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八闽(四)

望望

<p class="ql-block">  2022年,疫情进入第三年,原以为影响会逐年减弱,但实际情况比想象复杂得多。病毒变异后毒力大大减弱,重症和死亡肯定减少了,但传染性极大增强,以中国的人口基数,不控制也许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防疫政策坚决“动态清零”。网络舆情对是否放开争论激烈,我觉得还是听国家的吧,毕竟个人的信息获取有限,没法全面看问题。</p><p class="ql-block"> 对我们的暑期旅游季来说,不敢远行了。当然和健康相比,旅游实在不算什么,何况短期在福建周围开车转转还是没问题的,真有事,连夜开车赶回福州也能做到。</p><p class="ql-block"> 七月已经去了闽清,平潭和闽越水镇,接着打算去宁德,然后到江西。</p><p class="ql-block"> 宁德的太姥山,霞浦,嵛山岛,霍童,鸳鸯溪都去过了。中国足够大,福建足够大,这次继续去三都澳,白水洋和鲤鱼溪看看。</p><p class="ql-block"> 三都澳内最大的岛是三都岛,镇政府所在地,人口最多,历史遗迹最多。最著名景区则是斗姆岛,海蚀地貌。因沿海同质风景甚多,天太热了,我们放弃斗姆岛,就去三都岛看看。从礁头码头过去只要十分钟,两边古老的码头都很小,更像个渡口。</p><p class="ql-block"> 很小就听说宁德的飞鸾海军基地,这里附近应该有不少军事设施,码头附近就停着一艘小军舰。我们好奇想拍个照,船老大就说不要拍,这些都是军事机密,意识非常好,我们赶紧收起了手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u>三都澳礁头渡口</u></i></p> <p class="ql-block">  三都澳恰好落在中国漫长海岸线的中点,由鉴江半岛和东冲半岛合围形成。口小腹大,内部海域有700多平方公里,却只有2.5公里的狭小出口,是世界级的天然良港。水深不冻,避风良好,是军用民用的绝佳港口。三都澳内被曲折岸线和百来个岛屿分割成多块水域,主要有白马港、官井洋、东吾洋等等。</p><p class="ql-block"> 官井洋最为有名,因为自古盛产大黄鱼,是中国唯一内湾性产卵场,大黄鱼的故乡。“黄鱼出海门,餍饫及僮仆”,中国餐桌上黄花鱼十条有八条来自宁德。 </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两次大规模滥捕,让野生黄鱼慢慢绝迹,价比黄金,据说那时海上与台湾渔船就是直接用黄鱼换金条交易。幸亏后来官井洋的人工繁殖试验成功,大黄鱼又慢慢回到寻常百姓的餐桌上。现在多年都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海水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三都澳</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后,在列强要求下,同时清政府也迫于外债需要关税偿还,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正式开放三都澳,当年有24个国家在此修建泊位、设立办事处或代表处,有4个国家在这里设有钱庄,国内公司更是遍布。1899年5月,三都澳在三都岛上设立福海关,是继漳州海关、闽海关、厦海关之后设立的福建省第四个海关。1905年三都岛就铺设了海底电缆,并设立了大清帝国电报局,形成了设施完备的商港。当时三都澳年进出口税达16万两白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u>三都海景</u></i></p> <p class="ql-block">  去三都岛前在路边小店吃了碗面,老板娘说岛上就和这边一样,只是比较大的镇,这里是礁头村。面条里放的海鲜是小虾和小蛏子,我相信是天然海捕的,个头小,味道鲜美。不同于市场上卖的,都是养殖的明显肥大。</p><p class="ql-block"> 轮渡几分钟就跨海上了三都岛,小码头出来就是个小镇,三轮车突突突地过来拉客人了。岛上观光主要是一个教堂,一个修道院和大清“福海关”。同时可以远眺海上鱼排和对岸的笔架山。谈好价钱,来回就几十块,路不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三都岛</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都澳天主教堂由西班牙多明我会的神父建于1928年,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正门顶上有神像,两侧的塔楼方正高耸,下面是尖窗,外立墙面石刻的花纹,廊柱雕塑精美,据说内饰更是精美的巴洛克风。整体保存极完好,没有随时光而陈旧破损。教堂后面还有规模更加宏大的修女院。这两栋建筑历经1944年的日本大轰炸和1966年的文革,有幸保存至今,真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天主教堂</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u>侧面塔楼</u></i></p> <p class="ql-block">  教堂后面的修女院占地面积更大,早在三都澳开埠前就已存在,教堂兴建时得以重建翻新。门前一尊高大的“圣道明”雕塑,周围是草坪,一座六柱的亭式无顶建筑。修女院有三层楼高,方方正正,像欧洲古城堡,外墙的精美雕刻线条也都没有损坏。旁边绿地上几位女士在野餐,聊天得知就是修女,非节日着便装,看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见到如此完好的教堂和修道院,对我们而言是个惊喜,远超我们的期望值。即使不从宗教角度,单是建筑本身,也有足够的美感,满是异域风格和历史感、沧桑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罗厝里修道院</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修道院侧面的小路上山没有多远,就能到福海关保存至今的税务司公馆大楼,也是西洋建筑,两层小洋楼,当年税务司职员都是洋人。福海关,教堂和修道院成为三都澳早期开发的历史见证。上山路上能够远眺海面,隐约可见鱼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福海关税务司楼</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个多小时参观完,我们回到三都岛几百年历史的小码头,看着海上忙碌穿梭的渔船,还有对面鉴江半岛清晰的笔架山,真的很像放毛笔的笔架,中间有个大一些的缺口。山海作为背景,非常美好的画面感。</p><p class="ql-block"> 离开三都澳往宁德市区蕉城住一晚,除了三都,宁德还有二都蚶,四都蛏等名品。