些恍惚,心想:我应该去哪里?是先去妹妹家还是先回老家呢?这要是以前,无论时间早晚,我都会直接搭车回家,因为那时有母亲在家里等着我。三年前母亲过世,办完母亲丧事后,我在县城妹妹家住了几日。临别时,妹妹对我说:“哥,你以后回来就在我家住吧”。我当时点了点头说:“好”。现在母亲不在了,当我又站在这既熟悉又陌生的的车站出口时,忽然发觉自己竟然不知往哪里去。以前不是这样,那时出了车站我会直奔20公里外我长大的那个乡村。</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回家,我会提前告诉父亲和母亲我要回来,有时我也会忽然就出现在了家门口,给父亲母亲一个惊喜,而父母也总会笑怪我搞突然袭击。我有的时候也并不急于回家,会先到住在县城的妹妹家歇个脚,然后第二天一早,再和妹妹一家大小,浩浩荡荡地回家。那时一到村头就会看见手搭额头眺望的母亲,当我看到母亲被露水打湿的双脚和裤角时,就知道勤劳的母亲一定是早早的起床,先到地里干了会农活后又站在村口,期盼等待着我们的归来,这一定是妹妹提前告诉了老母亲。 每次这样兴师动众地回到家,住了几辈人的老宅,忽然被人声塞满,此时兴奋得好像也有了笑容。老宅只有在我们都回来时,才呈现出这般的欢乐、饱满的样子。门前、屋后树上的喜鹊和各种小鸟叽叽喳喳欢快的叫声也好像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这才是我熟悉的回老家的味道,家的味道,那时回家感觉真好,回到家仿佛置身于一个温馨的世界。老家所在的乡村,四周被种着各种荘稼和果树的农田包围,这里春种秋收,一年四季都能闻到清新空气中从泥土和荘稼里散发出来的特殊芳香。从我小时候到上小学、中学后,在学校放假的假期里,也会和父亲母亲一起下地干活,尽管有些劳累,但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看到那压弯枝头的果实和一袋袋沉甸甸的粮食,看到丰收后父亲母亲满脸的笑容,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p> <p class="ql-block">现在母亲已离开我们,家乡只有空荡荡的老屋。 坐落在家乡的三间老屋不太宽敞,正中一间称为“正间”,有的地方把这一间称之为“堂屋”。我们家的正间里有灶台、饭橱和吃饭时放下平时橦起的饭桌。正间也是接待客人和一家人吃饭的地方,东间和西间分别都有一铺土炕,也算是现在讲的卧室吧。三间老屋放置了各种家俱家器,可供人活动的地方真是不多。前些年我们兄妹对老屋进行了修缮、加固改造,对屋里屋外的墙面进行了翻新,用水泥硬化了地面。原来在正间里做饭的灶具、锅台和饭橱搬到了厢房,对正间稍加布置也算的上是我们家的一间客厅吧。经过修缮住在里面冬暖夏凉的老屋,看上去焕然一新。老屋从我哑哑学语到长大成人,我的两只手几乎摸遍了她的每一个墙面,我的双脚几乎踩遍了屋里屋外各个角落。我甚至感到老屋的每一处墙面和每一个角落,屋里的每一件家俱也有体温。家,承载和寄托着我们对父亲、母亲和祖辈的恩情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这一次我走出车站自然还可以像以往那样,先到妹妹家去。我和妹妹很亲,妹妹的儿女也和他这个舅舅很亲,但是,那终归是妹妹的家。以前落个脚,甚至小住几日,都没有关系,因为我有自己的家——父亲和母亲在家里等着我,我随时可以回家。 现在,再去妹妹家,就只能住那儿了,而不是中转一下,真正成了一个借居的客人。想到这里,我突然提不起兴致去妹妹家,此时此刻我有了一种急切想回家看看的冲动。冥冥之中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在家里的身影和她那慈祥的面孔;还仿佛看到了母亲在看到我时她脸上露出的笑容。我仿佛又看到了在院外树上叫喳喳的小鸟、看到了托举着屋顶的房梁那坚挺有力的臂膀。此时我又想起了母亲忙活着给我做饭时油花四溅、葱姜蒜合炒一瞬间散发出的曝香;又想起了吃着母亲做的饭菜在心中产生的那股满满的幸福感。还是先回家乡的老屋看看吧,这次回老家在心里我用了老屋这个词,而不是家。因为父母不在了,老屋、小院的每一个角落已成为寄托和慰籍我心灵的精神家院。</p> <p class="ql-block">我叫了辆车,回到了家乡,到了村口我对司机说:“师傅:你先在这路边等我一会,我回家看看还要回城的”。那年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将母亲的遗物整理好,锁上门,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这次回来后,我先绕着老屋转了几圈,仔细端详着她的每一个角落。修缮多年后的老屋,历经多年风雨的袭刷,已没了当年刚修好时的新姿而增添了些许旧痕。我打开门走进老屋,屋内冷冷清清,已没有了我熟悉的油盐酱醋混杂的那股家的味道和母亲做饭时的那股饭香。我慢慢的走进东间,正东面的墙上挂着父亲母亲的遗照,桌子上还摆放着母亲生前用过的几件梳妆用具,两瓶化妆品依然摆放在原处。东间炕上整齐的叠放着母亲穿用过衣物,而炕上已没有了母亲的身影,看到这里我悲伤的心情油然而生,我再也止不住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此时的老屋和我心中那个家,顿时化作眼泪洒落一地。 静谧和显得有些冷清的老屋,它尘封了我们家的一段旧时光,凝固了我们一家几代人的童年。面对在这满院记忆中的风雨烟尘和对故去父母的思念,想起我们儿时在院里进进出出的欢声笑语,真不知道此刻的小院该如何安放、慰籍我这悲悯的灵魂。现在我已是半生,再也回不去儿时在家里的那段时光,留在这曾经的家里的只有回忆。</p> <p class="ql-block">在老屋沉默良久,想到出租车还在村头等我,我便关好门恋恋不舍的往村头走去,边走边不时的回头看看老屋。走到村口,我遇见一位邻居,邻居一看到我刚想说:“回……”话说了一半,他又咽了回去,变成了邀请:“要不,你上我家坐坐吧。” 在我谢了乡邻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个我从小长大的村庄,对我来说我已是客了。