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座山,</p><p class="ql-block">只有脊梁坚韧,</p><p class="ql-block">威武不屈,</p><p class="ql-block">才能守护烟火人间的那座城。</p><p class="ql-block">一座城,</p><p class="ql-block">只有不惧风雨,</p><p class="ql-block">昂然前行,</p><p class="ql-block">才能拥抱存放灵魂的那座山。</p><p class="ql-block">啊,岿然屹立的山,</p><p class="ql-block">气势恢宏的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各显其美张扬着个性,</span></p><p class="ql-block">又守望着彼此互为依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的寂静,</p><p class="ql-block">城的喧嚣,</p><p class="ql-block">山与城的和谐共存,</p><p class="ql-block">让这块大地充满着活力。</p><p class="ql-block">城的繁华,</p><p class="ql-block">山的深蕴,</p><p class="ql-block">城与山的相互交融,</p><p class="ql-block">让它们浑然成为一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啊,风轻拂,</p><p class="ql-block">泉清润,</p><p class="ql-block">城牵着山的绿,</p><p class="ql-block">山听着城的歌。</p><p class="ql-block">日升月落,</p><p class="ql-block">任岁月静好而永不蹉跎。</p> <p class="ql-block"> 吴山,俗称城隍山,是西湖群山中唯一楔入市区的山,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吴山历来以林泉胜,以奇峰怪石名;昔时山上寺观林立,香火旺盛,今日则文化遗存俯拾皆是。自宋至今,更以浓墨重彩的民俗风情而脍炙人口。吴山襟江带湖,登山则江、湖、山、城一览无余,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宋朝,史称南宋。由于金军步步紧逼,朝廷被迫南迁。先后建都于扬州、建康、越州(今绍兴)等地。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自越州北迁,正式定都临安(今杭州)。在此后一百四十年间,杭州一跃而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所谓“辇穀驻哔,衣冠纷集,民物阜蕃,尤非昔比。”</p><p class="ql-block"> 南宋的国土虽仅占北宋的五分之三,但它所创造的财富却超过北宋的总量,为当时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首。它在文化、艺术、教育、科学方面的发展,形成我国文化史上又一个新的高峰。杭州也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活跃的繁华大都市。史学大师陈寅恪盛赞:“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p> <p class="ql-block">鼓楼,你像一位长者,</p><p class="ql-block">历经城的变迁和岁月的洗礼。</p><p class="ql-block">你的每一堵墙,</p><p class="ql-block">都承载着古老的传说和故事,</p><p class="ql-block">你墙上的每一块砖石,</p><p class="ql-block">都刻满了往昔的记忆。</p><p class="ql-block">你就像一座永不停歇的时钟,</p><p class="ql-block">记录着生活的分分秒秒。</p><p class="ql-block">无论岁月如何更迭,</p><p class="ql-block">你始终矗立不倒。</p><p class="ql-block">又象一座璀璨的塔灯,</p><p class="ql-block">照亮追逐梦想和幸福的征程,</p><p class="ql-block">无论世界怎么变化,</p><p class="ql-block">你永远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 鼓楼原名朝天门,在元朝的至正年间、改名拱北楼。意对北方元朝的称臣,明成化十年(1474)被毁,翌年重建,清初楼又毁,康熙二十五年(1686)又建,形制规模基本承袭旧制,俗称鼓楼,现存楼为2001年复建、2002年6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叶飘寒雨碎,</p><p class="ql-block">行道寻滋味。</p><p class="ql-block">街头留沧桑,</p><p class="ql-block">古韵驻巷尾。</p><p class="ql-block">时光出茗茶,</p><p class="ql-block">清香惹人醉。</p> <p class="ql-block"> 南宋御街、皇宫、太庙,是都城临安的三大建筑标志,皇权的象征。