“都”是简单的行政单位,也作为地名,福建很多地方都有,比如福建最大的城隍庙叫“都城隍庙”,据说和元代关系很大,一部分保留了下来。宋元明清历代均设乡,下面再设里、都、村(境)等等,肯定是和保甲制度,管理百姓相关。宁德目前保留下来的有二、三、六、七、八、九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遥望笔架山</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蕉城到周宁九龙漈,一个半小时车程,我们决定先去看瀑布,然后住在周宁。周宁县是山区,人口少经济很一般,最大特点就是溪瀑多,海拔较高,以夏天凉爽,“空调城”闻名。</p><p class="ql-block"> 九龙漈瀑布在全国名气不大,看过的朋友说是挺壮观的,我们来验证一下。生活水平提高,现在的旅游动不动就是国外,要么就是国内的著名景区,本地的景点容易被冷落忽视。确实如此,一旦有假期,计划都是越远越好,舍近求远,身边的总觉得吸引力不够,或是感觉机会多随时去。</p><p class="ql-block"> 来到景区,没几个人,门票半价。疫情影响对旅游业是沉重的打击,但旅游体验好,人少,实现走路自由,拍照自由。</p><p class="ql-block"> 景区设计路线是先下后上,进出口距离二三百米,算是在一起,都在瀑布上方,但看不见瀑布,必须买票。瀑布由上到下分为九级,从入口进去一路下坡,蜿蜒曲折,然后平路,再往上,最后看到的才是第一级瀑布,也是最壮观的大瀑布。所以是先甜后苦,体力不佳的可以买票后从出口进去,那直接就看到第一级,角度是俯看,打卡是可以了。瀑布在下面比较远,想走到瀑布近前正面看,那一样要下一串又一串台阶,然后回头,简直比正常游更累,最陡的都在最后一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九龙漈瀑布</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龙漈的九级瀑布都有名字,记不住也没太大意义。一路走来,树荫遮蔽,感觉不到酷暑,走一段路就能看几级瀑布,总的印象是可看性比较强,一点不虚此行。外省的来看路远折腾些,本省的非常推荐。</p><p class="ql-block"> 九龙漈九级瀑布总落差有300米,6~9级瀑布是连在一起的,连续下跌形成四叠瀑,不是直上直下,而是略有造型,水量不小,正面侧面看都很漂亮。然后有个龙牙瀑,一块大石头把瀑布分成两股落入潭中。最后就是王牌,一级大瀑布了,高46,宽76米,最宽可达83米,感觉相当壮观了,也就比黄果树差一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四叠瀑</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u>龙牙瀑</u></i></p> <p class="ql-block">  大瀑布规模华东第一,全国少有。我们由远到近,从下到上,多角度欣赏,最后爬了一段阶梯有些许挑战,但付出与美景相比太值得了。从上往下看,瀑布流出的悬崖平台,像个大水池一样蓄满水,然后溢出成瀑倾泄而下。正午阳光当头,一条光柱由天而降,直射潭中,犹如神迹。</p><p class="ql-block"> 唯一缺点可能就是景色单一,除了瀑布没别的看头,要吸引外省游客大老远来就只看个瀑布确实难。但定位省内游绝对没问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华东第一瀑</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来到周宁县城,真的太凉快了,全省已经热得沸腾了,这里也就30℃多一些,下了一场小雨只有23℃了,晚上吃过饭在街上遛达,一滴汗都不会出。</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维也纳酒店后面是夜市,步行街,有歌手表演。撸串喝啤酒的年轻人很多,全家一起来闲逛的也不少,生活方式多少和大城市有些不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周宁之夜</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去白水洋,这是个玩水的好地方,去过的没有说不好的。老婆十几年前单位组织去过,同样印象深刻。不同于主要以观看为主的自然景观,白水洋就是玩水的,参与体验,年轻人小孩尤其喜欢。</p><p class="ql-block"> 白水洋地质成因这些不太懂,简单描述就是一大块、巨大平整的岩石作为河床,上面流淌着仅浸没脚踝的河水。平坦无尖锐物,游人可以尽情地跑跳躺滑,打水仗,不会游泳也无碍。景点的独特性应该是全国绝无仅有的,买完票会赠送一双袜子,穿着下水避免硌脚,我们小心翼翼就下去了,慢慢走不会痛。但大部分人还是穿着拖鞋,或是再穿一双厚袜子。除了戏水,还有一处落差可以当天然滑板,另有拔河什么的水上运动会。就算什么都不干,在水里走走也挺好玩,旁边打水仗孩子有意无意也会滋你一身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白水洋</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白水洋位于屏南县双溪镇,不得不说住宿条件实在不好,镇上都是民宿,可能有一些不错但网上没找到满意的,县城里像样些的酒店也没有,我们还是回周宁酒店续住,路程远半个小时吧。顺便傍晚看看周宁的鲤鱼溪。</p><p class="ql-block"> 鲤鱼溪是在周宁县城边上的一个村庄,浦源村。山上的几条溪流在村口汇总后,缓缓流过村庄,长五六百米,宽几米。特色在于溪里有几千尾鲤鱼,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村民几百年来不捕不吃,还建了鱼冢,人鱼和谐。因此这更偏向是一个人文景观,当然古村本身风景也还不错。疫情影响,诺大的停车场只有零星几部车,4A景区也不收费了,随便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鲤鱼溪</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浦源村鲤鱼溪的历史追溯到宋代,河南郑氏的一支南迁至此定居。那时因争夺水源土地资源,常有不同宗族村寨之间发生械斗结仇。为了防止对手投毒,村民们在溪中放养大量鲤鱼,一净化水质,二预警投毒。鲤鱼用生命保护了村民,郑氏子孙感念恩情,同时也防止后代滥捕,创造了爱鱼、护鱼的文化。仔细想想这是体现中华民族知恩图报,天地人和这些美德和思想文化。</p><p class="ql-block"> 爱鱼文化代代相传,发展出独特的鱼冢、鱼葬、鱼祭文,系统地保留下来,成为难得的文化传承。村里的郑氏宗祠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宗祠。困难时期,村民食野菜糠草也坚守古训不食鱼。