家乡是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我在外工作已有些年头,我仍然熟悉家乡田间的每一条小路,我熟悉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抓鱼摸虾在村前静静流淌的那条小河;我熟悉村子里每一条大街小巷,而如今我却成了家乡的客了。座在返城的车上,我的心情甚是低沉,一首近来长见的诗歌萦绕在我的耳旁:</p><p class="ql-block"> 残门锈锁久不开,</p><p class="ql-block"> 灰砖小径覆干苔。</p><p class="ql-block"> 无名枯草侵满院,</p><p class="ql-block"> 一股辛酸入喉来。</p><p class="ql-block"> 忽忆当年高堂在,</p><p class="ql-block"> 也曾灶头烧锅台。</p><p class="ql-block"> 恍觉如今形影只,</p><p class="ql-block"> 家中无人诉情怀。</p><p class="ql-block"> 异乡漂泊几十载,</p><p class="ql-block"> 再回故乡成外来。</p><p class="ql-block"> 枯树老屋好凄凉,</p><p class="ql-block"> 唯独不见爹和娘。</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歌诗意很有些伤感,它使得我原本有些低沉的心情更觉悲凉,此刻,眼泪终究还是抑制不住又溢出了眼眶。而我在心底总感到:母亲还没走远,她还在牵挂着我。</p> <p class="ql-block">我回到了县城在一家宾馆住下,安排停当后给妹妹打了电话,告诉她我到了县城,住在某某宾馆。妹妹责怪说:“住什么宾馆,咋不来家里住?”我笑而无语。妹妹又说:“那你过来吃晚饭吧。”我答应了。 来到妹妹家楼下,遇见了买菜回来的妹妹。邻居看看我对妹妹说:“家里来客了?”妹妹立即说:“什么客,我哥!” 妹妹的话,让我感动。可是,我知道那个邻居说的没错。以前有母亲在的时候,我也经常会来妹妹家,那时她的邻居有不认识我的也都会说:“来客人了”,那时我听到后根本不会在意。而此时的我对这个“客”字特敏感,尽管我长大后在外工作,但家乡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长大的地方,我的生命与家乡血脉相连。现在,在妹妹家是客,在故乡也是客, 我怎么就成了客了呢?此刻我突然明白了,母亲不在了,我在外工作时间长了,回家乡的次数少了,我和家乡产生了距离感,同时也产生了陌生感。父亲、母亲是在外创荡的游子连接家乡的那根血缘纽带,父母在,老家是在外游子翘首以盼的根源;父母不在了,老家是游子寄托乡情、乡愁最纯粹情感的神圣港湾!</p> <p class="ql-block">我在妹妹家喝了不少,回到宾馆后躺在床上,碾转翻侧难以入睡。家,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上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定义。家,是每一个华夏子孙现实生活中以及精神上的归宿,拥有一处温馨的家园甚至是是我们每个人不懈的追求。先不说从古到今描述家的的文章、诗歌、成语有多少,但说历史上流传之今的文学作品中以家为背景的插图和以家为主题的书画作品可以说多之又多、不计其数。第二天清晨,我睡眼朦胧中迷迷糊糊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 问:“爸,你明天在家吗?我们明天就回家了。”我告诉儿子:“我回老家了,你妈在家呢。” 在家乡,我已是客了,然而有我和妻子在,那远方的家不就是儿子的家吗!当儿子一家大小踏进家门时和我回到老家看到父亲和母亲的那一刻在心底所共同产生的情感上的碰撞不都是一样的吗!家是什么呢?当在暴风雨中我们急切的闯进家里关上房门的那一刻,家是避风港;当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踏入家门独自伤心落泪时,家又好像是寒冬里的一盆炭火,给了我们不尽的温暖;在繁忙的世界中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家始终是我们安静的栖息地。而今我的家乡和承载着我孩童时光和成长记忆的老屋,永远是我这个游子的心灵驿站和毕生向往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克三山东省青岛市平度人,爱好中国书画艺术,擅写意花鸟、山水,尤擅墨竹。潜心学习传统书画艺术之精华,废寝忘食于墨竹和山水画艺术的学习和创作。1983年10月入伍空军对越自卫反击战昆明前线指挥所所属边防驻军对越作战部队:空军雷达兵第三十二团,参加了著名的“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还击战。书画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军地书画展和书画赛并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美术馆、博物馆等机构和国内外专业人士收藏。</p> <p class="ql-block">各位战友、朋友:公众号【茶后画语】是以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书画艺术和编发、转发以“捡拾散落在哀牢山脉、红河岸畔军营里的点点情思,讴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建立起来的深厚战友情”为主题回忆叙述当年军营生活纪实文章的公众号,如果您对发表的文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点击在看和留言,或者微信交流,微信号wks482539662,邮箱:chahouhuayu@163.com</p><p class="ql-block"> 谢谢!</p><p class="ql-block"> 王克三 </p><p class="ql-block"> 2024年春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