作为城市中轴线的御街,它承继了宋代京城的城市安排与运行制度,起自皇城北门和宁门,北达景灵宫前斜桥,亦称天街,老百姓呼其为十里禁街,是为皇帝去景灵宫参拜祭典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御街”是当时杭州最宽的道路,据史料记载,御街长达一万三千五百尺(宋尺),约四公里,铺石板三万五千多块。宽度没有记载,但杭州御街的设计与修建仿效汴京御街,汴京御街宽200多步,杭州御街当然也有相当的宽度。御街分御道、河道、走廊等3部分。御道中央专供皇帝通行,旁有官员进出宫中的道路。御道两侧为砖石砌岸的河道,河中植莲花,岸上栽桃李,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望之如绣”。河道与走廊之间还设杈子,禁止行人超越。河道外的走廊才允许百姓行走,走廊外面允许居民设铺经商。</p> <p class="ql-block">御街遗迹</p> <p class="ql-block">道路排水沟</p> <p class="ql-block"> 钱塘第一井坐东朝西,总体布局呈“凹”字形。天井中部分布五井,旁有界碑镌刻为“古大井墙界”,大井为五代吴越国师德韶所凿,初凿时周长四丈,规模甚大,井口无盖,名“吴山第一泉”。南宋绍兴年间,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盖住井,留有六个井口。南宋淳佑七年,杭城大旱,唯此井不涸。明弘治年间,井口改为五眼,历千年不竭,泽被民生,惠及百姓。是杭州古代劳动人民兴修水利、改造自然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德寿瑞色一朝天,慈福脩龄近百年,</p><p class="ql-block">重华举觞迎帝圣,春光再归到江南。</p> <p class="ql-block"> 德寿宫,原为南宋宰相秦桧的旧邸,因有望气之人称“有王气”,待秦桧亡故后就收归官有,改筑新宫。1162年,宋高宗移居新宫,并改名“德寿宫”。之后,宋孝宗为表孝敬,将德寿宫一再扩建,时称“北内”或“北宫”。</p> <p class="ql-block"> 重华宫,1189年,孝宗仿效高宗内禅,并退居德寿宫安享晚年,德寿宫改称重华宫。</p><p class="ql-block"> 后又因宪圣吴太后、寿成谢太后居住,先后易名为慈福宫、寿慈宫。</p> <p class="ql-block">高宗与孝宗</p><p class="ql-block"> 高宗移居德寿官后,孝宗赵春孝敬有加,对赵构始终秉持着尊崇的态度。孝宗不仅长期保持“五日一朝”的习惯,还将德寿宫一再扩建,其规模堪比皇城。高宗退位后,对朝政仍有干涉,此时“北内”“南内”并置,德寿宫也成了除皇城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p> <p class="ql-block"> 慈福宫,是一处长方形三开间大型建筑的柱础地基遗迹。在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居住于重华宫时,吴太后则居于其西侧的慈福宫。当时,慈福宫与重华宫的地位是并举的。慈福宫的建筑格局是前后殿相连的工字殿,其中前殿是重要的礼仪空间,而后殿则是寝殿。</p> <p class="ql-block">两宫太后</p><p class="ql-block"> 除高宗、孝宗两位和睦融洽的父子外,北内还先后迎来了两位女主人吴太后、谢太后。她们性情相仿,内敛、勤俭、谦恭,在南宋王朝中兴的道路上辅佐皇室,稳固政权可谓尽心尽力。</p><p class="ql-block"> 吴太后(1115-1197年),河南开封人。绍兴十三年(1143)被册立为高皇后,庆元三年(1197)崩,谥宪圣慈烈,她先后辅佐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特别是孝宗驾崩后,为稳定局势,她在“梓宫前垂帘”,代行祭尊礼。又以光宗在奏章批示的“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八字为由,立皇子嘉王为帝(宁宗),史称“绍照内禅”。吴氏不仅涉猎政治、亦能文善墨。她常代高宗题字,书体之相近,“至今皆莫能辨”,其精熟的书法技艺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谢太后(?-1202年),江苏丹阳人,性俭慈。淳熙三年(1176)被册封为后,为孝宗的第三任皇后,绍熙元年(1190)光宗受禅,上尊号寿成皇后,五年(1194)孝宗崩,尊为皇太后,开禧三年(1207)崩,谥成肃。</p> <p class="ql-block">御座区</p><p class="ql-block"> 宋人周必大《龙飞录》记载,高宗退居太上皇时,德寿宫大殿内起初以“五日一朝”,高宗因繁琐,后改为“朔、望、初八、二十二日”朝,高宗又忧虑大殿旁没有百官奏请前等候的处所,怜悯百官日晒雨淋,于是改为一月只“初二日”朝。宋孝宗是南宋第二位皇帝,一生事养父宋高宗极孝,故得到“孝宗”的庙号,孝宗日常的一项工作就是按时到德寿宫“晨昏定省”。因此大殿内设大小御座及臣子座,供朝政议事使用。</p> <p class="ql-block"> 宋代,是个重大变革的时代。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处于时间中位的宋代在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影响深远,这时期的中国社会转入了“近代的拂晓”。南宋,是个繁华昌盛的时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立足江南后,南宋以发展经济创造立国之本,并奠定了深厚的社会文化根基,使得这一百五十余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转变的关键时代。经济文化中心也南移到江中下游地区,并持续影响后世。