溪边民居下水道修了L型让鱼躲避洪水,鱼也很聪明,遇溪洪或躲在屋下或紧衔岸边蒲草,被冲走很远也会慢慢游回村来,听着这些都觉得趣味而且美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u>郑氏宗祠和观音阁</u></i></p> <p class="ql-block">  鱼冢立在两棵大树下,远远对着宗祠大门,旁边有鱼祭文,还有一排石碑。村子溪流两旁民居鳞次栉比,道路干净整洁,溪水也还清澈,大红鲤鱼居多,也有些青色,杂色的。村子尽头建有鲤鱼溪公园,雕塑喷泉。附近还有好大一片荷花池,簇拥着一座百年观音阁。反正我写着写着感觉比当时看到的更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u>鱼冢,鱼祭文</u></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u>清清溪流</u></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u>溪畔民居</u></i></p> <p class="ql-block">  离开宁德我们去了上饶三清山,另篇描述不记在此。然后回家休息,去了莆田一趟只为贪吃卤面和大肠炝。在莆田当晚夜游古谯楼,古谯楼是莆田的地标性古建,福建省仅存完整的一座鼓楼,也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莆田人常把它当作“兴化府”的象征。其坐落于市区中心。创建于北宋,作为子城城门和门楼。因火灾焚毁,重建并置更鼓刻漏于其上,故称鼓楼。明嘉靖年间因倭寇骚乱,又被焚毁,再重建,分守阴武卿书匾“壶兰雄镇”。现存古谯楼建筑物为清朝重修的。</p><p class="ql-block"> 古谯楼外形很像“天安门”,共三层。底层基台为石砌,保持宋代城阙形制,中开门洞。二层楼阁为木质结构,重檐歇山造,斗拱宏大。三层周围有回廊,置砖石花式围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没过多久我们再次出发去江西龙虎山,井冈山,瑞金,最后从长汀回福州。完成疫情频发的2022暑期之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莆田古谯楼</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瑞金到长汀只要一个小时,两地紧挨着。长汀是客家人的祖居地,有世界客家首府之称。闽西、赣南和粤北这一大片都是客家人的地盘,我们这次只住了一晚,没有时间感受更多客家文化,留待将来吧。</p><p class="ql-block"> 晚餐吃了一顿猪肚鸡火锅,太美味了,河田鸡和猪肚本就是天下美味,拼一起更是不得了。随后逛街,经过三元阁,到汀州古城墙的济川门。一路上熙熙攘攘,好几年没有这种感觉了,长汀是人口大县吗?可能和周宁一样,大家喜欢家人朋友一块出来逛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济川门</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汀州历史上为州郡路府所在地,是连接赣州、梅州的中心枢纽和商贸重镇,史称“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汀州府为八闽之一。</p><p class="ql-block"> 长汀是著名的唐宋古城。始建于唐大历四年的汀州古城墙,明清时总长为5000多米,设有12个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格局。现在保存最完好的是济川门,始建于宋,入夜城门城墙灯火辉煌,成为汀州地标古建,很是壮观,古有诗云:“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赞誉汀州和凤凰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这位新西兰人年轻时来到中国后,一生都在中国度过,他看到的汀州是在民国时期。</p><p class="ql-block"> 三元阁则更为古老,是唐代的城墙门楼,现在前面有个大广场,市民在此闲逛聚会唱歌跳舞。店头街是最有名的手工业街,历史久远,远看就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与福州旧时的南后街相似,但是更窄,商铺更密集,热热闹闹很有人气。老街灯笼高挂,雕梁画栋,值得一逛。</p><p class="ql-block"> 此次汀州古城匆匆一晚,看不到更多,有机会以后再来,细细品味有历史,有文化,有客家特色的汀州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汀州古城</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u>三元阁</u></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u>店头街</u></i></p> <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春节将至,城市里实在没什么年味,也不需要为过节准备什么,我们就出去溜达几天,除夕前回家。福雅越来越老,我们本来担心没法出门旅游了,它的眼睛几乎完全看不见,从小寄养的宠物诊所无论环境和照顾能力现在都不能满足要求,照顾不好太可怜。幸好我们找到了近郊一处新的场所,一对有爱心的小夫妻创业开设的寄养场所,每只狗有独立房间,室外有活动的空地,监控随时可以看见自家狗子。这样终于让我们可以放心出行。</p><p class="ql-block"> 福建各地,主要景点都去了不止一次两次了,但我们休闲游玩并不太在乎重复。选定莆田,著名的湄洲岛老婆孩子还没去过,一般去海岛都是夏天,据说冬天的风刮的让人不想出门。我们就去试探一回。莆田地域很小,四个区一个县,这次把国保建筑列入游览重点。来一次莆田深度游。</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目的地仙游县,途经秀屿区的尖山脚,平海天后宫还有枫亭万寿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尖山脚</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个好日子吗?高速上就遇到一拨结婚的车队,至少二十几辆。下高速又遇到一波迎亲的车队,和我们目地的一样。莆田有钱人真多,讲排场,据说嫁妆也可观,不逊色闽南。两拨车队最次的就是宝马奔驰吧,好的是迈巴赫宾利,还有劳斯莱斯,我这种老土连车标也认不全,老婆说有的价值千万。</p><p class="ql-block"> 沾婚礼喜庆,我们也穿过一连串充气的大红拱门到达尖山脚,在一个海边的村子里。这里修建了一座立方体的天主教堂,外墙覆彩砖,今天多云,偶尔太阳挤出云层,魔方一般反射阳光熠熠生辉。教堂面朝大海,背靠山崖,极有特色。目前还没完工,内部我们没能进入。</p><p class="ql-block"> 许多年青人来拍照合影,感受美,感受它独特的设计。