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拜年</p> <p class="ql-block">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不仅仅是看父母,还要拜访多年不见的亲朋好友,于是拜年则成了过年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年过年是在农村,依然有小时候的年味。我们一家、弟弟一家以及小姑子一家都回老家过年。我们分工明确,摘洗菜的一组、杀鸡拔毛的一组、打糍粑一组、爸妈他们在土灶开卤锅卤菜,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贴对联的贴对联……场面热闹和小时候过年差不多。在厨房忙碌着的爸妈看到这么多晚辈在眼前晃悠,就忘记了疲劳,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晚上吃了团年饭,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接着孩子们玩烟花和“雷管”。侄子找来了一个小铁盖扣在雷管上,随着“轰隆”一声,铁盖飞入空中又掉落下来,逗得小侄子哈哈大笑。孩子们甚至把雷管插在牛屎上,引爆后牛屎飞溅,再次逗得他们前俯后仰。而这些也是我们小时候做过的事,那种体验是快乐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过了除夕是春节,春节就要互相登门拜年。拜年体现了孝道,凡父母健在的,在大年初一要做的头等大事便是给长辈拜年。长者在家守候,分别接待,桌上摆放了香烟、零食、茶水;晚辈中一个人领头三五成群到同宗族拜年,进门首到神位前双手作揖真磕头,祝“长辈身体健康,恭喜发财”。虽然很多老人会拉你,但站在晚辈的角度,至亲的人是这个世界上给予最多的,因此必需磕头。然后嗑瓜子、抽烟、喝茶,彼此说上一阵话便告辞出来,也就几分钟时间。拜完长辈,就去左邻右舍,平时关系好的几家走动。这样的拜年方式小孩最喜欢,从进门到出门兜里多了一个红包,虽然不多,也是一种喜庆。尤其如今好多同宗族的年轻人一年才见一次面,而此时的交流就更显珍贵,大家在这样的你来我往中,借着喜庆增进了情感。</p><p class="ql-block"> 拜年也体现了亲情。所谓亲情来自父亲、母亲、以及爱人那边的亲戚。正月初二,按我们应城这边规矩,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也是外甥给舅舅拜年特定的时间。这一天携家带口,带上礼物和祝福回到娘家,感受着关怀中浓浓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拜年,还体现了友情,毫无血缘关系的同事、领导、朋友、互相登门拜访走动、远隔千山万水的通过微信、视频拜年,送上祝福的话语。</p><p class="ql-block"> 过年拜的不是年,拜的是孝道,拜的是亲情,亦是友情。</p>