南宋,是个士大夫崛起的时代。就政治文明程度而言,南宋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在一个半世纪风雷激荡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不断得到强化,延续了北宋以来文官政治的国家治理新模式。南宋,也是个慷慨悲壮的时代。从东京的辇下风光,到凤凰山中的逼仄岁月,再到崖山的纵身一跃,宋人的风骨终究在最后时刻爆发出了格外耀眼的光芒。如今,站在德寿宫遗址上回望八百年前的南宋,那个文治风华、铮铮傲骨的时代仍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靖康之难”标志着北宋王朝的谢幕。靖康二年(1127)五月初一日,宋高宗赵构即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南宋据淮河以南,背海立国,与金、蒙古对峙长达一个半世纪。此间涌现了以岳飞、文天祥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将士及文人士大夫,他们发出的清音绝响至今仍振聋发聩。</p><p class="ql-block"> 从靖康二年(1127)高宗即位,至祥兴二年(1279)崖山绝唱,南宋享国祚153年。南宋一朝,农业和手工业快速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文化上,程朱理学最终形成,文学、史学、绘画、书法等也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借由海上丝绸之路,宋代文化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高峰向外输出,开辟了古代中国东西方交流的新纪元。南宋不仅对中国境内同时代的少数民族政权和周边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后世中华文化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 为巩固政权,高宗一度重用岳飞、宗泽、李纲等抗金将领,据相关文献记,高宗曾下“听飞号令,如朕亲行”的御札。绍兴七年(1137)四月,他连发“起复诏”,召回在庐山为母亲守孝的岳飞主持抗金战事。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走上前台。绍兴十年(1140)夏秋间,正当岳家军北伐气势如虹之时,高宗却命岳飞班师,为议和腾出空间。第二年的除夕夜,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p><p class="ql-block"> 绍兴十二年(1142),宋金签订绍兴和议,约定了宋金以淮水一大散关为界,双方进入阶段性和平,山河形势较为稳固。后虽有金海陵王南侵,孝宗、宁宗北伐等战争,并未改变整个战略形势,最终双方势力仍维持在绍兴和议的范围内。在战与和的过程中,南宋先进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持续输出,推动了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及发展。</p><p class="ql-block">宋孝宗</p><p class="ql-block"> 宋孝宗赵春(1127-1194年),在位27年(1162-1189年)。孝宗在位期间,政治相对清明,呈现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局面,史称“乾津之治”。隆兴元年(1163)四月,孝宗重新启用张浚,隆兴北伐开始。隆兴二年(1164),孝宗北伐失败,宋金达成“隆兴协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世宗</span></p><p class="ql-block"> 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年),在位28年(1161-1189年)。“隆兴协议”后,世宗重视经济发展,开创了“大定之治”,世宗也被称为“小尧舜”。</p> <p class="ql-block">方池遗址 重华宫(慈福宫)时期</p><p class="ql-block"> 方池遗址其间打设松木桩,增大承重能力,可叠石成山。方池和假山的结合是南宋园林中常见的造园手法。2001年发掘的杨皇后宅院遗址中清晰地呈现了方池与假山的关系。宋代皇家园林池塘在营造过程中,很重要的特点是追求“方”和“直”,这是推崇理学,追求格物致知在园林审美上的投射。</p><p class="ql-block">道路遗址 高宗/孝宗时期</p><p class="ql-block"> 这条外宫与内宫之间的东西向大型砖砌道路,是德寿宫中的“交通要道”。通过这条东西要道,宫外的各种生活用品、奇珍异玩源源不断地输送进宫,以保证皇室高规格的生活品质。此处道路遗址,现存长度30余米、宽1至2米,采用香糕砖错缝侧砌而成,局部区域南侧存有散水结构(散水:房屋外墙四周用片石或用混凝土浇筑的,具有一定坡度的散水坡,以防雨水渗入)。该道路东西两侧均向外延伸,其中西段当可延伸至西便门位置,东侧于近中轴线位置缺失。临安城考古遗址现已发掘的南宋时期道路大多用材考究,铺筑科学。</p> <p class="ql-block">官厅直舍遗址 重华宫(慈福宫)时期</p><p class="ql-block"> 这处面阔5间的宫殿建筑,属于官厅(处理国家事务的机构)直舍的外宫区域。建筑结构相对清晰,除西南侧少量碟石基础缺失外,其余部分保存较为完整。东西长约30米,嗓墩宽0.8米。遗迹向西叠压高宗早期围墙遗迹,向南叠压高宗早期排水沟遗迹,说明这个时期是有过较大规模改建的。