对我们家,这当然更是光影中的圣殿,我似乎听到圣洁空灵的诗歌声随着海风飘荡在云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尖山天主堂</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海边的风凌厉,高领毛衣或者围巾最好穿戴上,不然有可能回去就闹肚子。接下来我们到平海天后宫,在渔港里就感觉不到风。</p><p class="ql-block"> 平海天后宫由省级文物保护提升为国家级,说明了它的价值。沿海有成千上万的妈祖庙(天后宫),这一座是湄洲岛祖庙分灵出来的第一座行宫,始建于北宋。</p><p class="ql-block"> 建筑规格等级高,采用重檐歇山顶,仅次于皇宫的重檐庑殿顶。我们从游客角度看,整体端庄古朴,檐角挑起,棱角分明。雕梁画柱,彩绘精美,莆田的建筑已经明显偏向闽南的特点,外红墙雕刻繁复多彩绘。平海天后宫又称“百柱宫”,支撑庙宇大小柱子共 108根,宫四周的廊沿压条石为 108 块,就连天后宫的碑石高也是108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平海天后宫</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建筑不甚懂只能看个大概,我们感兴趣的还是历史保留的宝贝。天后宫前有一口“师泉”井,是施琅手书。</p><p class="ql-block"> 当年大将军施琅率三万水师在此等待季风收复台湾,因天旱缺水影响士气,敬拜祈求妈祖后掘井即得此清泉,此处距离海边仅百米,水却不苦咸,涌泉济师。收复台湾后施琅奏请康熙封妈祖为“天后”,重修此宫,再塑金身。这是妈祖的最高封号,此前历代,宋多次封“夫人”、“妃”;元明两代封“天妃”、“圣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师泉</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内还有两块碑一个匾是重点文物。两块碑一是施琅立的“师泉井记”,另一块是乾隆年闽浙总督额尔吉善立的“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直匾则悬于正殿上方,写着“皇帝万岁万万岁”,匾不大,金灿灿的,不留意还找不到。一般都是横匾,直匾极其罕见,这是施琅既代表天后谢皇恩又表自己忠心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碑,匾</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离开小渔港,我们去仙游县枫亭镇看“天中万寿塔”,位于“塔斗山”的山顶,山就是那种百来米的小丘陵。山腰停车后穿过一座巨型的殿宇建筑往山顶走就到了,一块围起来的小塔园。塔建于山巅,以山为基,直刺云天,如立天空中,故名“天中万寿塔”。</p><p class="ql-block"> 这是实心塔,七米多高,建于五代,专家说属于阿育王塔,原型是印度传来的,带藏式风格。我看着很像普陀山的“多宝塔”,又称宝箧印经塔。塔的造型别致,四面五层,顶层中间一柱刺天。塔身遍布浮雕,有龙莲花梅花海浪,这些应该是中国元素,但人物雕塑衣着面容一看就是异域的,有力士,佛像,菩萨等等。总之此塔骨骼清奇,有文化有内涵,很具观赏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天中万寿塔</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晚上住在仙游,酒店后面就是莆田的母亲河“木兰溪”。木兰溪很有属地原则,发源于仙游县,流经莆田全地后入海,注入兴化湾,滋养兴化平原,一点不流外人田,真正的母亲河。这可能是莆田(兴化军)虽然地方不大,但是文化民俗语言完全独立特别的一个原因。</p><p class="ql-block"> 仙游是莆田唯一的县,出了好几个宰相和状元,进士几百名,曾经“科甲冠八闽”。自然风景最有名的是九鲤湖和九龙谷,我们早些年去过了,此次目标是县城里看庙,文庙、纠察庙和五帝庙;看风景去菜溪岩;另外还有国保塔,龙华双塔和无尘塔。</p> <p class="ql-block">  早上我们先去了仙游文庙,福建现存的四个县级文庙之一,始建于唐。现在的规模比古代小了很多。文庙整体古朴庄重,核心建筑是大成殿,明清古建筑遗存,雄伟而不失典雅,殿前后有八根蟠龙石柱雕刻精美,气势不凡。转了一圈半小时就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仙游文庙</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去“纠察庙”,沿着东门古街,一条破旧的街道走到尽头就到了。两旁都是旧式的房屋,那种少量砖大量木头的房子,还有一块块木板拼着做的房门。八十年代福州有很多这样的房子。城市大规模改造告一段落,尤其低级别县城以后可能机会不多了,人口都在往大城市集中。</p><p class="ql-block"> 这座纠察庙始建于明末,说是相当于现代的检察院,主祀神“纠察尊风”是古时候闻名四方的官员,辨识真伪、察看善恶、除奸祛恶,清正廉明为世人所敬仰。以前没见过这种庙宇,算是见识一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纠察庙</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接着再去“五帝庙”,始建于唐,主要奉祀“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上古五帝,左右两旁是五帝的十位将军。以后又增加了妈祖,田公元帅等等,现在共有菩萨六十多尊。我们之前也没见过,又长了见识。殿内保持的文物有唐代石狮、宋代驮牌石龟、明代石鼓和人物石浮雕、清代石碑等。只是空间小,显得杂乱。</p><p class="ql-block"> 莆田是典型的南方民间信仰盛行之处,佛道释混杂,街上各种寺祠观,沿海还有大量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从福州往南,经莆田泉州漳州到潮汕,民间信仰都很繁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五帝庙</u></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五帝,十将</u></i></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去龙华镇看龙华双塔,位于龙华寺内。龙华寺历史久远,建于唐初,距今1300多年,但是现在看到寺庙是近年新建的,没有古朴之风。环境非常优美,整洁干净,绿草茵茵,树木葱郁,像花园一样。寺里没有和尚,都是尼姑,这个没有想到。在大殿里一位老尼很热情给我们拿来了几本经书,因信仰不同,我们客气谢绝了,告知是专门来看双塔的,她就指着后面让我们去。