在这里还出土了玻璃、瓷器、瓦当等文物。</p><p class="ql-block">水井/花坛遗址 南宋中晚期</p><p class="ql-block"> 该处铺装为长方形砖侧砌呈十字拼花状,并被西侧三期水渠打破,推测其早于三期;其西端有一长方形砖单层侧砌结构,其内无铺装,似为花坛一类设施,因北部缺失而无法确定其具体规格;该铺装中部有一砖砌水井,平面呈多边形,通体为长方形砖顺砌。水井似打破砖砌铺地,再结合其现存井口用砖规格不甚统一这一情况,可能属南宋中晚期。</p><p class="ql-block">围墙遗址 高宗/孝宗时期</p><p class="ql-block"> 考古人员在遗址西区西北部发现了几段围墙遗迹,其中东西向砖墙长约40米,南北向两道平行砖墙,长30余米,宽度均在80厘米左右。完成修剪文字滤镜</p> <p class="ql-block">水闸/进水渠遗址 重华宫(慈福宫)时期</p><p class="ql-block"> 一段长约30米的明渠将宫外的中河与方池沟通,水渠宽2米,深不足1米。为调节方池的水位,近西便门处还设置了半弧形的砖砌水闸。此处不仅形成了蜿蜒绵长的溪涧景观,水渠与水闸之间精妙的设计,又形成了类似“冷泉放闸”的飞瀑景观。</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组既有避暑休闲功能,又有灵动水景的园林建筑群。和北苑园林不同,这里的湖泉、亭榭、花木营造了更为精致的园林小景,为吴、谢两位太后提供了隐秘舒适的私人空间。</p> <p class="ql-block">德寿宫考古发掘成果</p><p class="ql-block"> 德寿宫遗址是迄今为止发掘面积最大、规格最高、揭露遗存最丰富的一处南宋皇家宫殿园林建筑遗址,前后历时二十余年。总揭露面积近7000平方米,发现了各历史时期类型丰富的考古遗迹,其中包括宋孝宗时期中轴线上的重华殿及西区慈福宫等重要建筑遗址、能确定德寿宫基址范围的宫墙遗址、揭示南宋皇家园林“叠石理水”意境的水闸、方池、假山、亭榭等遗址。出土遗物共计6696件(组),其中陶瓷器5784件。另出土砖瓦脊兽等建筑构件368件、石质文物71件、动物骨骼及骨器151件(组)、铜钱207件(组)、金银器等金属文物65件、漆木器34件、料器16件。德寿宫遗址的发掘,不仅体现了宋代中国园林与建筑的最高水平,也是南宋临安城遗址保护的重要一环,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 德寿宫坐北朝南,南宫北苑的布局与皇城相近。因重华宫一慈福宫时期(1189-1206年)建筑遗址保存情况相对较好,整体揭示信息较多,而这部分遗址与《思陵录》所记载部分内容较为对应。因此,此次德寿宫的主体复原主要围绕这一时期展开。根据考古发掘的平面遗址布局情况,结合历史文献中记载,中轴线宫殿区、东西两侧的内宫服务区、外宫区、北苑区等功能分区,南部重华宫组群、慈福宫组群、西区工字殿、凉棚、方亭、中区大殿、寝殿等建筑布局关系都较为清晰。北苑因受现有条件限制,尚未进行全面的考古发掘,其具体园林布局形式尚缺乏科学依据,仍需深入优化。</p> <p class="ql-block">北苑</p> <p class="ql-block">水池驳岸遗址</p> <p class="ql-block">登高半云天,吴山咫尺间。</p><p class="ql-block">放眼楼阁外,随处似有仙。</p> <p class="ql-block"> 杭州鼓楼对面、中山南路美食街入口处,有一座高耸的塔楼式建筑,巍峨别致,引人注目。大多数人见到这座高楼,都会以为这是一座与鼓楼一般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吧?其实,这是2011年建成的仿古建筑。楼是新的,但地下一层存有真古董。</p><p class="ql-block"> 那,望仙阁有何来历呢?接着往下看:望仙阁因望仙桥而名。望仙桥在望仙阁东面,是南宋著名古桥。望仙楼最令人瞩目的是地下的那一层。这里“藏”着的是一座南宋手工作坊遗址。望仙阁凭空而起,其目的所在,便是保护这座南宋手工作坊遗址。</p><p class="ql-block"> 南宋手工作坊遗址发掘于2010年夏天,据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推测,应是座染坊,遗址面积约170平方米。在作坊遗址发掘之后,杭州市很快便在遗址上加装了一层玻璃保护罩,进行遗址保护,并又在其上方新建一座望仙阁,将其牢牢“罩住”。</p> <p class="ql-block"> 望仙阁总高45米,是这一带的最高建筑,阁内地面三层,地下一层。</p><p class="ql-block"> 登上三层阁楼,东瞰胡雪岩故居,西眺吴山城隍阁,南望中山美食街,北临鼓楼御街坊,风情尽收眼底,南宋繁华仿佛就在脚下。此处可以凭栏远眺,视野开阔,闹中取静,让人顿生思古之幽情。</p><p class="ql-block"> 望仙阁阁内的木墙上,陈列着有关南宋时期古都杭州的历史事件、皇城规制、京城百业、市井风情等历史资料,有文字、地图、绘画等多种形式相辅相成,向参观者讲述这个南宋皇城昔日的市井繁华,并展示当年宋人衣食住行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蛋白印相影集《中国》( China ,1850-1890年代),是晚清道咸年间英国驻华外交官查尔诺.阿拉巴斯特( Chaloner Alabaster ,1838-1898)的个人相册。阿拉巴斯特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外交官,其在1855年17岁时以翻译身份来到中国,并先后见证了多个1900年以前中国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本影集几乎全面地记录了他在中国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影集《中国》的前几页是手写目录和中英文对照手绘地图,并附有阿拉巴斯特的家族铃印,其内含逾140张单幅蛋白印相照片,尺寸样式上从284mm*220mm的矩形画幅到长边直径为242mm的椭圆画幅不等。