</p><p class="ql-block"> 东西双塔都建于北宋,四十多米的空心五层石塔,仿木楼阁式,每层四门八角。石雕力士金刚承托,底层还有两个石雕护门将军。双塔保存比较好,历经多次兵乱,倭寇等破坏没有跟寺庙一样损毁。双塔来历是当地人郭勇因母亲多病,为母祈福捐资建塔,七十的时候建了东塔,承诺母亲八十大寿再建西塔,后来真的如愿建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龙华寺双塔</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去菜溪岩景区,不如九鲤湖有名气,但是因为有那块心动石,还是决定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沿着溪走,有两条道,一条木栈道和一条唐朝古道。唐朝时,智广和尚云游到此,结庐修炼,常在溪边洗菜,山麓村民见溪流上菜叶飘流,因而称这里为菜溪。这条唐朝古道就是他一石一阶亲手铺就,长一千多米。木栈道则是景区新建,方便游客。山里水汽充足,不下雨也是湿漉漉的,木栈道有些地方还铺了地垫防滑。</p><p class="ql-block"> 全程爬山,不算很累但也不轻松,沿途有几十上百景点,有些牵强。有印象的就是“金钟罩地”,很像可可托海那个神钟山,缩小版。还有个“猿人恋景”,角度对了非常像北京猿人,其他不值一提。走了半个小时到菜溪寺,然后一条路去雷轰瀑布,另一条路去心动石。冬季无水,不看瀑布,就去此行目标“心动石”。气喘吁吁爬到顶,付出汗水还是值得的,一根石柱顶着一块大石,矗立山顶,从下往上看像蘑菇,平行看最美,两块石头连接处很细小,上面的石头不稳就像会动一样。其实是你的感觉,你的心在动,故名“心动石”。我感觉与东山岛的“风动石”就像兄弟一样。专家说是风雨侵蚀形成的,真的很神奇,因为在山顶,也不可能从其他地方滚过来的,反正我觉得像是人造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金钟罩地,猿人恋景</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菜溪岩,菜溪寺</u></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心动石</u></i></p> <p class="ql-block">  看完菜溪岩,就去附近的无尘塔看一眼。这是始建于唐朝的古塔,列入了国保,到了才发现这连景点也不能算吧。高德导航终点没看见塔,在村子里问了个老人,指了指路就在不远处。乡道旁边,为这个塔专门辟了一个小区域,干干净净。没人来参观,但是一看就是有人打理的,立了块碑有介绍。</p><p class="ql-block"> 无尘塔孤零零立在空地上很是奇怪,查资料是智广大师建造存放僧侣遗骨的,塔最初传入中国就是用来存放舍利,经书什么的。这位智广大师就是菜溪岩修炼那位,是唐朝高僧,在莆田泉州福州都有活动痕迹,曾奉诏入长安参迎佛骨大典,唐懿宗赐封附近的九座寺为“九座山太平院禅寺”,智广大师为方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无尘塔</u></i></p> <p class="ql-block">  现在看到的无尘塔是北宋重建的三层空心石塔,每层八角,高十几米。塔尖为莲花葫芦形,基座为莲花石雕,底层刻有奔龙舞狮等浮雕图案。每层两个门,外壁有护门卫士浮雕。塔内有螺旋形石级盘旋而上,有个提示不能爬,要是年轻时估计早就不管上去了。塔形古朴,非常耐看,感觉就像画里的。中国古建筑多为木制,很少能保留到今天,明清就很古老了。只有石塔,保存比较多,就像欧洲很多石头城堡教堂保留很多。塔的形状各异,细节均不相同,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简单欣赏就很美。此行真是看塔集锦。</p> <p class="ql-block">  看过无尘塔,开车回莆田市区入住,订的酒店又是在以前住过的那个隔壁,房间是很大,就是有些吵。以后记住了,携程酒店下面有标注ktv的就是楼下配套,最好不要订。我们的楼层比较高了,但还是能感觉那种低音炮的震动。幸好影响不大,睡得很香。</p> <p class="ql-block">  今天计划,先去看两座塔,报恩寺塔和释迦文佛塔。然后游览木兰陂,最后上湄洲岛。</p><p class="ql-block"> 报恩寺塔位于市区的东岩山报恩寺内,千年古寺里的千年古塔,建于宋,历经沧桑保存完好,特别是挺过17世纪的八级地震不简单。城市里这些山都是小丘陵,基本不用爬,直接车就到山腰寺庙处,周围还有单位建筑和民房。以前没什么规划,并不是知名景点,因此建筑密集局促,车也不好停。旗杆下有个位置,问旁边一位妇女能不能停,她打量我们一眼就说,你们是来看塔的吧,停一会儿可以。看来阅人无数,比龙华寺老尼强,不说话就知我们非拜寺上香的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东山报恩寺</u></i></p> <p class="ql-block">  寺庙我们没有细看,直接到大殿之间的空地上参观宝塔。报恩寺塔为仿楼阁式八角三层石构,高约20米。塔基共有浮雕狮子37只,雕工精细。三层四面都有开门,每门外两边外墙各有浮雕金刚力士一尊,共八尊,形象各异。塔门金刚力士造像和基座狮子浮雕均为隋唐风格。</p><p class="ql-block"> 寺庙很小,空地也很小,塔不高但很宽大,把空间填得满满,想在远处取个塔身全景是办不到的。墩墩的塔身特别稳当,配合每层伸出的塔檐,古朴的塔砖浮雕,极具稳重之美,让人有静心之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报恩寺塔</u></i></p> <p class="ql-block">  接着去南山广化寺看释迦文佛塔。广化寺是莆田市最早的寺院,与福州涌泉寺,厦门南普陀,泉州开元寺并列福建四大丛林。</p><p class="ql-block"> 释迦文佛塔,八角五层塔高近30米。塔第一层东西两面开门,二至五层四面开门,其余各面设佛龛,龛中置坐佛一尊。最大的特点就是塔身遍布浮雕,内容丰富,菩萨、金刚、凤凰、飞仙、鸟兽和花卉等等装饰图案。</p><p class="ql-block"> 广化寺非常大,释迦文佛塔不在寺中间,矗立在一条小河边。塔身匀称,不像报恩塔那么敦实,也不清瘦飘逸。当年不远处即为海港,因此兼有航标塔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化带来文化的交流,从塔身众多雕塑就可以感知到很多非中国本土元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广化寺释迦文佛塔</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看完两座古塔,没花多少时间,我们随后驾车去木兰陂公园参观这个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木兰陂是中国五大古陂(三个在莆田)之一,誉为福建的都江堰,2014年已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目录。</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2020年仔细参观过,非常震撼,这次了解了木兰陂,同样被深深折服。都江堰影响更大造就了天府之国,木兰陂规模较小,但同样发达了兴化平原的农业文明,成就海滨邹鲁,另外建造过程更为悲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木兰陂</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木兰溪水量充沛,上游一下大雨,下游就水流漫滩,引发洪涝灾害。同时与海相连,海水涨潮溯溪而上,潮去洪退,盐碱遍地。木兰溪两岸的南北洋只生蒲草不长禾苗。因此变水害为水利,就成了当地百姓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北宋年间,木兰溪治水前后经过三次修建。第一次,1064年,年仅16岁的福州长乐女子钱四娘,有感莆田人民遭受水患痛苦,倾其家资围堰筑陂。在将军岩前垒石筑陂以挡住海潮,由于陂址选在河道比较狭窄的地方,虽然降低了成本,然抗水流冲击能力不足,刚筑成即被洪水冲垮,钱四娘愤而投水自尽。此次失败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创想和选址经验教训,莆田老百姓至今念念不忘钱四娘。</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1068年,又一位长乐人林从世携家产10万缗来莆田筑陂。他吸取钱四娘失败的教训,将大坝基址选在水流缓慢的下游温泉口。此处虽溪流缓慢,但太靠近兴化湾,海潮汹涌。工程即将完成时,被大潮冲毁,筑陂第二次失败。</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1075年,闽侯人李宏携7万缗钱应诏而来,在长乐籍高僧冯智日的协助下,总结钱、林二次筑陂的失败原因,细心勘定沿溪的地质和水情,最后选择木兰山麓为陂址。这里两山夹峙,溪面宽阔,上游的洪水暴发时,至此水势明显转缓,下游海潮涌来时,力量也大为削弱,终获成功。</p> <p class="ql-block">  木兰陂工程分为陂首枢纽工程和渠系工程两大部分。</p><p class="ql-block"> 陂首枢纽工程由拦河坝、进水闸和导流堤组成。我们看到的主要就是壮观的拦河坝,横跨溪流,200多米,全部采用大块体花岗岩条石砌筑。北岸为滚水重力坝,南岸为溢流堰闸,设有堰闸28孔,冲砂闸1孔;进水闸分南北两座,导流堤分南北导流堤。渠系工程有大小沟渠数百条,总长40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木兰陂建成,蓄洪拒咸。兴化平原顿成鱼米之乡,莆田随后也就成了文献之邦。</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大坝上参观,两岸已开辟成公园,风景优美,不少家庭来此游玩。公园里建有高僧冯智日的纪念馆和钱四娘雕塑,对岸另有民间供奉钱四娘的庙宇。百姓感念英雄,敬为神灵。</p><p class="ql-block"> 木兰陂建成已近千年,仍然发挥着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挡潮、水运的综合功能。</p> <p class="ql-block">  游过木兰陂,傍晚来到文甲码头,停好车后乘坐轮渡上湄洲岛。本以为是淡季,没什么人,没想到车位还挺紧张,候船室人头涌动,密密麻麻。到了岛上,打电话给酒店派车来接,湄洲岛几乎所有酒店民宿都提供接送服务。司机说马上春节了,上岛的都是回家过年的,拖家带口,真正游客不多。年后妈祖纪念活动就热闹了,会涌进几万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湄洲岛</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湄洲岛举世闻名是因为作为妈祖的故乡,全国乃至全球的信徒都会来朝拜,犹如东方的“麦加”。位列中国官方三大祭典之一,黄帝,孔子和妈祖。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妈祖影响力之大 。妈祖信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随中国海洋文化播散,“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目前全球信仰者超过三亿。</p><p class="ql-block"> 除了信仰的缘故,湄洲岛的风景也不错,和平潭,东山等相似,有海蚀地貌有海滩有蓝眼泪,其中“鹅尾神石公园”个人感觉是同类石头公园的顶配,绝对值得一看。岛上有旅游区也有镇子,生活配套建设比较好,适合度假。我来过好几次,但没有住过,此行和老婆儿子住两晚,仔细些看看冬日的湄洲岛。临行前曾有些犹豫,据说冬天的海岛风刮的让人怀疑人生,想了想没那么严重吧,何况现在岛上有出租五菱MINI,至少有铁壳子挡风。</p><p class="ql-block"> 去酒店路上电瓶车司机就拉我们明天包他车,一天200,说是自己租要260。我联系的“胖姐姐租车”24小时200,晚上就能开始用了。这个决定太正确了,因为当晚大雨,不是一般的大,到镇上吃饭幸亏有车。这里租车手续都没有,也不要押金,无需验车,转账200就完事,完全靠信任。还车迟几个小时也没关系,钥匙扔车上。“胖姐姐”还挺爽快,说“丢了算我的”。晚餐在镇上饭馆,一片都是饭店,明码实价,不用担心吃海鲜被宰。这些都是旅游体验的加分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彩虹路上小mini</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湄洲岛核心还是敬拜妈祖,不是信徒也会参观了解妈祖文化。主要有三个地方,第一最重要是妈祖祖庙,第二是天妃故里,第三妈祖平安里。自然景观是北端的“湄屿潮音”和南端的“鹅尾神石园”。赶海玩沙游泳则是东面的“莲池澳”和“金海岸”沙滩,西面的“黄金”沙滩。</p><p class="ql-block"> 对旅行者而言,时间充裕玩个两三天,时间紧一天也够,就去妈祖祖庙和“鹅尾神石园”两个精华。对海滩的质量不要期待过高,看日出日落足够唯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湄洲岛精华</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有mini,行动自如,由北往南顺时针转一圈,扫岛游。第一站,湄屿潮音,位于岛最北端。这里有大片海蚀岩,各具形象如天狗苍鹰海狮神龟。靠海边的龙虎滩海蚀崖几百米,有众多石槽石洞,潮汐起落,巨浪拍击会发出奇妙的音响,柔和如管弦细丝,澎湃如钟鼓齐鸣,所以称“湄屿潮音”。不知道有没有人静心听到过。