这些影像记载了19世纪晚期中国多地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城镇村落、历史建筑、民俗百态,其中江浙地区所占篇幅最大,很多甚至是有关杭州、宁波、慈溪、镇海、兰溪、温州等地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影像。因此,该影集不仅是最早关于杭州的图像记忆证明,还是研究浙江摄影史、地方志、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珍贵资料。同时,针对该影集的展览、鉴赏、研究也对构建世界摄影史的中国板块具有非凡意义,而对与其相关的艺术史、媒介史、社会文化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更是提供了崭新而重要的视角和路径。</p> <p class="ql-block"> 胡雪岩,名光墉(一八三三--一八八五年),杭州人。少年时入杭州一钱庄当伙计,后在浙江巡抚王有龄扶持下,自办阜康钱庄。又因力助左宗棠收复新疆等战役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街,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掛。胡鼎盛时,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p><p class="ql-block"> 胡雪岩故居建于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耗巨资,占地十点八亩,建筑面积为五千八百一十五平方米。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其子孙抵货给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后又转让蒋家。宅内有十三楼、芝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明廊暗弄,建筑构思巧妙。砖雕、木雕、石雕、灰塑无品不精。其中芝园假山为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尤其选用了大量的紫檀、酸枝、楠木、银各、南洋杉、中国棒等高档木材建造豪宅,是我国一处十分优秀的晚清建筑,堪称清未中国巨商第一豪宅。</p> <p class="ql-block">雪岩有旧居,位于山边上。</p><p class="ql-block">看过德寿宫,途遇随意赏。</p><p class="ql-block">占地十余亩,亭楼桥连廊,</p><p class="ql-block">砖木雕艺精,晚清家宅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品正擅经营,起步始钱庄。</p><p class="ql-block">协助做实业,洋务兴国邦。</p><p class="ql-block">屡次筹巨款,朝廷予嘉奖。</p><p class="ql-block">红顶戴商人,丹心入华章。</p> <p class="ql-block">吴山脚下河坊街,</p><p class="ql-block">江南铜屋在街前。</p><p class="ql-block">雕塑壁画熔铜术,</p><p class="ql-block">炳仁铜艺客留连。</p> <p class="ql-block"> 朱炳仁,杭州人,原籍绍兴,1944年生,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熔铜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顾问、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p> <p class="ql-block"> 他是峨眉山金顶、杭州雷峰塔、灵隐铜殿、台湾同源桥、江南铜屋及G20杭州峰会主会场等百余座铜建筑与铜项目的铜总工艺师。他是中国铜壁画的创始人,2006年又创立了熔铜艺术,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作品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中央组织部大楼、博鳌亚洲论坛、印度玄奘纪念堂、美国加州大学、美国纽约世贸大楼、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等。</p> <p class="ql-block"> 他独具风采的诗、书、画、印、铜综合才艺,造就出一种新的“朱炳仁美学”。</p> <p class="ql-block"> 这座三层西式古典主义建筑,入口阶两边是爱奥尼亚双柱式门楼,柱身是苏州金山花岗岩,建筑中部冠戴高突的圆顶,显得气势宏伟,堪称杭州早期金融建筑中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此楼始建于1918年前后,现为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市羊坝头支行。1923年建成后成为省内标志性金融建筑一一浙江兴业银行。</p><p class="ql-block"> 它的设计者是杭州人沈理源,我国第一代留学意大利的建筑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