多数游人来看龙虎滩上的木栈道,看巨浪拍石,还有那个精致的亭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湄屿潮音</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开上我们的小mini,往南开,祖庙和天妃故里打算最后去,我们不敬拜可以看夜景。经过了莲池澳和金海岸沙滩,冬天没人游泳,空旷的沙滩上零星几个游人,一直很喜欢海滩那美丽的弧线,长短曲度各不相同,层层海浪泛着泡沫般浪花追逐到眼前,远观则如条条白练反复横扫着沙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莲池澳、金海岸</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到“妈祖平安里”,是拍电视剧《妈祖》留下的影视园。在这里体验妈祖出生成长的宋代渔村景象。我们粗略走了一圈,主要目的在对面吃了个海鲜面海鲜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妈祖平安里</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在鹅尾神石园玩了很长时间,这里奇石怪石遍布海边,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地质学上是经受了一亿三千万年风吹浪打的海蚀风蚀地貌。我觉得这里的石头比福建大量同类地貌的石头更白更亮更漂亮。经过一片沙滩就进入石头山石头阵,有的如刀削斧劈,有的精雕细琢,共有十几个冠名的景点。沿着海边石径,石梯绕来绕去,低头一个个深沟大槽,抬头一块块巨石悬崖。欣赏拍照很有收获,都走下来要两三个小时。最有名的是“飞戟洞”,网红一号,小红书那些女孩子必打卡之处,确实很漂亮。园子虽然三面环海,海风呼呼地刮,但在巨石间行走无风,都被挡住了,只有到海边或最高无遮拦处才能感受风的威力,说话都听不清,必须紧紧按住随时想飞走的帽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神石园沙滩</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鹅尾海蚀地质公园</u></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飞戟洞</u></i></p> <p class="ql-block">  看过飞戟洞,离开鹅尾神石园,掉头往北。经过黄金沙滩,这里据说是看日落的宝地。公园废弃了可能在等待重修,沙滩乱糟糟,还是有许多人在等待夕阳。我们也拍了许多照片,虽然今天天气看夕阳不行,太不完美。但那种意境可以想象,先用心想象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黄金沙滩</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天色很快暗下来了,回到镇子附近,还是先去看看“天妃故里”。</p><p class="ql-block"> 天妃故里是近几年新建的妈祖遗址公园,位于东蔡村,可远眺距离两公里的妈祖祖庙,北可望湄洲湾与渡船码头。公园分为故里遗址、崖刻景观、民俗风情等功能区。如果非信徒不烧香的游客来这里体验妈祖文化可能更合适,当然那种气氛感和仪式感不能和祖庙比。公园内建筑有盼归亭、妈祖平安塔、源流馆、观音殿、林氏宗祠等,还有年青妈祖的雕像,手持明灯照亮渔民回家的路。文物古迹有三处,崖刻、石碑和古井。“天妃故里”四字崖刻由明代泉州同知丁一中题写,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一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妃祖迹,地名上林”的古代石碑和古井是东蔡村遗留的。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个古迹居然不在公园围墙内,问了村民卖零食的,顺着指引走到围墙外才找到。虽然近在咫尺,但划在地里依然归农民所有,像地笼一样锁着石碑,周围脏乱差臭烘烘的,古井已经消失了。猜想会不会是拆迁不顺利,条件没谈拢。可能是拆迁政策好文明征用尊重村民,也可能是这里的宗族势力强大。个人感觉即使不征用,还是应该建个像样点的棚啊亭啊的保护古迹,像无尘塔那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font-size: 18px;"><u>天妃故里,平安塔</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崖刻、石碑、古井</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妈祖的原型人物是林默,公元960年三月廿三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姓林的渔家,称“默娘”。987年九月初九,因救助渔民而不幸遇难,年仅28岁。另一种说法是默娘父母信佛,梦观音赐药而生之,她八岁从师,十岁信佛,十三岁习法术,987年九月初九那天盛装登山石“升天”为神。</p><p class="ql-block"> 妈祖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南宋时1150年,文人廖鹏飞在《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一文中叙述:“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妈祖立祠奉祀起步于宋朝,早先只在湄洲“仅落落数椽”而已,经历元、明、清等朝代,逐渐兴盛,实现了自下而上的逆袭。历朝总计授予妈祖35次封号,从“夫人”、“妃”、“天妃”、“圣母”到“天后”,并将妈祖祭祀列入国家祭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默娘,盼归亭</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以后,我们夜游妈祖祖庙。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庞大庙宇群寄托全球数亿信众的希望,从早年的出海打鱼保命归家,到后来下南洋保平安,再后来移居世界各地子孙昌盛。妈祖早已超出平安的含义,在古代是“辅国护圣庇民”,现代则是大爱无疆。</p><p class="ql-block"> 祖庙建筑顺次有牌坊—山门—圣旨门—钟鼓楼—圣殿—朝天阁—升天楼,这些主建筑旁边又新建了类似“文化园”,有妈祖故事群雕,天后广场,妈祖石像,碑林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妈祖祖庙</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纪念妈祖最重要的日子是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辰)和九月初九(羽化升天)。纪念时,全球各地妈祖庙天后宫举行各种活动,湄洲岛更是人山人海。</p><p class="ql-block"> 广场上的妈祖石像高度为14.35米,象征湄洲岛的陆域面积,由365块花岗岩石组成。天后头戴冕旈、身着霞帔、手执如意,神威显赫,雍容端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大爱无疆</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隔日早上离开湄洲岛,莆田之行基本圆满完成了。今天去南少林看看,还有两个周边的景点后黄村和东方二十五坎。南少林在西天尾,西天尾扁食特别有名。</p><p class="ql-block"> 南少林在历史上应该是存在的,少林十三棍僧南下在闽中建立,南少林南拳与北少林北腿齐名。只是这个闽中,具体在哪里有很大的争议。目前泉州,莆田,福清三个地方都说自己是正宗南少林所在地,不仅学术界民间,为了旅游经济,地方政府都披挂上阵,争得面红耳赤,反正现在三地都重修了少林寺。正史肯定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三地都有地方的一些文献和记载,也有出土的遗址和文物佐证,只是这些证据都没有达到一锤定音,铁证如山的地步。所以这些争议也许会永远持续下去,不会有结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莆田南少林</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莆田南少林主要的证据是发现了寺院“林泉院”遗址,出土了“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南唐陶质鸱尾等珍贵的历史文物。还有五口建造于北宋年间的大型花岗岩石槽残碑、石柱等,学者们从石槽旁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判断这是僧兵治疗伤病用的石槽,又从残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达数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p><p class="ql-block"> 1992年莆田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发现遗址。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出席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p><p class="ql-block"> 除了石槽和德禅大师的题字,这里不同之处还有“伽蓝殿”,一般“伽蓝殿”供的是关公,此处和嵩山少林寺一样是“紧那罗王”。</p> <p class="ql-block">  在西天尾镇吃了午餐,下午到后黄村和萝苜田文化街区转了转。</p><p class="ql-block"> 后黄村是莆田最著名的侨乡,保留了百年来的建筑特点,结合莆田地方民居特色和南洋风格,那座塔楼最有特点。村里有个老宅收集了大量民国物件办成了私人博物馆,花的小钱即可参观。我们走了一圈,建筑有些特点,村子打理得特别干净,感觉安安静静的挺适合居住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后黄村</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民国往事</u></i></p> <p class="ql-block">  萝苜田街区在涵江区,有很多历史古宅,没仔细也看不出来,走在路上感觉就是陈旧未改建的老街区。重点就看了“东方二十五坎”,这是1933年由当地首富,商人陈湖松和陈济松一起斥巨资建造。红砖外墙、西式拱门、中式长廊,体现了涵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繁华景象的遗迹。东方二十五坎沿河而建,就是25个门店,25片红砖拱孔骑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东方二十五坎</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晚上住在刚开业一个月的“亚朵”,休息整理照片,发现这次旅游把莆田主要的地方都走完了。以后假期长时间就去远的地方,短时间就在省内各地市转悠,一个一个县城走过去,不一定非要那么有名气,细致体验福建乡土文化,地方美食。</p> <p class="ql-block">  兴化府文化街区是新近打造的,没什么特点,就是每个城市都有的逛吃步行街。可惜的就是“元妙观三清殿”因未开门没进去参观,这是难得的宋朝木制建筑,里面有宋徽宗赵佶手书瘦金体《神霄玉清万寿宫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元妙观三清殿</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回福州的路上经过宁海大桥,可以看到并行的一座老的“宁海桥”,有双层桥面,虽然下着大雨,还是跑过去看了看。</p><p class="ql-block"> 宁海桥全长两百多米,宽近6米,下有船形桥墩十几个,两旁望柱头上刻有石狮。桥南北有高约三米的明代石雕武士像。“护桥将军”面带微笑,神情亲切,传说这就是当年的几位造桥工匠原型。这大概是最憋屈的国保建筑,八十年代为解决通行,在石头老桥上再加了一层水泥桥,那时候可能还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幸亏旧桥未塌,保留到了现在,目前大车是限制通行。新桥面压着底下的石狮,围栏都已破损,两层桥面间隔一米多,人弯腰可进入。也算个奇观吧。莆田二十四景之“宁海奇观”就在此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宁海桥</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毕,驾车回家,过两天就是除夕了,迎接龙年的焰火。年味啊在哪里,不仅福州,整个行程下来,几乎丝毫感觉不到。年,中国人的年,就算我们童年时的年,已经永远地不可逆地离我们越来越远。无论媒体文宣如何呼吁如何挽留,都收效甚微。但我真觉得没什么,生活方式不同了,老的东西为了保留而勉强没有必要,专家或文化遗产工作者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会怀念但不至于伤感,从古到今不知道多少旧俗早就消失了。总会有新的民俗来替代吧,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创造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历史的微笑</u></i></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